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乔见

作品数:53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儒家
  • 12篇伦理
  • 9篇公私
  • 7篇道德
  • 7篇哲学
  • 5篇伦理学
  • 4篇德性
  • 4篇儒学
  • 4篇孔子
  • 4篇柏拉图
  • 3篇政治
  • 3篇中国哲学
  • 3篇儒家伦理
  • 3篇神学
  • 3篇苏格拉底
  • 3篇普遍主义
  • 3篇权利
  • 3篇仁义
  • 3篇孝道
  • 3篇良知

机构

  • 43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牛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9篇陈乔见
  • 3篇黄勇
  • 1篇郭齐勇
  • 1篇王央央

传媒

  • 6篇杭州师范大学...
  • 3篇哲学动态
  • 3篇思想与文化
  • 2篇哲学研究
  • 2篇孔子研究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学海
  • 2篇社会科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文史哲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现代哲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哲学分析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5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儒家公私理念与治国理政被引量:1
2016年
儒家公私之辨的一项重要内涵是"合私成公",其实质是藏富于民,与之相关联的义利之辨旨在说明义对利的规范功能以及反对官府专利,而非通常所理解的以公利否定私利。儒家明分公私领域,尤其强调义对公共领域的规范功能,其道德体系亦包含有丰厚的社会性公德资源。儒家的公私理念经由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于当今的治国理政能够产生积极意义。
陈乔见
关键词:儒家公私义利公德治国理政
先秦诸子公私之辨的本义及其政治哲学内涵被引量:4
2013年
从"公""私"的用法及其相关的词语和命题来考察先秦诸子公私之辨的本义,可以很好地澄清人们对先秦诸子之公私观念的误解。就公私之辨而言,儒、墨、道三家皆把政治的公正性建立在天道无私的基础上,其具体论证则略有差异。法家明分公私,主张通过以法治国来达到废私立公的目的。荀子继承儒家以道抗势的理念,标举超越性的公道通义来制约现实的公权力,从而在公私之辨上远离并超越了法家。《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的公私之辨进行总结,明确提出了"贵公"与"去私"的命题。先秦儒、墨、道、法四家皆在价值义上主张贵公与无私,其实质是规范为政者的行政,追求政治的公正与公平。
陈乔见
关键词:先秦诸子政治规范
同情及其超越被引量:3
2015年
讨论同情或怜悯这种情感及其相应的德性,可首先把同情这种情感置于道德概念图景中,经由批判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即由玛莎·纳斯鲍姆发展出的一种亚里士多德版本的观点,转而支持同情作为情感的非认知性概念。由此可以勾勒出另一种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解释。同情之德性与其他德性的关系由此得以展开,同时也播下了同情之实践意义的怀疑种子。
罗杰.克瑞斯普陈乔见
关键词:情感德性亚里士多德
“儒家伦理新批判”的贫困被引量:1
2011年
邓晓芒教授的"儒家伦理新批判"是基于个人经历和主观感受,出于对儒家义理的隔膜和对苏格拉底的严重误读,而采用一种简单的文化模式的比较而做出的对儒家伦理的批判。就其方法论而言,"新批判"不过是沿袭了"五四"和20世纪80年代"新启蒙"的方式,并无新意;就其实质而言,由于"新批判"缺乏对儒家义理本身的研究,从而愈显贫乏和无意义。
陈乔见
关键词:儒家主观感受文化模式
正义、功利与逻辑:墨家非攻的理由及其战争伦理被引量:13
2019年
墨子"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有两个根本理由,一为不义,一为不利;前者具有义务论的性质,后者具有功利主义的性质。墨子又经常通过以"小"见"大"的逻辑来论证侵略战争之不义,把侵略战争之害还原为关乎个体的两个基本事实即盗窃财物与伤害无辜。正是坚守盗窃与伤害无辜为显见不义的义务论立场,使得墨家的功利主义不同于西方典型的功利主义,后者认可为了功利的最大化可以牺牲无辜,而墨家则绝不认同。
陈乔见
关键词:墨子非攻
春秋时代的伦理道德结构被引量:2
2017年
整个春秋时代的伦理道德结构可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从天下体系看,尊礼重信是此时诸侯交往的基本伦理规范。其二,从家国结构看,孝、忠、义是此时家国公私的核心伦理道德,具体言之:孝是宗法制的核心伦理,忠是封建制的核心伦理,义则是两者之外的必要补充,体现了更多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其三,从个体美德看,智、仁、勇等是此时贵族最为推崇的道德品质,它们体现了道德主体的优秀和卓越。
陈乔见
关键词:春秋时代
德性、知识与信仰——试析柏拉图道德哲学的特质
2012年
一、智者运动、修辞学与理性危机西塞罗说:"是苏格拉底第一个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使它立足于城邦,并将它引入家庭之中,促使它研究生活、伦理、善和恶。"确实,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的兴趣在于对自然的探究,他们的著作也多以"论自然"为题。
陈乔见
关键词:道德哲学《理想国》道德神学
在神话学与神学之间——柏拉图对话探究之一种被引量:1
2005年
关于柏拉图的研究著述连篇累牍,尤聚焦于柏氏的“理念论”与“理想国”。本文拟另辟蹊径,力图揭示出“柏拉图对话中”所隐含的神学思想。简言之,柏氏的神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柏拉图对古希腊传统神话的批判与净化;二,柏拉图把其伦理学奠基在以灵魂不朽为主的信仰上;三,柏拉图建立了一套既有别于希腊传统又有别于基督教的宇宙创世说。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柏拉图的对话是古希腊传统神话神学向中世纪神学嬗变的过渡形态,而柏氏的神学思想则是西方理性神学和道德神学的滥觞。
陈乔见
关键词:柏拉图神话神学灵魂不朽伦理
“孝”下的宗教、政治、伦理——先秦孝观念之嬗变与儒家孝道之真谛
西周孝享一体,孝的对象是祖考鬼神,主持孝享是君宗的特权,其形式虽为宗教,实质却是政治权益的分配,其目的是协和宗邦、保族宜家。春秋之孝的对象由祖考变成了尚在世的君父,孝的主体相应地变成了嗣嫡,彼时孝逐渐脱离了祭祀活动,但仍...
陈乔见
关键词:儒家宗教政治伦理
文献传递
理气之辨与人物善恶之别——以朱熹为中心的考察
气一元论只能解释万物存在的共性(统一性),而无法解释万物存在的殊性(差异性),为此,朱熹建构了理气二元论的哲学体系,认为理构成物之性,气构成物之形。由于物之性(理)禀自天地公共之理且与之完成等同,性(理)也就构成了同类存...
陈乔见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