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亢旭东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大学生
  • 5篇女大学生
  • 4篇男性青少年
  • 3篇性别角色
  • 3篇角色
  • 3篇高校
  • 3篇成都高校
  • 2篇心理
  • 2篇心理亚健康
  • 2篇信效度
  • 2篇性别角色类型
  • 2篇亚健康
  • 2篇灾区
  • 2篇中介
  • 2篇少年
  • 2篇社交焦虑
  • 2篇青少年
  • 2篇健康
  • 1篇大学新生
  • 1篇地震

机构

  • 4篇成都学院
  • 4篇成都大学
  • 4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天一学院
  • 1篇四川外国语大...

作者

  • 12篇亢旭东
  • 5篇卢勤
  • 2篇梁斌
  • 1篇周阳
  • 1篇邵昌玉
  • 1篇叶舒
  • 1篇郑涵予
  • 1篇苏春蓉
  • 1篇张云喜
  • 1篇刘孝群

传媒

  • 3篇中国健康心理...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教育与教学研...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对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影响:性别角色冲突的中介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以809名来自初高中的男性青少年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性别角色冲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 34.4%的男性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来自农村的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男性青少年;有重大创伤经历的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显著高于来自无重大创伤经历的男性青少年;2性别角色冲突在父母教养方式对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卢勤亢旭东李旭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中介作用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性别角色冲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以成都高校为例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有关男性性别角色冲突的研究,倍受研究者的关注,逐渐成为男性心理学研究中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者认为女性在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同样会遇到性别角色冲突问题,并具有女性独特的性别特点...
亢旭东
关键词:女大学生社交焦虑
文献传递
惧怕否定在来访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来访女大学生惧怕否定与心理健康现状,为积极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间,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TSCS)、惧怕否定量表(FNE)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选取因人际关系、社交焦虑等问题主动预约心理咨询的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大学228名来访女大学生进行测量,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来访女大学生自我概念、惧怕否定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关系。结果来访女大学生惧怕否定得分均值为(107.61±16.54)分。来访女大学生的强迫症状(2.44±0.82)、人际关系敏感(2.52±0.94)、抑郁(2.47±0.90)、焦虑(2.24±0.82)、偏执(2.03±0.84)以及精神病性因子(2.01±0.71)得分均超过2分,总分均值为(189.68±57.93)分,SCL-90阳性症状检出率为86.84%(198/228),来访者存在普遍的惧怕否定及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来访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惧怕否定及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3^-0.723,P值均<0.05),惧怕否定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3~0.534,P值均<0.05)。惧怕否定仅在来访女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与其心理健康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12.65,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9.65%。结论自我概念及惧怕否定心理是影响来访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张云喜亢旭东
关键词:自我概念精神卫生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现象调查与对策——以成都高校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性别角色冲突是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国内对女大学生群体性别角色冲突的研究却很少。用自编的具有较高信效度的《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问卷》对成都市5所高校573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冲突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生源地的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女和非独生女的性别角色冲突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对她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关注其性别角色冲突特点,开展积极心理学取向的教育,引导她们正确认识自身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类指导、重点帮扶,同时还要鼓励男性参与到女性的性别角色教育中来,使女大学生正确认识性别角色冲突现象并接纳灵活的性别角色观。
亢旭东卢勤
关键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心理健康教育
四川灾区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
2010年
目的了解5.12汶川地震后四川灾区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来自四川地震灾区102所小学的307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1不同职称小学教师在精力、忧郁或愉快、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及松弛与紧张4个维度差异显著(F=3.297,P<0.05;F=4.101,P<0.01;F=2.702,P<0.05;F=5.208,P<0.01);不同级别学校的教师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差异显著(F=3.093,P<0.05);2男教师更多采用自责、退避的应对方式(t=2.283,P<0.05;t=2.523,P<0.05),女教师更多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t=2.272,P<0.05);不同任教年限教师在解决问题维度差异显著(F=3.058,P<0.05);中年教师较青年教师更多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F=40.013,P<0.05);3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相关,自责、幻想和求助能联合预测主观幸福感29.8%的变异量。结论应对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主观幸福感水平;有必要对灾后教师的应对方式进行积极引导。
苏春蓉叶舒亢旭东
关键词:自然灾害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
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量表在中国青少年中的修订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在中国青少年中修订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量表。方法:以整群抽样法选取1230名男性青少年,对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量表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1量表包括28个条目;2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包括对成功和成就的需求、限制性情感表达、同性间限制性亲密行为和工作、学业与家庭的冲突、父母期待五个因子,共解释54.369%的方差变异;3修订后的量表信效度良好:总量表与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9、0.607、0.761、0.691、0.746、0.808,一个月后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66、0.791、0.797、0.770、0.781、0.714,与自我和谐量表表现出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结论: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量表(中国青少年版)五因子结构稳定,各项心理学测量指标良好。
卢勤亢旭东李旭郑涵予刘孝群邵昌玉
关键词:男性青少年信效度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问卷编制及信效度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编制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问卷并检验信度、效度,为研究女大学生群体的性别角色冲突状况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方法:通过开放式问卷和访谈收集初始问卷条目。使用整群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内5所高校的573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评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最终问卷含16个条目,分为"限制性异性交往"、"限制性独立行为"、"学业、家庭与情感冲突"三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三维度模型拟合指标良好,问卷的信效度良好。结论:编制的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估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水平的工具。
亢旭东
关键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校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成都市49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作为独生女的女大学生的男性化、双性化比例明显高于非独生女,而非独生女的未分化和女性化的比例明显高于独生女(χ2=8.664,P<0.05);②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在生源地、年级、专业、是否独生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不显著;③社交焦虑总分未分化的女生得分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女生;女性化的女生得分显著高于双性化的女生(F=12.242,P<0.05)。结论 4种性别角色类型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不同,其中未分化的女大学生拥有很高的社交焦虑水平。
亢旭东周阳
关键词:性别角色社交焦虑女大学生双性化社会心理
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研究述评被引量:6
2013年
性别角色冲突是指个体社会化的性别角色行为模式对自己或其他人产生消极影响的心理状况,性别角色冲突会对男性青少年压力的感知、负面情绪的积累和危险行为的选择甚至心理发展水平与功能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家庭教养环境和同辈群体环境是影响男性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形成的重要因素。未来须编制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研究工具,考察中介变量、调节变量的影响,引入纵向研究,探讨性别角色冲突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卢勤亢旭东李旭
关键词:青少年
成都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成都部分高校的1 7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同性恋间是否存在真爱、能否保持稳定的关系、能否接受同性恋的存在、同性恋是否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性恋是否违背中国道德、是否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等问题的认知态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尚不全面,态度总体上呈多元化。
梁斌亢旭东
关键词:同性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