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悦

作品数:57 被引量:236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肿瘤
  • 20篇免疫
  • 17篇细胞
  • 15篇组织化学
  • 15篇免疫组织
  • 15篇免疫组织化学
  • 14篇病理
  • 13篇临床病理
  • 10篇上皮
  • 9篇凋亡
  • 9篇再灌注
  • 9篇再灌注损伤
  • 9篇缺血
  • 9篇胃癌
  • 9篇灌注
  • 9篇灌注损伤
  • 8篇蛋白
  • 7篇腺癌
  • 7篇腺肿瘤
  • 6篇特异

机构

  • 37篇江苏省人民医...
  • 17篇南京医科大学
  • 9篇江苏省肿瘤医...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江苏省原子医...
  • 1篇南京市第一医...
  • 1篇新疆伊犁州友...
  • 1篇南京市高淳人...

作者

  • 57篇黄悦
  • 29篇黄文斌
  • 28篇王劲松
  • 25篇赵建华
  • 16篇杨小兵
  • 15篇李俐
  • 10篇赵有财
  • 10篇樊克武
  • 9篇秦海东
  • 9篇张铮
  • 8篇徐新宇
  • 5篇吴海荣
  • 4篇罗新华
  • 4篇李莉
  • 4篇徐霞峰
  • 4篇徐英
  • 4篇立彦
  • 4篇王志邦
  • 3篇王长来
  • 3篇莫伏根

