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振洲

作品数:153 被引量:1,090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3篇经济管理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机械工程
  • 5篇建筑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轨道交通
  • 22篇城市轨道交通
  • 21篇城市交通
  • 17篇公路
  • 14篇交通工程
  • 12篇铁路
  • 10篇路网
  • 9篇配送
  • 9篇交通流
  • 8篇列车
  • 8篇交通安全
  • 8篇交通系
  • 8篇交通系统
  • 8篇仿真
  • 7篇遗传算法
  • 7篇智能交通
  • 7篇计算机
  • 7篇交通规划
  • 6篇换乘
  • 6篇交通管理

机构

  • 120篇北京交通大学
  • 29篇北方交通大学
  • 11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北京建筑工程...
  • 3篇石家庄铁道大...
  • 3篇中国铁路设计...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市城市规...
  • 2篇中国交通通信...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天津大学
  • 1篇铁道第三勘察...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民航大学

作者

  • 150篇袁振洲
  • 14篇曹守华
  • 13篇李艳红
  • 11篇曹志超
  • 11篇吴先宇
  • 8篇刘梦涵
  • 8篇赵莉
  • 8篇于雷
  • 7篇李明华
  • 7篇张思林
  • 7篇杨洋
  • 5篇刘海东
  • 5篇李之红
  • 5篇李得伟
  • 4篇闫欣欣
  • 4篇李巍屹
  • 4篇吴昊灵
  • 4篇毛保华
  • 4篇杨洋
  • 3篇缪江华

传媒

  • 16篇交通运输系统...
  • 11篇公路与汽运
  • 11篇北京交通大学...
  • 6篇城市轨道交通...
  • 6篇交通与计算机
  • 5篇科技导报
  • 5篇交通标准化
  • 5篇交通信息与安...
  • 4篇山东科学
  • 4篇北方交通大学...
  • 4篇铁道学报
  • 4篇公路交通科技
  • 3篇物流技术
  • 3篇系统仿真学报
  • 3篇物流科技
  • 3篇公路交通技术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交通工程
  • 2篇铁道运输与经...
  • 2篇公路

