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涵予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大学生
  • 2篇心理
  • 2篇自杀
  • 2篇自杀意念
  • 1篇大学生自杀
  • 1篇大学生自杀意...
  • 1篇大学新生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课
  • 1篇心理健康课程
  • 1篇心理危机
  • 1篇心理危机干预
  • 1篇心理学
  • 1篇信效度
  • 1篇中国青少年
  • 1篇少年
  • 1篇青少年
  • 1篇危机干预
  • 1篇量表
  • 1篇男性青少年

机构

  • 3篇成都大学
  • 2篇成都学院

作者

  • 5篇郑涵予
  • 3篇卢勤
  • 1篇邵昌玉
  • 1篇亢旭东
  • 1篇刘孝群

传媒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校园心理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量表在中国青少年中的修订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在中国青少年中修订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量表。方法:以整群抽样法选取1230名男性青少年,对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量表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1量表包括28个条目;2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包括对成功和成就的需求、限制性情感表达、同性间限制性亲密行为和工作、学业与家庭的冲突、父母期待五个因子,共解释54.369%的方差变异;3修订后的量表信效度良好:总量表与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9、0.607、0.761、0.691、0.746、0.808,一个月后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66、0.791、0.797、0.770、0.781、0.714,与自我和谐量表表现出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结论: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量表(中国青少年版)五因子结构稳定,各项心理学测量指标良好。
卢勤亢旭东李旭郑涵予刘孝群邵昌玉
关键词:男性青少年信效度
成都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总结分析本校危机案例,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结合心理测评数据、访谈记录、危机处理情况记录对本校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发生的23例心理危机个案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危机个案中,男12例,女11例;其中经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确诊精神分裂症9例,情感障碍5例,余为情绪困扰4例,恋爱挫折4例,人际矛盾1例;发生自杀企图或行为12例,伤人、走失5例,言行异常6例;危机发生月份以10月(39%)、3月(30%)占较大比例。4例大学入学前即确诊精神疾病的危机案例未参加心理测评,余19例危机案例入学时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数据总分阳性率达68%,强迫、焦虑因子分阳性率高达79%及74%,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分阳性率均>50%。SCL-90测评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上有一定指向作用,但筛查危机需进一步进行心理访谈;结合心理危机高发时间进行危机排查、充分重视精神疾病及危机后干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作用是有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
郑涵予
关键词:心理危机危机干预案例分析大学生
冲动性和攻击性对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冲动性、攻击性对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对成都市某高校1356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意念发生率为31.64%,女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性(χ2=4.287,P<0.05);女大学生冲动性量表总分(t=-2.796,P<0.01)、行为冲动性(t=-2.670,P<0.01)、认知冲动性分量表分(t=-3.179,P<0.005)及愤怒分量表分(t=-2.434,P<0.05)高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躯体攻击分量表分高于女大学生(t=7.487,P<0.001);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冲动性量表总分、行为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分量表得分、攻击性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大学生(t=3.942,5.597,2.070,7.559,2.653,4.251,4.846,7.507,7.466;P均<0.05);女性(OR=1.736)、敌意(OR=1.036)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分值高(OR=1.038)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指向自我攻击因子得分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水平具有预测作用(R2=0.157)。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受冲动性和攻击性的影响。
郑涵予
关键词:自杀意念冲动性攻击性大学生
心理健康课程效果及对大学生人生意义感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在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上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人生意义感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成都大学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的班级中,随机抽取566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进行间隔16周的前后测评估,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自编课程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前后测数据对比显示课程前后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t=-5.635,P<0.001);在人生意义追寻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755,P<0.05)。在前测中专业满意度(F=10.667,P<0.001)、家庭气氛(F=3.951,P<0.01)、家庭教养方式(F=3.614,P<0.01)显著影响人生意义体验。结论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人生意义感具有促进作用。
郑涵予卢勤
关键词:健康心理学心理健康课程大学生
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探讨家庭关系、专业满意度、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等因素对其影响,为预测及预防大学生自杀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四川省成都市某大学大一和大二年级5 524名在校学生,利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8%;有重大创伤(OR=1.524,P=0.001)、家庭气氛很不和谐(OR=1.826,P=0.029)、与母亲关系非常紧张和比较紧张(OR=4.301,P=0.004和OR=1.672,P=0.012)、专业不满意(OR=1.366,P=0.022)、躯体化(OR=1.617,P=0.001)、抑郁(OR=6.247,P=0.000)、敌对(OR=1.475,P=0.002)、精神病性(OR=1.531,P=0.020)、其他因子(OR=1.641,P=0.000)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人际关系敏感(OR=0.674,P=0.014)、积极应对方式(OR=0.575,P=0.000)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自杀意念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发生率,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大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李旭郑涵予卢勤
关键词:自杀意念大学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