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辉

作品数:5 被引量:59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胃癌
  • 3篇胃癌组织
  • 3篇胃肿瘤
  • 3篇癌组织
  • 2篇基因
  • 2篇P16基因
  • 1篇电泳
  • 1篇血浆
  • 1篇银染
  • 1篇银染技术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杂合性
  • 1篇杂合性缺失
  • 1篇疼痛
  • 1篇痛阈
  • 1篇凝胶
  • 1篇凝胶电泳
  • 1篇强啡肽

机构

  • 5篇河南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金辉
  • 4篇张钦宪
  • 4篇乐晓萍
  • 3篇吴景兰
  • 3篇丁一
  • 3篇杜鹏
  • 1篇王一菱

传媒

  • 5篇河南医科大学...

年份

  • 5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hMSH2 mRNA的表达
2001年
目的 :研究正常胃粘膜和不同分化程度胃癌胃粘膜组织中hMSH2mRNA的表达。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对 2 7例胃癌 (高、中、低分化分别为 5例 ,9例与 13例 )和 19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hMSH2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癌组织中杂交信号阳性细胞数与正常组织相比显著减少 (P <0 0 5 )。低分化胃癌 (2 1.8± 10 .6 )与中分化胃癌 (5 0 .9± 19.3)及高分化胃癌 (72 .5± 2 3.3)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hMSH2mRNA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 ,胃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愈低 ,其hMSH2mRNA表达愈低。
乐晓萍张钦宪杜鹏丁一金辉吴景兰
关键词:胃肿瘤HMSH2MRNA分化原位杂交
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技术改良被引量:42
2001年
目的 :对变性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方法最适条件进行探讨和改良。方法 :采用PCR 聚丙烯酰胺电泳、硝酸银染色检测 15 9~ 196bp及 336bpDNA片段 ,并对不同显影液浓度与显色温度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DNA分子经改良银染法检测均清晰可见 ,对比良好。结论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采用银染技术分析 ,方便快捷 ,易长期保存 。
乐晓萍杜鹏张钦宪丁一金辉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NA银染技术
胃癌组织p16基因微卫星DNA的不稳定性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D9s171、D9s16 0 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 (LOH) ,探讨p16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 (MI)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银染技术对 2 0例胃癌和癌旁组织LOH进行分析。结果 :癌组织D9s171和D9s16 0 4的LOH分别为 3例和 10例 ,癌旁组织分别为 2例和 4例。两位点LOH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LOH发生率明显增高 (P <0 .0 5 ) ;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两个微卫星位点LOH的发生率分别为 5 0 % (4/ 8)和 5 8.3% (7/ 12 ) (P >0 0 5 ) ;两位点LOH发生存在相关性(P <0 0 5 )。结论 :D9s171,D9s16 0 4微卫星位点的LOH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张钦宪杜鹏丁一乐晓萍金辉
关键词:微卫星DNA杂合性缺失胃肿瘤P16基因LOH
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在胃癌组织中是否存在甲基化异常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 2 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应用甲基敏感酶 (HpaII)和甲基非敏感酶 (MspI)酶切 ,结合PCR扩增技术 ,对p16基因外显子 1、外显子 2的二核苷酸胞嘧啶特定序列 5’ CCGG 3’位点甲基化进行检测。结果 :2 0例胃癌组织中 ,p16基因外显子 1、2异常甲基化分别为 5例 (2 5 % )和 9例 (45 % ) ,正常组织未发现甲基化异常 ;14例高甲基化标本中 ,中分化胃癌 4例 ,低分化 7例 ,高分化 1例 ;有 2例存在外显子 1、2同时甲基化异常 ,二者均为低分化胃癌 ,进展期胃癌 (Ⅲa、Ⅳ期各 1例 )中 1例呈现泳动易位 ;外显子 2甲基化异常多发生于晚期肿瘤患者 (P <0 .0 5 )。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异常可能会造成基因功能丧失 ,从而失去对细胞增殖的负性调控作用 ,导致胃癌发生与进展 ;外显子 2高甲基化与临床进展有关 。
张钦宪杜鹏乐晓萍金辉吴景兰
关键词:胃肿瘤P16基因甲基化
电针对疼痛患者血浆及小鼠脊髓甲硫氨酸脑啡肽、强啡肽及痛阈的影响被引量:14
2001年
目的 :探讨 4~5Hz电针下 ,患者血浆及小鼠脊髓的甲硫氨酸脑啡肽 (MEK)及强啡肽 (Dyn)的变化与疼痛的关系。方法 :将针灸门诊患者电针前后的血浆和随机分为电针、对照两组的雄性BALB/C小鼠的脊髓匀浆 ,分别定量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应用免疫反应性蛋白质斑点印迹技术 ,用Shimadu薄层层析扫描仪进行检测。患者在电针前后、小鼠在电针 /牵拉前后均用测痛仪检测痛阈。结果 :电针后患者血浆D(MEK)及D(Dyn)均升高 (P <0 .0 1) ,而小鼠脊髓两者均降低(P <0 .0 1,P <0 .0 5 ) ,患者血浆及小鼠脊髓的D(MEK)比D(Dyn)变动显著。血浆或脊髓的D(MEK)与D(Dyn)变动呈正相关。血浆及脊髓D(MEK)分别与痛阈呈正相关 (r=0 846 ,P <0 0 1)或呈负相关 (r=- 0 6 2 5 ,P <0 0 5 )。但血浆及脊髓的D(Dyn)与痛阈不相关。结论
王一菱吴景兰金辉
关键词:甲硫氨酸脑啡肽强啡肽疼痛痛阈小鼠脊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