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海曦

作品数:28 被引量:190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磁共振
  • 6篇乳腺
  • 5篇MRI
  • 4篇乳腺摄影
  • 4篇内镜
  • 4篇成像
  • 3篇胆道
  • 3篇序列对
  • 3篇输尿管
  • 3篇套叠
  • 3篇尿管
  • 3篇尿路造影
  • 3篇人肠
  • 3篇临床诊断价值
  • 3篇螺旋CT
  • 3篇急性
  • 3篇肩袖
  • 3篇肩袖损伤
  • 3篇X线
  • 3篇CT

机构

  • 24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八人...
  • 1篇通用电气公司

作者

  • 27篇陈海曦
  • 15篇何之彦
  • 7篇杨秀军
  • 7篇姚戈虹
  • 7篇张贵祥
  • 6篇胡运胜
  • 5篇楼薇
  • 4篇刘爱群
  • 4篇缪竞陶
  • 4篇凌桂明
  • 4篇文伟
  • 3篇陈勤
  • 3篇张皓
  • 3篇周根泉
  • 3篇陈元炯
  • 3篇赵京龙
  • 3篇李征宇
  • 3篇周志国
  • 2篇李玉洁
  • 2篇彭仁罗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全国医学影像...
  • 2篇2006年华...
  • 2篇全国医学影像...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在腹壁疝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腹壁疝及腹壁疝嵌顿、绞窄时的CT表现,探讨CT在腹壁疝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及方法本文分析了87例经手术证实的腹壁疝病人的CT表现。结果87例经手术证实的腹壁疝病人的cT结果:①CT横断面扫描直接显示疝囊内容物,其中
陈勤张皓何之彦刘爱群陈海曦
文献传递
胰胆管磁共振水成像:快速自旋回波单激发与重T_2序列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两种MRCP方法显示胰胆道解剖与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39例明确诊断的胆道系统SS FSE和HT2 FSE资料。结果 :HT2 FSE图像为胰胆管多层冠状源影像 ,10 0 %病例获得了有诊断价值的MIP、SSD和VE等重建影像 ;厚层单层SS FSE序列图像为 1幅胰胆管容积投影像 ,无需重建。HT2 FSE和SS FSE对胆总管、左右肝管及主要属支显示率均达 10 0 % ,胆囊显示率分别为 10 0 %和 76 4% ,胰管显示率分别为 74 4%和 92 3 % ;其对病变总敏感性和准确性前者高于后者。结论 :磁共振水成像为无创性显示胆胰管系统解剖与病理改变的有效方法 ,常规应用HT2 FSE序列 ,患者难以配合时采用SS FSE序列。
杨秀军缪竞陶何之彦陶勇浩陈海曦刘爱群李建奇
关键词:胆管MRI胆道梗阻
CT对急性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32
2004年
目的 探讨急性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42例急性成人肠套叠行常规全腹CT平扫。结果 小肠型肠套叠 17例 (4 0 % ) ;小肠 结肠套叠 15例 (3 6% ) ;结 结型肠套叠 10例 (2 4% )。直接征象有“靶征”2 2例、彗星尾征或肾形征 2 0例。间接征象包括肠壁增厚 18例 ,近侧肠腔不同程度的扩张 19例 ,肠梗阻 7例 ,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 3例等。结论 CT扫描对急性成人肠套叠的诊断。
陈海曦李征宇何之彦张贵祥周志国
关键词:急性病肠套叠
乳腺X线检查过程中疼痛与乳腺密度及厚度等因素的相关性
2010年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X线检查过程中疼痛的发生率及其与乳腺密度、厚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由4名女技师(A~D)对上海市163名女性体检者进行常规乳腺摄影,检查后向受检者发放一份包含检查过程中疼痛程度、乳腺密度和厚度等21项问题的调查问卷,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5.6%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感觉疼痛,其中轻、中、重度疼痛分别占53.3%、33.6%和13.1%。中重度疼痛组中,乳腺密度>50%者占24.0%。不同疼痛等级间头尾位(CC)乳腺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184,P<0.001);并且随着乳腺厚度的增加,疼痛程度也呈现递增趋势。4名女技师(A~D)摄片时所致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67,P=0.015)。结论乳腺X线检查过程中疼痛的发生率较高,会影响女性定期乳腺体检及乳腺癌的筛查。乳腺密度是检查过程中疼痛发生的一个提示因素。对一些乳腺较敏感的检查者可以通过控制压迫程度来减轻疼痛;改善技师的态度以及定期对技师进行培训也是减轻疼痛切实可行的方法。
白佳媛何之彦董佳妮姚戈虹陈海曦李康安
关键词:乳腺摄影乳腺密度疼痛
导丝定位切除活检诊断不能触及的乳腺癌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导丝定位切除活检诊断不能触及的乳腺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24例355个钼靶发现的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进行金属丝定位切除活检。结果355个活检标本中,107例是乳腺癌,其中54例为导管内癌,53例为浸润性癌。217例为良性,其中纤维囊性增生症99例,其余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囊性增生症伴钙化、导管不典型增生、脂肪坏死等。在355次导丝定位中,352次导丝位于病灶周围2cm范围内,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导丝定位切除活检是一种简单、准确的诊断不能触及的乳腺癌的方法。
王建丰何之彦项富海陈海曦李克
