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娜

作品数:23 被引量:96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直肠
  • 6篇结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结直肠癌
  • 4篇肠癌
  • 3篇术后
  • 3篇肝移植
  • 3篇传染
  • 2篇严重急性
  • 2篇严重急性呼吸
  • 2篇严重急性呼吸...
  • 2篇直肠癌患者
  • 2篇排斥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中西医结合治...
  • 2篇肿瘤
  • 2篇综合征
  • 2篇西医结合治疗
  • 2篇细胞

机构

  • 12篇四川大学华西...
  • 8篇四川大学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西藏自治区疾...
  • 1篇石河子市人民...

作者

  • 19篇赵娜
  • 8篇李幼平
  • 5篇李永胜
  • 5篇庞丽丽
  • 4篇李璐璐
  • 4篇吴泰相
  • 3篇唐勇
  • 3篇汪晓东
  • 3篇李立
  • 3篇龙丹
  • 3篇杨廷翰
  • 3篇冯莉
  • 3篇蒲怡
  • 3篇李胜富
  • 3篇刘关键
  • 2篇郝晋
  • 2篇程南生
  • 2篇董碧蓉
  • 2篇严律南
  • 2篇柯能文

传媒

  • 6篇中国循证医学...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6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结直肠癌分期系统的挑战:结直肠癌中转移性淋巴结数目和直肠系膜受累范围的临床意义
2011年
在许多国家,癌症的治疗均依赖于分期系统。尽管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影响着肿瘤的分期,但它们是否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尚没有统一的结论。为了完善结直肠癌的分期系统,Akagi Y、Fukushi ma T、Mizobe T等对结直肠癌中转移性淋巴结数目和直肠系膜受累范围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只有1枚淋巴结转移者比2枚或2枚以上转移者的预后更好;
赵娜
关键词:转移性淋巴结结直肠癌直肠系膜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
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西藏鼠疫防治工作中的应用
2011年
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一般先流行于鼠类及其他野生啮齿动物之间,主要经蚤叮咬而传播,亦可经呼吸道吸人而感染,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至2008年底,全国鼠疫疫源县达到295个,疫源地面积为1 434 473 km2,
尼玛曲措周欢李娟何芙蓉赵娜
关键词:鼠疫防治健康信念模式烈性传染病疫源地鼠疫菌
快速流程模式下术后限制补液对吻合口愈合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快速流程模式下术后限制补液策略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收治的48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限制补液策略的患者166例(限制补液组),采用常规补液策略的患者317例(常规补液组)。比较采用不同补液方案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从术后早期康复指标来看,快速流程组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3.9dvs4.4d)、首次下床(2.9dvs3.3d)、首次经口进食(2.9dvs3.6d)、首次拔除尿管(4.6dvs5.5d)和引流管(2.2dvs3.1d)的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8.7dvs11.6d)均短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首次拔除胃管时间(1.1dvs1.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限制补液策略可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吻合口的愈合有积极意义。
郝晋杨廷翰蒲怡赵娜汪晓东李立
关键词:伤口愈合
小鼠异位气管移植模型中MMP-9和TIMP-1表达水平的变化
2007年
[目的]观察小鼠异位气管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 olitisobliterans syndrome,BOS)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异位气管移植模型并于术后7、14和28d取材。HE和mallory染色形态学观察、并检测术后气管闭塞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气管移植物内α-SMA、MMP-9和TIMP-1的表达情况并测定MMP-9与TIMP-1比值,分别加以比较。[结果]移植后1~14d MMP-9表达显著增强并于14d达峰值,14~28d逐渐降低;1~28d TIMP-1表达不断增强,各时间点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并于28d达峰。[结论]移植后MMP-9/TIMP-1比例失衡,早期使移植物持续性损伤、细胞外基质反复破坏,后期使移植物修复、重建而纤维化,最终导致BOS不断发生发展。
唐强李永胜赵娜柯能文李璐璐庞丽丽李幼平
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基质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乳鼠心肌细胞分离表达CD80/CD86减弱CTL杀伤
2007年
