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丕能

作品数:19 被引量:22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心病
  • 4篇心肌
  • 4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4篇冠心病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冠脉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血栓
  • 2篇血脂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抵抗
  • 2篇造影

机构

  • 16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北京生物制品...
  • 1篇唐山市丰南区...

作者

  • 19篇陆丕能
  • 8篇胡大一
  • 4篇赵红
  • 4篇吴彦
  • 4篇徐成斌
  • 3篇孙宁玲
  • 3篇李帮清
  • 3篇王宏宇
  • 2篇孙艺红
  • 2篇聂效云
  • 2篇王伟民
  • 2篇陆鋆
  • 1篇卢熙宁
  • 1篇傅媛媛
  • 1篇陈源源
  • 1篇许玉韵
  • 1篇张国杰
  • 1篇罗兰
  • 1篇王桂莲
  • 1篇丁荣晶

传媒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199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病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15 9例中男 89例 ,女 70例 ,平均年龄 (5 9.6± 9.2 3)岁 ,有典型心绞痛或不典型胸痛的高血压病患者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BMI)、坐位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纤维蛋白原、吸烟量、冠心病家族史等多种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 (冠脉评分 )进行多变量分析 ,患者均行冠脉造影 ,84例冠状动脉造影狭窄≥ 5 0 % ,诊断为冠心病。结果 多元逐步回归及多元lo 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舒张压、吸烟等级与冠心病独立相关 ,冠心病的相对危险率(OR)分别为 :纤维蛋白原 >5g L为≤ 5g L的 4 .36 2倍 ;空腹血糖 >6 .1mmol L为≤ 6 .1mmol L 7.6 5 4倍 ;舒张压≥ 90mmHg为 <90mmHg的 2 .6 77倍 ;吸烟级别 =3级为 <3级的 6 .5 0 2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舒张压、吸烟等级与冠心病独立相关 ,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与冠脉狭窄评分独立相关。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吸烟等级、舒张压与冠心病独立相关 ,纤维蛋白原。
陆鋆张颖陆丕能孙宁玲王伟民
关键词:高血压病冠心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血脂干预与动脉粥样硬化逆转被引量:3
2005年
1.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动脉壁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动脉壁内皮细胞有调节血管张力、血管通透性、抗血栓形成及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等重要生理功能.受损伤的内皮细胞发生功能改变和渗透性增高,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粘附在内皮细胞损伤处进入内皮下,吞噬脂质成为泡沫细胞,形成脂肪条纹.血小板聚集并粘附于内皮的损伤处.吞噬细胞、内皮细胞及粘附于内皮细胞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进入内膜并增殖,脂肪条纹变成纤维斑块,损伤的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血浆中的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更多地进入内膜,导致动脉粥样硬化.70年代以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能逆转,近年来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在给予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或使用降脂药及其他药物治疗后,斑块可明显消退.动脉粥样硬化逆转或消退即斑块体积的缩小,近年的概念还包括病变血管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的改善.
陆丕能
关键词:血脂干预单核细胞粘附抗血栓形成始动因素血管张力动脉壁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一例报道
2005年
患者,吴××,男,77岁,以"发作性胸部闷痛1月,加重2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心房颤动病史2月.入院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冠状动脉呈右冠优势型,右冠状动脉全程瘤样扩张,直径6.8mm,右冠中段70%~80%*6mm狭窄,其远端可见一血栓影,前向血流TIMI3级,左主干及前降支、回旋支未见狭窄病变,前向血流TI-MI3级,因无匹配支架,未干预(如图1).心电图无特异性ST-T变化(如图2).超声心动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室间隔基底部).心脏MR平扫+增强示:中部室间隔、下壁(9、10段)心底部室间隔(14、15段)可疑心内膜下灌注缺损,延迟扫描左室、右室壁未见强化灶.入院后在冠心病2级预防基础上应用依姆多扩冠、阿斯匹林100mg qd及波立维75mg qd治疗,患者胸部闷痛发作明显减少,患者治疗2周后出院.
栗明星陆丕能吴彦王宏宇许玉韵
关键词: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前向血流造影结果前降支左主干回旋支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1例
2005年
目的:探讨1例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同期配发综述一篇)对该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结果:患者没有症状,而且缺乏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心电图V2-V4导联T波显著高耸但没有动态演变,心肌酶学始终正常,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了冠状动脉闭塞的可能性。文献回顾结果显示,T波高耸可见于缺血性心脏病、高钾血症、心肌肥厚、先天性或获得性心瓣膜疾病、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正常变异等,根据该患者的具体情况,最后诊断正常变异。结论:单纯根据T波高耸诊断心肌缺血是不可靠的,但对出现T波高耸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和随访,以便早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
杨士伟王宏宇陆丕能闫明珠胡大一
