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星
- 作品数:108 被引量:337H指数:9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青年结直肠癌c-erbB-2蛋白高表达的病理学意义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青年结直肠癌c erbB 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c erbB 2蛋白在青、老年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加以定量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青年组 62例中共有 46例c erbB 2阳性表达 ,而老年组 3 2例中有 15例阳性表达 ,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c erbB 2高表达与青年患者肿瘤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 ,但与肿瘤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即分级高或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多呈高表达 ;反之 ,则几乎均为低表达或无表达。与老年组对比 ,青年组分化程度低、浸润周围软组织或局部淋巴结发生转移的c erbB 2表达量显著升高 ,P <0 0 5。结论 :c erbB 2蛋白的表达对于判断青年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病理学意义。
- 朱武凌范秉琳崔静赵卫星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病理学生物合成流式细胞术
- Ras和p53联合突变及局部体液免疫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 Ras、p53联合突变及局部体液免疫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及 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不同食管组织中的 Ig G产生细胞和 Ras、p53进行检测。结果 在食管癌变过程中 Ras、p53联合突变率呈上升趋势 ;在浸润性食管癌中 ,Ras、p53联合突变率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率呈正比 ,而 Ras、p53阴性同时 Ig G阳性的病例中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降低。结论 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 ,抑癌基因 p53和癌基因 Ras的异常改变呈协同作用 ,且 Ig G似可通过抑制 Ras。
- 苏蔚房成赵卫星付华民马力强
- 关键词:食管癌变RASP53联合突变免疫球蛋白G
- 小儿急性白血病缓解前后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1994年
- 本文以胶质银技术对8例正常骨髓及24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及缓解后骨髓进行了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定量研究。其中 L_1型9例,L_2型5例,M_2型6例,M_5型4例,缓解后分别为 L_1型6例,L_2型4例,M_2型4例,M_5型0。结果表明:治疗前骨髓细胞 AgNOR 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01),以 M_5型最高。缓解后(M_5型除外)AgNOR 均值近似正常组(P>0.05),而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提示 AgNOR 的变化可反映骨髓细胞的增殖程度,在小儿急性白血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与预后判断中可作为一项断的指标。
- 石太新贾汝贤张文林赵卫星秦志强
- 关键词:白血病核仁形成区蛋白
-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PCNA和Bcl-2基因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原癌基因Bcl- 2在儿童急性白血病 (AL)骨髓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41例儿童AL骨髓标本PC NA和Bcl- 2。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组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组PC NA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P<0 .0 5 ) ,ALL标危组显著高于高危组 (P <0 .0 5 ) ;ALL及ANLL组的Bcl- 2表达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标危组显著低于高危组 (P <0 .0 5 )。PCNA高表达者缓解率显著高于低表达者 (P <0 .0 1) ;Bcl- 2阳性表达者 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 (P <0 .0 1)。结论 PCNA、Bcl- 2基因在儿童AL中存在表达异常 ,二者均参与发病过程 ,但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独立的 ,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
- 唐成和石太新赵卫星李树军贾汝贤
-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基因
- 乳腺良恶性病变与肥大细胞关系的研究
- 1990年
- 本文对506例乳腺良恶性病变间质肥大细胞反应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其中乳腺癌162例,纤维瘤238例,结构不良106例。结果显示乳腺结构不良间质肥大细胞最多,乳腺癌次之,纤维瘤最少。乳腺癌中,以导管癌间质肥大细胞反应较强,纤维腺瘤中以管周型较管内型多。通过研究说明肿瘤间质肥大细胞反应是宿主抗肿瘤的一种防御反应,同时为临床估计予后提供部分形态学依据。
- 和瑞芝杜华贞千高峰赵卫星何茶叶
- 关键词:乳腺肿瘤肥大细胞
- 侵及角膜内层的虹膜黑色素细胞瘤一例被引量:2
- 1997年
- 侵及角膜内层的虹膜黑色素细胞瘤一例张子英王保君赵卫星*李高亮(河南新乡医学院一附院眼科,*病理教研室,453100)患者女,44岁,左眼内渐增性黑色肿块十六年余伴视力下降于1992年2月12日入院。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
- 张子英王保君赵卫星李高亮
- 关键词:黑色素细胞瘤病例报告
-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 2024年
- 目的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C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例、会诊1例TCRCC临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及文献复习。结果例1、2为女性,例3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3、52、47岁。大体检查肿瘤与正常组织边界清楚;镜下肿瘤呈大小不等的囊腔和小到中等的小管样结构,被覆单层肿瘤细胞,细胞界限不清,呈扁平、立方、柱状或鞋钉样,细胞显著增大,胞质嗜酸,核仁明显,核分裂象不易见,小管或囊腔之间为薄层纤维性间质,其中例1间质可见钙盐沉积伴骨化生同时合并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1级]。免疫表型:3例TCRCC肿瘤细胞细胞角蛋白(CK)19、PAX8、P504s、波形蛋白和FH均阳性,CK7、TFE3均阴性,肾细胞癌标志物(RCC)、CD10、PAX2和34βE12部分病例表达。分子遗传学特征:例1显示第9号染色体丢失,例2显示第9号和17号染色体获得,例3显示第7号染色体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均无病生存。结论TCRCC是一种少见的肾细胞癌亚型,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形态学特征,以免疫表型为辅助,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未发现一致性改变,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很少复发或转移,可以通过部分或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
- 狄文玉张珂李劲松于建李健李玉婷张景航杨晓煜孙雷赵卫星苏蔚
- 关键词:根治性肾切除术肾细胞癌遗传学检测免疫表型无病生存临床病理学
- 食管癌中p53、VEGF-C的表达与MVD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p53、VEGF-C及MVD与食管病变及食管鳞癌的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20例正常组织、20例食管炎症、35例基底细胞增生、35例非典型增生、25例原位癌及80例浸润癌进行了p53、VEGF-C标记分析及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80例食管浸润癌中p53、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和45%,明显高于其他食管病变的阳性率;MVD为44·6±10·6,显著高于食管其他病变的微血管密度(P<0·05),且p53,VEGF-C及MVD与食管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53及VEGF-C阳性表达的病例其MVD明显高于p53及VEGF-C阴性表达的病例。p53,VEGF-C与MVD呈正相关。结论p53、VEGF-C,MVD与食管病变及食管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对估计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并有可能做为食管癌临床生物治疗的参考指标。
- 苏蔚房成赵卫星
- 关键词:食管癌P53VEGF-CMVD免疫组织化学
- 核因子-κB与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从48例尸检标本中获得48个冠状动脉前降支标本。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病理特征将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VCAM-1在各组冠状动脉内膜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NF-κB、VCAM-1不表达,在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NF-κB、VCAM-1表达增加(P<0.05),且不稳定斑块组表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NF-κB、VCAM-1在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内膜区域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401,P<0.05)。结论NF-κB、VCAM-1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并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NF-κB作为引发炎症的关键转录因子可能上调VCAM-1的表达。
- 白玉李晋王璐赵卫星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核因子-KB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 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食管粘膜及发内微量元素含量与癌基因突变的关系
- 赵卫星高新平张合喜石太新冯艳玲苏蔚李晟磊赵华莹
- 该课题以食管癌高(林洲市)、低(范县、清丰)发区不同人群食管粘膜组织和头发为研究材料,以探讨两地区不同人群头发及食管粘膜内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基因突变与食管病变的关系为主要研究目的。研究结论:头发惰性物质内微量元素不能代表...
- 关键词:
- 关键词:食管癌微量元素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