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卫星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食管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预后
  • 1篇预后评价
  • 1篇原发病
  • 1篇原发病灶
  • 1篇增生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细胞
  • 1篇增殖细胞核
  • 1篇增殖细胞核抗...
  • 1篇粘膜
  • 1篇食管癌
  • 1篇同功酶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标记

机构

  • 4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赵卫星
  • 2篇杨道科
  • 1篇王立东
  • 1篇李雪莉
  • 1篇周琦
  • 1篇王贵吉
  • 1篇赵卫星
  • 1篇邹建湘
  • 1篇王建华
  • 1篇李健
  • 1篇杨万才
  • 1篇牛正先
  • 1篇李永欣
  • 1篇赵卫星

传媒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现代消化病及...

年份

  • 3篇1998
  • 1篇199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多种肿瘤标记物用于甲状腺癌的诊断
1998年
多种肿瘤标记物用甲状腺癌测定的资料尚不多见,我们选择三种分布较广的肿瘤标记物CEA、Fe-P、LDH.R对110甲状腺癌患者进行联合连续测定,测定CEA、Fe-P用ELISA法,LDH.R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结果其阳性率CEA55.4%,Fe-P509%,LDH.R46.3%,综合阳性率8089%,LDH中34%患者血清电泳图谱中出现一条异常区带(LDH-X),经有效治疗,CEA、Fe-P下降,LDH.R回升。本实验经CEA、Fe-P、LDH.R联合测定,提高其检测率,能提示预后,可作为β2微球蛋白甲状腺癌血清学协同的诊断。
杨道科王贵吉王建华赵卫星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肿瘤标记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增生细胞核抗原及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为探讨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胃粘膜活检组织中Hp感染、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凋亡的状况。结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腺癌,Hp感染率逐渐升高。定量分析发现,随病变加重,单位面积内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逐渐升高,而细胞凋亡变化不明显。在同一类型病变中,Hp感染者细胞增生指标PCNA明显高于Hp阴性者,而凋亡指数却低于Hp阴性者。提示Hp感染在胃癌变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杨万才李雪莉赵卫星邹建湘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增殖细胞核抗原胃粘膜细胞凋亡
CEA、SF、LDH同功酶、Cu/Zn联合测定对食管癌的诊断与预后评价
1998年
肿瘤标记物已发现数百种,且逐渐走向成熟道并用于临床,但多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测定用于食管癌者资料尚不多见,目前食管癌尚缺乏特异性血清学检验指标。我们选择四种分布较广的肿瘤标记物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血清学,舯瘤标记物联台、连续测定,以探讨其对食管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以期找到一种对食管癌血清学检验的有效指标。
杨道科赵卫星
关键词:CEA同功酶食管癌
p53蛋白聚集在食管和贲门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中的相关性研究
1998年
目的:通过对食管和贲门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p53变化规律的研究,加深对食管和贲门癌转移发生的分子病理学基础的了解。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31例食管和贲门癌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p53蛋白聚集进行了研究。结果:31例手术标本中,24例为食管磷状细胞癌,7例为贲门腺癌。研究表明:在24例食管原发和转移鳞癌中,有11例原发和转移癌灶中均出现p53蛋白聚集的变化,原发和转移癌灶的一致性变化发生率为61%(11/18),P<0.05;在6例原发病灶p53免疫组化阴性患者中,其淋巴结转移病灶也同时出现免疫阴性反应。在7例胃贲门腺癌中,3例原发和转移癌灶同时出现p53免疫阳性表达的一致率为50%(3/6),P>0.05;1例原发病灶p53免疫组化阴性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病灶也出现阴性反应。结论:p53在食管和贲门癌癌变和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
李健牛正先周琦王立东王立东高文俊赵卫星
关键词:贲门癌原发病灶转移病灶P53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