关键词:乳腺癌活检导丝定位
MRI不同序列对肩袖损伤检出效果的比较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比较MRI不同序列对肩袖损伤的检出效果。方法24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23~84岁(平均57岁)。1.5T MR机,肩关节线圈,常规斜矢状位T1WI,横轴位T2WI,斜...
张贵祥胡运胜赵京龙周根泉李玉洁楼薇陈海曦缪兢陶
关键词:肩袖磁共振
文献传递
临床磁共振仿真胆管镜成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仿真胆管镜 (MRVC)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例胰胆管疾病患者行冠状面二维快速自旋回波重T2 序列薄层无间隔扫描 ,在工作站用导航技术作内窥镜成像等后处理。 4例胆囊严重萎缩且充满结石者无法重建胆囊内窥镜影像。 12例获术中纤维胆管镜检查。结果  10 0 % (4 1/ 41)段以上胆管、88 9% (32 / 36 )胆囊和 75 6 % (31/ 41)主胰管成功地获得了胆管镜样图像。MRVC对胰胆管疾病患者总检出率为 97 6 % (4 0 / 41) ,对胆石症患者敏感性达 96 7% (2 9/ 30 ) ,长径 2~ 2 0mm的胆管结石及其数目与状态得以清晰显示 ,结石和癌肿MRVC影像颇具特征。MRVC还准确显示了 7例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漏检的小结石病变 ,结合常规MRI与源影像 ,其对胰胆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达 95 1% (39/ 41)。发现 1例 (2 4% )假阳性结果。结论 MRVC成像为无创性内镜样显示胆胰管解剖的有效手段 。
杨秀军缪竞陶何之彦陶勇浩李建奇陈海曦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胆道疾病
MRI不同序列对肩袖损伤诊断价值的比较被引量:30
2005年
目的分析肩袖损伤在MRI不同序列上表现的病理基础,比较各种序列对肩袖损伤的检出效果。方法24例患者,采用1.5TMR机,肩关节线圈,常规斜矢状位T1WI,横轴位T2WI,斜冠状位PDFS,SPGR和STIR;层厚4mm,层距0.1mm。判断标准依据肩袖的形态、信号,确定肿胀、断裂、萎缩。根据信号特征区分水肿、出血、纤维化、钙质沉积的病理基础。依据图像质量和显示的解剖细节确定不同序列的检出率,分为优、良、差三级。结果冈上肌腱损伤18例次,水肿4例次;冈下肌腱损伤5例次;肩胛下肌腱损伤4例次;小圆肌腱损伤2例次;肱二头长头肌腱损伤4例次;腱鞘炎1例次;肩关节积液4例次;肩峰下滑囊肿胀3例次;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3例次;大结节骨折1例次。经卡方检验,各序列之间检出率差别显著(χ2=17.134,P<0.05),PDFS序列对肩袖损伤的显示最佳。结论MRI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重要手段,信号的差异可反映不同的病理特征,建议肩袖损伤应首选PDFS序列。
张贵祥胡运胜赵京龙周根泉李玉洁楼薇陈海曦
关键词:肩袖磁共振成像
CT对急性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急性成人肠套叠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9~85岁(平均55岁)。临床以急腹症的症状和体症就诊。常规深吸气后屏气状态下自横隔至耻骨联合段CT平...
陈海曦李征宇何之彦张贵祥周志国
关键词:CT肠套叠
文献传递
不同术式经内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老年人胆总管结石术后肠胆反流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文章报道了采用不同术式的经内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即EST中切口和EST小切口+球囊扩张(EPBD)术,以及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人术后所引起的十二指肠胆道反流现象和胆管炎的情况,旨在为老年人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的术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4例老年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男14例,女10例,予行经内镜下逆行的胆胰管造影(ERCP)后分别采用不同术式EST,术后安放胆总管引流管。术后1w留取胆汁,口服核素以及测定胆汁中的胃蛋白酶Ⅰ、Ⅱ的浓度,对十二指肠胆道反流进行定量和定性测定。观察术后1w、6个月口服稀钡患者的十二指肠胆道反流情况,同时观察近期和远期患者继发胆管炎的情况。结果 EST中切口术组、EST小切口+EPBD组分别与无EST组相比,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P=0.51)。行EST中切口和EST小切口+EPBD患者胆汁中的锝计数明显高于无EST组,且两组不同术式患者锝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EST中切口者、EST小切口+EPBD术者胆汁中的PGⅡ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无EST组(P<0.05),但是EST中切口者和EST小切口+EPBD术后两组间胆汁中PGⅡ的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w、6月的X线稀钡钡餐检查显示中切口EST者发生气体反流分别为2例、1例,钡剂反流分别均为1例。小切口EST+EPBD者发生气体反流分别2例、0例,无钡剂反流现象出现。术后1w无1例出现发热、黄疸和白细胞增高的胆管炎表现。术后6个月中切口EST患者,1例出现轻度胆管炎表现。结论行EST中切口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在手术早期较易发生十二指肠胆道的反流。因此,建议胆总管结石患者尽量选择行EST小切口+EPBD的手术方式。
傅骏曹中伟曹超刑岩陈海曦黄春兰陆颖影曾悦
关键词:胆石症肠胆反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