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振康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铁道部重点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2篇原发性
  • 2篇震颤
  • 2篇脑梗塞
  • 2篇脑梗死
  • 2篇梗塞
  • 2篇梗死
  • 2篇出血
  • 1篇低密度
  • 1篇动态观
  • 1篇断层显像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脑栓塞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流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 1篇血肿
  • 1篇血肿周围

机构

  • 4篇上海铁道大学
  • 4篇上海铁道医学...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铁路中心...

作者

  • 12篇陆振康
  • 3篇王戈鹰
  • 1篇徐文渊
  • 1篇刘璐
  • 1篇王星
  • 1篇龚兰生
  • 1篇陈海萍
  • 1篇杜明华
  • 1篇车琳
  • 1篇王丽芳
  • 1篇侯辉光
  • 1篇何育生
  • 1篇陈义汉
  • 1篇丁绍青
  • 1篇施仲伟
  • 1篇龚凯
  • 1篇谢红妹
  • 1篇陈泽峰
  • 1篇候辉光

传媒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临床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5
  • 2篇199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发性脑出血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CT动态观察被引量:8
1997年
对96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人CT扫描313次,动态观察不同大小、部位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变化过程,发现其严重程度、分布特点和持续时间与血肿大小、部位密切相关,并将发展过程分为超早期、进展期、高峰期和消退期四期,以指导脱水剂的使用。作者还根据CT影像变化的特点,结合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提出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既反映脑水肿,又反映周围组织的缺血灶。
王戈鹰候辉光陆振康叶利红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
心源性脑栓塞被引量:7
1997年
心源性脑栓塞(CBE)国内系统报道很少。本文分析了46例CBE的临床资料。其发生率为全部脑梗塞病例的10.4%(46/444)。无办膜病性房颤,风心瓣膜病及心肌梗塞是本病的主因.临床表现以偏瘫,各种失语症和意识障碍为主.CT阳性率为95.7%,多表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大面积脑叶梗塞(71.7%),其中约1/4病例表现为出血性梗塞,但两半球受累机会相同。死亡率为21.7%.结合文献讨论了CBE的临床和CT特征及其治疗。
陆振康谢红妹陈海萍
关键词:心脏病脑梗塞心源性脑栓塞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脑梗死发生的影响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评估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 (AT1 R) A/ C116 6多态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AI- 1) 4 G/ 5 G多态性和环境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 (EH)人群脑梗死 (CI)发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收集 2 40例神经内科 EH病例 ,根据有无 CI病史分为 CI组 (12 6例 )和非 CI组 (114例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方法分析 AT1 R基因型 (AA、AC和 CC)和 PAI- 1基因型 (4G/ 4G、4G/ 5 G和 5 G/ 5 G)。通过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 EH人群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AT1 R基因型与 EH人群 CI发生无显著性关系 ;CI与非 CI EH人群相比 ,PAI- 1基因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前者 4G/ 4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后者 ,然而 ,4G/ 4G基因型并非 CI独立危险因素 ;在 4G/4G基因型 ,甘油三酯 (TG)与 PAI- 1相关性最强 ;年龄≥ 70岁、糖尿病和血浆总胆固醇 (TC)水平≥ 5 .2 4mmol/ L是 3个独立的 CI危险因素 (OR值和 P值分别为 1.83和 0 .0 30 7,4.30和 0 .0 0 0 6 ,1.90和 0 .0 397)。结论 :AT1 R基因型对 CI发病不产生影响 ;PAI- 1基因型与 CI发生有关 ,但并非 CI独立危险因素 ;PAI- 14G/ 4G基因型可能协同 TG影响血浆 PAI- 1水平 ,促成 CI发生 ;年龄、糖尿病和血浆 TC水平是 EH人群发生 CI的独立预测因子。
陈义汉徐文渊宋艳丽王奇志车琳陆振康施仲伟龚兰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脑梗塞
计算机辅助光电子运动分析技术对帕金森病诊断和药效观察的价值
1995年
计算机辅助光电子运动分析技术对帕金森病诊断和药效观察的价值陆振康近年来的病理生理研究表明:帕金森病(PD)时,不仅存在运动程序的执行方面,而且存在运动程序协调上的功能障碍。其运动障碍在性质上是复合性的。目前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客观的...
陆振康
关键词:震颤性麻痹计算机疗效
钙通道与癫痫
2000年
陈泽峰陆振康
关键词:癫痫钙通道AEDS
脑梗死后痴呆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5
2001年
目的 脑梗死是产生痴呆的一重要原因 ,但其产生痴呆的危险因素和机制尚不清楚。方法  2 57例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临床和智能评估、血生化和头颅 CT/ MRI检查。于病程 2个月后 ,再用 MMSE量表进行智能评定 ,应用 Hachinski缺血指数区分 Alzheimer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结果 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生率为3 5.80 %。年龄越大 ,文化程度越低则痴呆的发生率愈高 ;既往有卒中史、房颤史和冠心病史的脑梗死患者 ,其痴呆的概率明显升高 ;它不仅与血糖、纤维蛋白原、血脂及血肌酐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也与脑梗死的部位、体积、病灶数目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性密切联系 ( P<0 .0 5)。结论 脑梗死后痴呆较为常见 ,它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与患者自身素质 (高龄、低教育 )、脑梗死的某些危险因素有关 ,而且大面积梗死、优势半球梗死、多发性梗死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性对此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何育生王星陈辉新陆振康
关键词:脑梗死痴呆并发症
SPECT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
1994年
本文报告259例脑部疾病病人SPECT脑显像结果,并与CT,MRI,EEG及TCD等检查作比较。结果表明:SPECT对脑梗塞的早期确诊,TIA的辅助诊断和癫痫的定位诊断有较大价值。脑血流断层显像诊断意义大,但其他核素显像方法在某些疾病中仍有很大诊断价值。
陆振康刘璐杜明华
关键词:SPECT脑部疾病脑血流断层显像显像结果早期确诊TIA
貌似神经疾病的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
2002年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误诊为神经疾病的原因及其与相关疾病鉴别的要点。方法 分析总结9例经Doppler超声、血管造影、手术等确诊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发病形式、临床特征。结果 急性动脉阻塞组误诊脊前动脉综合征2例、周围神经病2例、脑梗死3例。慢性动脉阻塞组误诊腰椎管狭窄综合征伴腰骶神经根病1例.脊髓蛛网膜炎1例。结论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可以在早期出现与神经疾病相似的某些症状,应掌握其临床特征、进行筛选性的辅助检查,以便与神经疾病鉴别。
王戈鹰候辉光陆振康龚凯
关键词:神经疾病误诊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性损害的临床预测被引量:10
1998年
报告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缺血性损害(DID)14例。比较DID组与非DID组的主要临床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Huntt分级≥Ⅲ级、出血情况的CT分型属B型、合并低血压、低钠血症、急性梗塞性脑积水、颅内压持续增高和心电图异常均在DID组的发生率较高,与非DID组对照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认为以上因素可预测DID的发生,认识这些因素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
王戈鹰侯辉光陆振康叶利红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老年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方法 通过肌电图的测定和分析 ,对 6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神经传导速度 (NCV)较正常对照组减慢 ,异常率为 42 %~ 85 % ,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尤以腓浅神经SCV最敏感。结论 NCV检查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具有实用价值。
王丽芳陆振康
关键词: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神经传导速度病理老年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