[目的]研究乳鼠心肌细胞CD80/CD86的表达模式并分析该表达模式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功能影响。[方法]取BALB/c(H-2d)和C57BL/6(H-2b)乳鼠心脏,分离培养心肌细胞,用RT-PCR及免疫荧光测CD80/CD86表达。将培养10d乳鼠心肌细胞与预活化CTL共培养4h,同时另设CD80或CTLA-4封闭组,计算CTL杀伤率。[结果]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表达CD80,不表达CD86。单独表达CD80心肌细胞通过CD80与CTLA-4结合减弱CTL杀伤。[结论]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单独表达CD80共刺激分子能有效抑制CTL杀伤。
柯能文唐强庞丽丽李路路赵娜李永胜李幼平
关键词:共刺激分子细胞毒性淋巴细胞
针对普通危险患者以大便潜血试验为基础的结直肠癌筛查计划中医师所面临的问题
2011年
结直肠癌筛查是防治结直肠癌的有效措施,但目前尚未普及。McGregor S、Hilsden R及Yang H为了解医师对此的态度及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在加拿大的亚伯达省对初级护理医师进行了一项邮件式调查。
赵娜
关键词:结直肠癌中医师大便潜血试验初级护理
近交系大鼠DA到LEW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的特点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近交系大鼠DA到LEW原位肝移植模型的特点并判断排斥反应发生的强度。方法采用Kamada二袖套法,利用封闭群大鼠SD和Wistar进行建模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建立近交系大鼠DA到LEW肝移植模型,根据临床表现和Banff标准判断排斥反应发生的强度。结果共施行DA到LEW大鼠肝移植模型15例,手术成功率86.7%,死亡原因为肝上下腔静脉漏血、肝下下腔静脉血柃、胆道梗阻。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排斥反应,7d后逐渐达到高峰,除术后并发症致死外,其余均在12d内死于Ⅲ级排斥反应。结论DA到LEW为稳定、强烈的大鼠肝移植急排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的理想动物模型。但近交系大鼠在组织结构上有其自身特点,给建模带来一定难度。
刘江文唐勇李幼平赵娜李青程南生严律南
关键词:肝移植近交系大鼠排斥反应
关于在美国人口筛查中用CT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平坦型(非息肉)结直肠病变
2011年
Pickhardt PJ、Kim DH及Robbins JB为了研究CT结肠镜检查(CTC)发现的平坦型(非息肉)结直肠病变的临床意义及病灶高度的界定,前瞻性地对5 107例连续无症状成人(平均年龄56.9岁)受检者进行了CTC,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被CTC确诊的≥6 mm的954个病变中,有125个(13.1%,106例)为平坦型。在大小为6~30 mm的病变中,平坦型发展成肿瘤的几率小于息肉型(25.0%比60.3%,P〈0.001)。大小为6~30 mm的平坦型病变其平均最高高度为2.2 mm。
赵娜
关键词:平坦型病变结直肠病变结肠镜检查CTC人口
观察性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被引量:25
2004年
介绍观察性研究系统评价 /Meta 分析的必要性、方法 ,及其与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Meta 分析方法的差别。
吴泰相刘关键赵娜倪娟
关键词:META-分析
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对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了解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对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uman Intrahepatic Biliary Duct Cells,hIBDC)损伤机制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指导临床相关研究,为深入探讨损伤机制找准切入点,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70~200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07),限中英文研究。由两位作者参与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基于纳入文献性质,分主题作描述性系统评价。结果移植肝IR损伤的研究最早见于1970年,此后逐年增加。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65篇,含临床研究13篇,基础研究35篇,综述17篇。基础研究以机制研究为主,主要集中在:①胆道与胆管上皮细胞生理;②肝移植IR致IBDC损伤机制;③主要损伤机制包括冷缺血、热缺血、再灌注、胆汁和疏水性胆盐损伤。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预防研究,包括非手术方法(如灌注液、中药和左旋赖氨酸)及手术方法;临床治疗无重大突破,局限于保守治疗和失败后手术补救。结论①大小hIBDC形态、功能、状态的异质性和肝内外胆道血供的特殊性是IR致胆道损伤的重要物质基础。②笔者发现单纯IR或缺氧再给氧(H/R)可致hIBDC的MHC、MIC、DR4、DR5及各种黏附分子改变。③hIBDC和人肝细胞(human hepatocytes,hHC)相比,不耐冷缺血,更不耐再灌注损伤。④疏水性胆盐能加剧器官保存过程中人、猪胆道系统的损害。⑤由于临床研究文献不多,基线条件和评价指标不统一,结果不能合并,基于目前已有文献,证据强度不够,结论仅供参考。
庞丽丽冯莉赵娜李胜富李璐璐李永胜龙丹李幼平
关键词:肝移植胆管上皮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