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有财

作品数:59 被引量:217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南京市卫生局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4篇病理
  • 22篇细胞
  • 21篇临床病理
  • 20篇肿瘤
  • 16篇免疫
  • 10篇病理学
  • 9篇组织化学
  • 9篇淋巴
  • 9篇免疫组织
  • 9篇免疫组织化学
  • 8篇蛋白
  • 7篇临床病理分析
  • 7篇临床病理学
  • 6篇血管
  • 6篇胃癌
  • 6篇细胞瘤
  • 6篇淋巴瘤
  • 5篇胰腺
  • 5篇预后
  • 5篇腺肿瘤

机构

  • 3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7篇江苏省人民医...
  • 9篇南京军区南京...
  • 4篇南京市高淳人...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南京市第一医...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建康职业...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马鞍山十七冶...
  • 1篇江苏卫生健康...

作者

  • 58篇赵有财
  • 34篇王劲松
  • 30篇黄文斌
  • 15篇赵建华
  • 10篇杨小兵
  • 10篇黄悦
  • 10篇李俐
  • 8篇田智丹
  • 8篇周晓军
  • 5篇周航波
  • 4篇何帮顺
  • 4篇王晓蕾
  • 4篇石群立
  • 4篇何赢
  • 4篇张军
  • 4篇王书奎
  • 4篇陈兴国
  • 3篇张振玉
  • 3篇马恒辉
  • 3篇程静

