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胃肠道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探讨窒息程度与胃肠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78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和临床表现对窒息和胃肠功能损害的程度分级,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窒息儿中胃肠功能损害发生率为32.58%(58/178),轻、重度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5.71%和57.8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14.09,P<0 01);轻度窒息合并轻度、重度胃肠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3.57%和2.14%;重度窒息合并轻度、重度胃肠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4.21%和23.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6.95,P<0 05)。结论:窒息可引起新生儿胃肠功能损害,随窒息程度的加重,胃肠损害程度也显著增高。 韩彦青 廖志 扬莉 谭玲 刘忠强关键词:窒息 新生儿 108例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病原学特点和分布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2009年3月确诊的慢性咳嗽108例患儿取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作细菌培养,取血清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IgM。结果检出病原体例数78例(占患儿例数72.2%)。其中一种病毒感染4例(3.7%),两种以上病毒感染1例;一种细菌感染16例(14.8%),两种以上细菌感染2例;单纯支原体感染29例(26.9%);单纯衣原体感染9例(8.3%);混合感染15例(13.9%),其中细菌+病毒2例,病毒+支原体1例,细菌+支原体4例,细菌+衣原体3例,细菌+病毒+支原体2例,支原体并衣原体感染3例;肺结核1例,肺吸虫1例。未检出病原30例(27.8%)。结论感染因素仍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原谱主要表现为革兰阴性菌和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为主,存在较多混合感染。 蔡艳 罗泽民 廖志 谢成彬 谭玲 刘海婷关键词:慢性咳嗽 儿童 病原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核因子κB表达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探讨其HIBD后NF-κB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HI)模型组,各24只。HI组大鼠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分别于手术后6、24、48、72h取脑组织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在海马区的表达、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假手术组不作缺氧缺血处理,采用同样方法检测NF-κB。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区有少量NF-κB表达,且有少量凋亡细胞,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a>0.05);HI组NF-κB的表达在6h后开始增加,48h达高峰,并持续至72h(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细胞凋亡在6h即开始增加,在24、48、72h逐渐增加,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直线相关回归分析HI组NF-κB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显著正相关(各时点的r=0.478,0.552,0.641,0.627Pa<0.05)。结论HIBD后NF-κB在海马区的持续活化对促进神经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 谭玲 陈娟 廖志关键词:脑损伤 核因子ΚB 凋亡 经皮测胆红素仪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2006年 刘忠强 廖志 杨莉 韩彦青 谭玲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高压氧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缺氧缺血(HIBD)组(24只)、高压氧(HBO)组(24只)。各组处理后分别于6h、24h、48h、72h各处死6只,采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SABC)检测NF-κB p65在海马区的表达。采用Image Pro Plus5.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量NF-κB p65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凋亡阳性细胞数。结果假手术组新生大鼠脑海马区有少量凋亡细胞,各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HIBD组凋亡细胞数随时间变化明显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凋亡细胞数减少明显,与HI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NF-κB P65在海马区有少量表达,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HIBD组NF-κB P65表达增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NF-κB P65表达增加更加明显,在各时间点与HIBD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HBO)可减少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细胞凋亡,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高压氧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促进NF-κB的持续活化、抗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谭玲关键词:高压氧 新生鼠 凋亡 NF-ΚB 30例早产儿胃肠功能障碍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9月我院住院的30例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早产儿中合并新生儿窒息1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呼吸暂停3例,羊水吸入综合征10例,新生儿败血症3例,其中<33周早产儿21例,体重<2 000g21例.结论:胎龄小,体重轻,有其他合并症的早产儿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 杨莉 廖志 谭玲 韩彦青 刘忠强关键词:早产儿 胃肠功能障碍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24只)、缺氧缺血模型组(24只)、rhEPO治疗组(24只),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rhEPO治疗组于缺氧缺血完成后即刻腹腔内注射rhEPO3000U/kg1次,缺氧缺血组则于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手术后6、24、48、72h取脑组织切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组凋亡细胞数及NF-κB表达随时间的变化增加显著(P<0.05),rhEPO治疗组凋亡细胞数及NF-κB表达随时间的变化下降显著(P<0.05),rhEPO治疗组凋亡细胞数的减少及NF-κB表达减弱呈直线相关(P<0.05)。结论rhEPO对HIBD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在海马区的持续活化有关。 谭玲 陈娟 廖志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 信号传导 新生儿气胸52例高危因素分析及临床诊治策略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提出临床诊治策略。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3362例新生儿发生气胸的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发生气胸的患儿中合并羊水吸入综合征20例、新生儿肺炎17例、产时窒息18例、新生儿湿肺8例,气胸发生率为1.55%。单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产时窒息、合并基础性疾病如新生儿肺炎、羊水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湿肺是新生儿气胸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气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剖宫产、出生窒息、羊水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湿肺。加强围产期保健、应用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改善新生儿第一口呼吸、产房T-组合复苏器使用、NICU合理治疗,选择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早期发现及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临床诊治的重要策略。 谭玲关键词:新生儿 气胸 高危因素 临床诊治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海马区细胞调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多次注射等量外源性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rhEPO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方法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SD)大鼠84只,按随机表随机平均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②缺氧缺血模型组;③rhEPO治疗1组;④rhEPO治疗2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rhEPO治疗1组于缺氧缺血完成后即刻腹腔内注射rhEPO 3000U/Kg 1次,rhEPO治疗2组则于24h、48h各再重复1次,共3次;缺氧缺血组则于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手术后6h、24h、48h、72h取脑组织常规石腊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坏死,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采用Image-Pro plus 5.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凋亡阳性细胞数。结果①缺氧缺血组细胞凋亡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hEPO治疗后,细胞凋亡减少,与缺氧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治疗2组48h、72h的凋亡细胞较治疗1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EPO通过减少新生大鼠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起神经保护作用。本实验尚不能证明rhEPO多次注射比单次注射具有更强的神经保护作用。 谭玲 陈娟 廖志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 新生鼠 脑损伤 坏死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谱变化,了解窒息对心肌的损害情况及预后.方法收集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在本院出生的围生期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生后24h内、72h、治疗后7~10d的静脉血心肌酶谱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窒息后24h内、72h心肌酶CK、CK-MB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72h较24h内心肌酶谱窒息组、对照组均有下降趋势.有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异常患儿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心肌酶谱是诊断新生儿暂时性心肌缺血特异性、敏感性指标之一,结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综合考虑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谭玲 廖志 杨莉 韩彦清 刘忠强关键词:新生儿 窒息 心肌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