传媒

  • 10篇临床与实验病...
  • 6篇诊断病理学杂...
  • 5篇江苏医药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实用肿瘤学杂...
  • 3篇河南肿瘤学杂...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OG1蛋白在软组织梭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
2011年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间叶性肿瘤,发生于胃肠外的胃肠道间质瘤的报道近年来逐渐增多。GISTs形态学上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以不同比例组成,与一些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相似,容易误诊为其他类型的软组织肿瘤,尤其当GIST发生于胃肠外或发生转移时。
蒋春莲黄文斌李俐黄悦王劲松赵建华
关键词:梭形细胞肿瘤软组织肿瘤GISTS间叶性肿瘤上皮样细胞良恶性肿瘤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碳酸酐酶Ⅸ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Ⅸ(carbonic anhydraseⅨ,CAⅨ)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CAⅨ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 ision法检测70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30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40例)和10例膀胱黏膜慢性炎中CAⅨ的表达。结果CAⅨ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率为67.1%(47/70),而在膀胱慢性炎中均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Ⅸ在低级别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高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Ⅸ在膀胱pT 0期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高于pT 1及以上分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Ⅸ免疫组化检测可有助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中CAⅨ低表达可能会预测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
章萍萍黄文斌王晓蕾王劲松黄悦
关键词:膀胱肿瘤尿路上皮癌
pT3期肠型胃癌肿瘤出芽的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pT3期高、中分化肠型胃癌中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侵犯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84例pT3期高、中分化肠型胃癌有无肿瘤出芽进行判断。结果 HE染色下肿瘤出芽发生率为52.4%(44/84),与免疫组化染色的59.5%(50/84)相仿(P>0.05)。肿瘤出芽在有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者的pT3期肠型腺癌的出芽率分别为69.6%和71.1%,明显高于无淋巴管侵犯的39.3%和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6.2%(P<0.05);随着阳性淋巴结数目增多,高度肿瘤出芽也越多(P<0.05)。高度肿瘤出芽与淋巴管侵犯密切相关(P<0.05)。结论应用CKpan免疫染色有助于判断pT3期胃肠型腺癌肿瘤出芽;肿瘤出芽检测可有助于预测pT3期胃肠型腺癌淋巴结转移。
黄文斌赵有财黄悦李俐杨小兵王劲松赵建华
关键词:肠型胃癌肿瘤出芽
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排列致密的微小腺体组成,细胞胞质中等、透亮、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象少。腺腔、腺上皮和间质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EMAv、imentin、mCEA和ER(+),而PRp、16和p53(-),Ki-67增殖指数>10%。结论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是子宫内膜癌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形态学非常类似于宫颈的微腺体增生,刮宫标本中极易误诊,免疫组化可有助于正确诊断。
黄文斌罗新华黄悦赵建华李俐王劲松熊克美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子宫内膜样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在胃癌组织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在胃癌组织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PSMA在60例胃癌组织和30例良性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80%胃癌组织中可见数量不等的PSMA阳性表达的新生血管,而正常组织中未见PSMA表达阳性的血管;CD31标记的血管在胃癌和正常组织中均可见,但胃癌组织中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SMA在肠型胃癌组织中新生血管表达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MA在有血管侵犯的胃癌组织中新生血管表达高于无血管侵犯者(P<0.05)。PSMA在胃癌组织中新生血管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侵犯均无关(P>0.05)。结论 PSMA是一种比较特异的新生血管标记物,PSMA可能成为一种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黄文斌朱晓群黄悦赵有财李俐王劲松
关键词:胃肿瘤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出芽对判断pT3期结直肠高、中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pT3期结直肠高、中分化腺癌肿瘤出芽数目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光镜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观察10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出芽情况并进行分级。结果肿瘤出芽数:1级37例(34.9%),2级27例(25.5%),3级42例(39.6%)。肿瘤出芽数1级组(<5个/HPF)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明显低于2级组(5~9个/HPF)和3级组(≥10个/HPF),差异有显著性(P=0.000)。3级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高于2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肿瘤出芽分级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结论 pT3期结直肠高、中分化腺癌中,肿瘤出芽数≥5个/HPF是提示肿瘤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组织学特征。
赵有财王劲松黄悦李俐杨小兵赵建华黄文斌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出芽
上皮型钙粘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 (E cadherin)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81例大肠癌组织和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E cadherin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肠癌粘膜上皮中E cadherin全部表达。大肠癌组织E cadherin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结论 E cadherin与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 ,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 ,其表达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黄水清徐霞峰樊克武王志邦黄悦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S-P法肿瘤侵袭预后上皮型钙粘蛋白大肠癌
STAT3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STAT3基因c1697G(rs4796793)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90例大肠癌患者(病例组)和10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STAT3基因C1697G(rs4796793)多态性,并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STAT3基因C1697G(rs4796793)多态性基因型分布频度无显著差异()(。=2.227,P=0.725)。在调整了性别和年龄后,与G/G基因型相比,C/G基因型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上升到1.12(95%吖:0.85—1.45),C/C基因型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上升到1.51(95%CI:0.74~4.39)。合并C/G和G/G基因型分析显示,G等位基因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上升到1.67(95%CI:0.38~1.37),STAT3基因C1697G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易感性无相关性(P=0.886)。结论:STAT3基因C1697G(rs4796793)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易感性不相关。
黄凯丹娄可心夏雷黄悦徐新宇
关键词:肠肿瘤STAT3基因多态性
甲状腺转移癌四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甲状腺转移癌少见,发生率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5%。在未经选择的尸检中发生率为0.5%,而在发生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尸检中发生率为24%。当转移癌以甲状腺占位为首发症状时,可能导致误诊。本研究探讨4例甲状腺转移癌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认识,避免误诊。
赵有财田智丹黄悦杨小兵王劲松黄文斌赵建华
关键词:转移癌甲状腺免疫组化
原发性乳腺小细胞癌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分析4例乳腺原发性小细胞癌病例资料,并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nm23、C-erbB-2、NSE、CgA、Syn、CK_(AE1/3))及电镜观察。结果 本组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7岁,肿块平均2.6cm,组织学上瘤细胞体积较小,胞浆稀少或为裸核,易见核分裂及坏死,瘤细胞呈巢片状,梁索状,泡状结构,1例可见“组织挤压”或流水样核,有1例伴有浸润性导管癌成份,1例伴导管原位癌成份;免疫组化染色NSE、CgA或Syn在4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2例作电镜,均找到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乳腺原发性小细胞癌是乳腺癌中的一种罕见类型,明确诊断对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徐新宇莫伏根黄悦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形态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