传媒

  • 1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1篇诊断病理学杂...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临床与病理杂...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7年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是一种生长缓慢、预后良好的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而以小脑及中线结构(如视神经及视交叉、脑干等)多见。尽管PA保持WHO Ⅰ级的位置已有几十年了,直至2000年WHO分类。但肿瘤仍有复发,极少数病例可发生恶变,这些恶变的PA并不能归类于胶质母细胞瘤,因为其预后还不清楚,2000年WHO分类称为间变型(恶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需要强调的是PA易沿着蛛网膜下腔及血管周围间隙浸润,这并非侵袭性或恶性特征,反而是PA的主要特点有助于诊断,以往常因此造成误诊。有报道黏液样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大部分发生于2、3岁前,预后相对较差。本文就PA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预后、组织起源及遗传学改变作一综述。
赵有财李发云周晓军
关键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WHO分类血管周围间隙蛛网膜下腔遗传学改变
Arg-1、HepPar-1、GPC3和AFP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Arg-1、HepPar-1、GPC3和AFP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49例HCC和45例癌旁良性肝组织中Arg-1、HepPar-1、GPC3和AFP的表达。结果 1Arg-1、HepPar-1、GPC3和AFP在H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5%、49%、69.4%和12.2%,在良性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7%、85.7%、0和4.1%,GPC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肝组织(P<0.01);Arg-1在HCC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epPar-1和AFP(P<0.01,P<0.05),而与GPC3无明显差异(P>0.05)。2Arg-1和HepPar-1阳性率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而GPC3和AFP阳性率则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3个指标中,Arg-1是HCC最敏感的标记物,而GPC3是HCC最特异的标记物,Arg-1和/或GPC3对HCC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Arg-1是一种新的诊断肝细胞癌的标记物,GPC3是一种诊断HCC比较特异的标记物,Arg-1和/或GPC3检测对HC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低分化HCC,建议行Arg-1、HepPar-1、GPC3和AFP等抗体检测可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成琳黄文斌赵有财赵建华王劲松
关键词:肝细胞癌GPC3AFP
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E-钙黏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8例食管鳞癌、23例糜烂性食管炎、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E-cad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上述研究对象血清中可溶性E-cad(sE-cad)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且收集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E-cad表达水平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明显降低,与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及糜烂性食管炎黏膜上皮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其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E-cad在食管鳞癌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及糜烂性食管炎组(P<0.05)。血清sE-cad水平与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cad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相比,血清sE-ca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结论:E-cad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血清sE-cad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断筛查的血清学辅助指标。
张军何赢王书奎黄文斌陈兴国何帮顺赵有财王劲松张国新
关键词:E-钙黏蛋白食管鳞癌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
pT3期肠型胃癌肿瘤出芽的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pT3期高、中分化肠型胃癌中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侵犯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84例pT3期高、中分化肠型胃癌有无肿瘤出芽进行判断。结果 HE染色下肿瘤出芽发生率为52.4%(44/84),与免疫组化染色的59.5%(50/84)相仿(P>0.05)。肿瘤出芽在有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者的pT3期肠型腺癌的出芽率分别为69.6%和71.1%,明显高于无淋巴管侵犯的39.3%和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6.2%(P<0.05);随着阳性淋巴结数目增多,高度肿瘤出芽也越多(P<0.05)。高度肿瘤出芽与淋巴管侵犯密切相关(P<0.05)。结论应用CKpan免疫染色有助于判断pT3期胃肠型腺癌肿瘤出芽;肿瘤出芽检测可有助于预测pT3期胃肠型腺癌淋巴结转移。
黄文斌赵有财黄悦李俐杨小兵王劲松赵建华
关键词:肠型胃癌肿瘤出芽
输卵管子宫内膜样癌伴Wolffian管肿瘤样结构1例
2009年
黄文斌赵有财玄英华谢静燕王劲松赵建华
关键词:输卵管肿瘤子宫内膜样癌
神经旁浸润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神经旁浸润(PNI)对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行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胃癌组织的石蜡标本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当肿瘤细胞浸润神经束膜或神经束内时判断为PNI阳性。分析PNI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PNI阳性率32.1%(81/252)。PNI阳性率与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血管和淋巴管侵犯及Lauren分型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Borrmann分型无关(P>0.05)。随着肿瘤的进展,PNI阳性率增高。PNI阳性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3.9%和34.5个月,明显低于PNI阴性患者的43.6%与43.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NI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23,HR=0.182,95%CI 0.042~0.793)。结论胃癌患者的PNI阳性率较高,PNI与胃癌的进展有关,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余亮吕成余赵有财陈维袁爱华
关键词: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因素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在胃癌组织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在胃癌组织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PSMA在60例胃癌组织和30例良性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80%胃癌组织中可见数量不等的PSMA阳性表达的新生血管,而正常组织中未见PSMA表达阳性的血管;CD31标记的血管在胃癌和正常组织中均可见,但胃癌组织中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SMA在肠型胃癌组织中新生血管表达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MA在有血管侵犯的胃癌组织中新生血管表达高于无血管侵犯者(P<0.05)。PSMA在胃癌组织中新生血管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侵犯均无关(P>0.05)。结论 PSMA是一种比较特异的新生血管标记物,PSMA可能成为一种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黄文斌朱晓群黄悦赵有财李俐王劲松
关键词:胃肿瘤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出芽对判断pT3期结直肠高、中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pT3期结直肠高、中分化腺癌肿瘤出芽数目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光镜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观察10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出芽情况并进行分级。结果肿瘤出芽数:1级37例(34.9%),2级27例(25.5%),3级42例(39.6%)。肿瘤出芽数1级组(<5个/HPF)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明显低于2级组(5~9个/HPF)和3级组(≥10个/HPF),差异有显著性(P=0.000)。3级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高于2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肿瘤出芽分级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结论 pT3期结直肠高、中分化腺癌中,肿瘤出芽数≥5个/HPF是提示肿瘤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组织学特征。
赵有财王劲松黄悦李俐杨小兵赵建华黄文斌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出芽
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组织学上肿瘤富于细胞,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和乳头状。乳头中央为宽阔的纤维血管轴心,...
赵有财黄文斌赵建华王劲松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从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角度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预后因素。方法:复习47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D3和CD20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对临床资料、肿瘤坏死及血管周围反应性T淋巴细胞浸润(RPVI)情况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47例PCNSL患者中,25例(53.2%)有RPVI,13例(27.7%)有肿瘤坏死。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分析均显示,年龄<60岁和RPVI阳性的患者与预后好相关(P<0.05)。结论:RPVI和年龄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有效预后因子。RPVI指标简单易得,有潜在的治疗指导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生物学研究。
程静张正祥石群立赵有财涂频周晓军王修来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理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