年份

  • 7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1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12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运输需求特征及其相关理论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结合正在承担的国家863课题,首先对基于综合运输需求特征的综合运输能力优化技术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综合运输需求特征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最后,阐述了综...
李艳红袁振洲段智
关键词:交通运输运输能力优化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等车时间计算模型被引量:2
2015年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在早、晚高峰或突发大客流情况下,客流量超过列车最大承载能力,乘客将排队等待后继车辆而延长等车时间。乘客等车时间是评价交通服务水平和优化列车开行方案的关键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列车时刻表,利用排队论方法,准确计算严重拥挤情况下乘客等待时间的模型。针对乘客等车时间计算模糊的问题,在考虑乘客实时到达规律、OD(起讫点)分布、发车间隔和列车运能的基础上,创新地提出可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双向的大客流和常规客流的等车时间累计计算方法,可为大客流的时刻表优化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累计输入-输出算法计算大客流等车时间的实例,分析多参数变化趋势。实证表明,模型可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双向的大客流和常规客流的等车时间实时计算。
曹志超袁振洲张思林吴昊灵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适应性仿真系统实现策略被引量:1
2010年
首先在5个仿真子系统的划分基础上,建立设施布局图、设施数据设置、仿真数据设置、仿真过程演示、仿真结果分析5个功能模块。其次提出了离散和连续仿真相结合、微观和宏观仿真相结合、基于启发式算法的仿真优化策略、虚拟环境动画演示和多线程控制策略等仿真实现方法。接着提出了基于UML的类模型、状态模型、交互模型的面向对象建模方法。然后从设施布局、设施规模、客流规模、进出站列车四个角度分析了设施适应性的对比评价研究策略。最后应用提出的基于遗传算法的仿真优化策略,实现了售检票区域子系统内进出站闸机的仿真优化配置算法的验证与分析,为仿真系统的应用开发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吴先宇袁振洲
关键词:轨道交通枢纽功能模块数据结构交互建模
村镇连锁经营配送系统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2007年
论文充分考虑村镇连锁经营配送系统的影响因素,对村镇连锁经营配送系统中的配送中心规划仿真技术和城乡双向物流问题进行深入的技术分析,同时提出了典型的村镇连锁经营管理与配送决策模型。
叶芳赵莉袁振洲
关键词:配送中心仿真技术双向物流
单车道双概率元胞自动机模型
2008年
在分析经典一维单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FI模型的TPFI模型.该模型在FI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随机慢化概率,以减少FI模型中过大的瞬时加速度出现的概率.运用TPFI模型来描述交通流参数:密度-流量关系,发现在取得合适的概率值组合的条件下,该模型模拟的密度-流量曲线比其他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结果更加接近于实际数据曲线,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车辆时空图模拟,验证TPFI模型与FI模型适用于低密度、高速度的交通流仿真.
吴先宇袁振洲李艳红曹守华
关键词:元胞自动机
基于SOFM神经网络的客运一体化枢纽分类被引量:2
2008年
分析了在大城市进行交通一体化枢纽建设的必要性,建立了反映客运交通枢纽一体化特性的指标体系,提出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神经网络进行城市交通客运一体化枢纽分类的新方法.最后采用广州交通客运一体化枢纽为例,通过定量定性结合的方法,对客运一体化枢纽进行了分类.
曹守华袁振洲韩宝明李得伟
关键词:交通枢纽客运一体化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
铁路变、配电所集中控制的管理探讨和技术分析
2010年
变配电所自动化和无人值班是当今电力调度自动化领域的必然趋势。现对铁路变、配电所集中控制的管理进行简要探讨。
袁振洲李东铭
关键词:管理规章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施适应性评价仿真系统框架设计
2011年
根据乘客在枢纽内的主要活动,将枢纽设施分为出入口区域、售检票区域、换乘区域、上下车站台区域和辅助活动区域等五种设施类型。在设施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枢纽设施布局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按照3条主线、3种客流、5个区域,将指标划分为枢纽集散性指标、乘客个体性指标、乘客群体性指标、设施功能性指标、设施应用性指标和设施可靠性指标等6类指标。按照3个数据来源、4类数据、5种关系的分类标准阐述了仿真系统中的数据结构关系。提出了仿真系统的功能模块和仿真控制策略,试为仿真系统的应用开发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吴先宇袁振洲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评价方法被引量:14
2018年
针对城市规划工作中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间的协调问题,基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管理的实际,提出了一种面向实践应用的模型及方法。首先,在分析和梳理国内外相关规划和设计指标的基础上,从安全性、效率性、舒适性3个角度构建了面向单元控规层面的包括了慢行交通节点连通度、过街设施平均间距以及建筑界面贴线率、街区尺度等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 (TOPSIS)原理,给出了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评价指标体系中成本型指标和效益型指标的具体含义和计算方法。然后,采用熵权法对指标的权重进行求解,提出了成本型和效益型正负理想解的计算方法以及协调状态等级划分标准,构建了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评价的熵权-TOPSIS模型。最后结合实际的规划案例对邯郸市南湖单元12个街区的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程度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熵权-TOPSIS评价方法在城市控规层面的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性评价上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克服了从单一角度研究二者协调问题带来的不足。
闫欣欣袁振洲毛思捷吴玥琳
关键词:交通工程TOPSIS慢行交通城市设计
考虑不均匀发车间隔的高铁接运公交时刻表与车辆调度优化被引量:1
2021年
提出一种不均匀发车间隔的公交时刻表,主要用于优化高铁站的接运公交时刻表.首先,考虑高铁到达客流的分布情况,采用正偏态分布的威布尔分布拟合乘客的换乘走行时间和后续等待时间构成的乘客换乘总时间.其次,分别以乘客换乘总时间最少、使用公交车辆总数最少为目标,考虑最大可用公交车辆数、公交最大发车间隔、公交最小发车间隔等刚性约束条件,建立了时刻表与公交车辆调度系统优化模型,并利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Elitist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NSGA-Ⅱ)求解公交系统优化模型.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将不均匀发车间隔与均匀发车间隔时刻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使用接运公交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与均匀发车间隔时刻表相比,不均匀发车间隔时刻表最多可使乘客换乘总时间降低9.7%,并且可以根据模型求解结果提出多种合理的时刻表与车辆调度方案供决策者进行选择.
袁振洲刘立强王佳冬赖坤涛郭禹
关键词:公交时刻表车辆调度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