关键词:T波高耸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吸烟现状及简单戒烟干预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并吸烟患者出院后6个月持续戒烟率、复吸率,评价简单干预的戒烟效果。方法收集ACS并吸烟患者150例,分为简单干预组(87例)和常规治疗组(63例),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2个月、6个月戒烟率、复吸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复吸相关因素分析。结果ACS患者现吸烟率为31.14%,6个月持续戒烟率为64.6%,6个月复吸率为36.4%。简单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6个月持续戒烟率和复吸率无差异。尼古丁依赖评分4分以上可作为复吸的预测指标。结论ACS患者6个月持续戒烟率高于一般人群。给予简单戒烟干预不增加ACS患者戒烟成功率,需要强化干预。
丁荣晶傅媛媛王桂莲赵红陆丕能胡大一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戒烟
药物支架一年后反复ST段抬高致心肌梗死一例
2010年
患者男,57岁,2007年12月因“间断头晕1个月”入院,无明显心绞痛症状。既往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病史,否认糖尿病病史,无吸烟史及冠心病家族史。入院常规体检时发现心电图Ⅲ、aVF导联T波倒置,行冠状动脉(冠脉)CT检查示:左冠脉主干管腔狭窄近50%,左前降支起始段部分狭窄近70%。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无明显狭窄,前降支近中段70%×25mm狭窄(图1),前向血流TIMI3级,于左前降支病变处置入1枚西罗莫司支架(Cypher支架,美国Cordis公司),复查造影,支架内无残余狭窄,过程顺利。
陆丕能赵红任景怡张国杰李德忠胡大一
关键词:药物支架ST段抬高心肌梗死CYPHER支架左冠脉主干管腔狭窄
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关系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esentialhypertension,EH)病人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SR)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关系。方法:EH病人59例,正常对照46例。测定血浆PAI1、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空腹血糖(GLU)、胰岛素(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尿酸(UA)、体重指数(BMI)、腹围/臀围比(WHR)等指标。结果:EH病人ISI(用空腹血糖与胰岛素乘积的倒数表示)较正常对照组下降(-5.4±0.5vs-39±0.8,P<0.01)。血浆PAI1较对照组升高[(29±8)mg·L-1vs(24±5)mg·L-1,P<0.01]。在高血压组中单相关分析表明PAI1与WHR(r=0.369,P<0.01)、GLU(r=0.563,P<0.001)正相关,与ISI(r=-0.301,P<0.05),HDLC(r=-0.417,P<0.01)、tPA(r=-0.499,P<0.001)负相关。以BMI、WHR、ISI、HDLC、LDL?
陆丕能徐成斌张海澄韩红
关键词:纤溶酶原灭活剂高血压胰岛素抵抗
苯那普利对胰岛素抵抗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 :研究苯那普利对实验性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 ISR)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 SD大鼠饲以高蔗糖高盐饲料 4周后 ,用苯那普利 ( 3mg· kg-1· d-1,n =9;10 mg· kg-1· d-1,n =9)或安慰剂 ( n =10 )治疗 4周。另一组饲以高蔗糖高盐大鼠 ( SSFR) ( n =9)开始即用苯那普利 ( 10 mg· kg-1· d-1)治疗 4周。采用持续输注葡萄糖 ( 8mg· kg-1· min-1)和胰岛素 ( 2 .5 mu· kg-1·min-1)的血糖平均值 ( SSPG)方法测定胰岛素敏感性。观察空腹血胰岛素、血糖、甘油三酯、SSPG的变化。结果 :SSFR大鼠 4周时收缩压明显升高〔( 14 8.4± 18.8) mm Hg:( 12 5 .5± 13.2 ) mm Hg,P<0 .0 5 ( 1mm Hg=0 .133k Pa)〕;SSPG明显升高〔( 10 .80± 2 .39) mmol/ L:( 6.80± 1.38) mmol/ L,P <0 .0 5〕。表明大鼠产生高血压和 ISR。而同时用苯那普利治疗组 ,血压及 SSPG无明显升高。饲以高糖高盐 4周后用苯那普利 3mg· kg-1· d-1治疗组和 10 mg· kg-1· d-1治疗组 ,SSPG由( 11.2 0± 2 .32 ) mmol/ L分别下降至 ( 8.49± 2 .85 ) mmol/ L ( P <0 .0 5 )和 ( 7.45± 1.5 0 ) mmol/ L (P <0 .0 1)。结论 :苯那普利预防治疗 4周 ,大鼠未产生 ISR,苯那普利治疗能改善高糖高盐饲养大鼠的 ISR。
陆丕能徐成斌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苯那普利
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凋亡基因PDCD5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与正常人群比较,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静脉血凋亡基因PDCD5血清抗体变化以及卡维地洛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20,左室射血分数<45%)外周静脉血PDCD5抗体,并与正常人群(n=20)对比,经卡维地洛治疗(70%患者达到目标剂量25mg,2次/d)6个月,复查PDCD5抗体及超声心动图,并观察临床状况的变化。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DCD5抗体A值3.5±1.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1.0(P<0.01),卡维地洛治疗后该值显著下降至2.5±1.2(P<0.05)。卡维地洛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提高0.3(P<0.05),左室射血分数由35.5%±7.8%增加至42.7%±9.6%(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5.3mm(P=0.043),左室收缩末期内径降低8.1mm(P<0.01)。结论与正常人群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存在凋亡基因PDCD5抗体,卡维地洛治疗后该抗体滴度下降提示卡维地洛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
吴彦聂效云胡大一陆丕能张国强罗兰
关键词:PDCD5慢性心力衰竭卡维地洛血清抗体
心尖球囊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9年
心尖球囊综合征是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类心肌病变,该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往往被误诊为冠脉痉挛或冠脉内血栓的自发溶解等机制导致的急性冠脉事件。
孙艺红朱天刚陆丕能赵红闫红珊胡大一
关键词:综合征文献复习球囊心尖急性冠脉事件冠脉内血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