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龙元

作品数:307 被引量:84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8篇期刊文章
  • 10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7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6篇休克
  • 34篇乌司他丁
  • 31篇脓毒
  • 30篇细胞
  • 27篇预后
  • 23篇脓毒症
  • 21篇心肺复苏
  • 21篇血性
  • 20篇心肺
  • 17篇急诊
  • 16篇缺血
  • 14篇骤停
  • 14篇急救
  • 13篇失血
  • 13篇失血性
  • 13篇黏膜
  • 13篇急性
  • 12篇心脏
  • 12篇细胞因子
  • 10篇血压

机构

  • 167篇中山大学附属...
  • 128篇中山大学孙逸...
  • 22篇中山大学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佛山市第一人...
  • 4篇广州军区广州...
  • 3篇广东省职业病...
  • 3篇清远市人民医...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急救医...
  • 2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广东省卫生厅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04篇蒋龙元
  • 94篇黄子通
  • 49篇杨正飞
  • 39篇余涛
  • 38篇周天恩
  • 36篇何志捷
  • 34篇常建星
  • 29篇杨炼红
  • 26篇张萌
  • 19篇余涛
  • 18篇方向韶
  • 18篇温立强
  • 16篇王彤
  • 15篇吴满辉
  • 15篇钟娃
  • 14篇邓义军
  • 14篇曾朝涛
  • 12篇姜骏
  • 11篇常瑞明
  • 11篇陈玉成

传媒

  • 94篇岭南急诊医学...
  • 19篇中华急诊医学...
  • 13篇中华卫生应急...
  • 10篇中国急救医学
  • 10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中华神经医学...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国危重病急...
  • 4篇第十一次全国...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3篇中国职业医学
  • 3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社区医师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第四届全国灾...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10篇2019
  • 10篇2018
  • 17篇2017
  • 10篇2016
  • 12篇2015
  • 19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57篇2011
  • 12篇2010
  • 12篇2009
  • 15篇2008
  • 22篇2007
  • 29篇2006
  • 15篇2005
  • 13篇2004
3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该研究通过测定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粘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来了解EH患者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情况,并以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metoprolol)为对照,观察拉西地平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
蒋龙元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粘度血小板聚集拉西地平美托洛尔
大鼠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后回肠组织凋亡的机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大鼠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后回肠组织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haudry方法(略作改动)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60 min后用回输血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检测不同的时相回肠组织Bax、Bcl-2、Bcl-2/Bax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电镜下回肠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大鼠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后回肠组织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下降,回肠组织凋亡明显。结论大鼠失血性休克与复苏后回肠组织凋亡的可能机制是上调回肠组织Bax蛋白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使Bcl-2/Bax比值下降。
钟栋发钟娃黄子通蒋龙元姜骏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回肠凋亡
不同能量双相方波体外除颤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比较低能量和高能量双相方波(BSW)体外除颤的效能和电击引起的心肌损伤程度,以探讨RBW体外除颤的更理想的能量水平。方法建立成年猪闭胸电诱发室颤模型,将18只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用BSW 50-50-50 J、30-50-75 J和120-150-200 J三种能量方案分别体外除颤治疗持续3 min无干预室颤。结果30 J不能体外除颤成功,50 J和120 J的首次成功比例为5/6,三组总的除颤成功率都为100%,所有动物除颤后立即恢复自主循环,存活超过24 h,低能量较高能量除颤后的心电图损伤性ST-T改变较少,复苏后心功能下降,但血流动力学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研究中,30 J不能体外除颤成功,BSW的低能量50 J和120 J有相似的体外除颤效能,BSW比较理想的首次体外除颤能量为50 J。
吴海东黄子通王彤符岳蒋龙元
关键词:室颤除颤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人压力性溃疡创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人压力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30例Ⅲ-Ⅳ期压力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创面应用常规敷料换药治疗。采用压力性溃疡PUSH Tool 3.0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评估创面愈合情况,并观察创缘全层皮肤组织愈合过程中的镜下HE染色表现。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实验组创面渗液减少,创缘新生上皮及肉芽组织逐渐增多,治疗第14 d,实验组创面Push Too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40±0.27 VS 12.53±0.22,P<0.01)。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疗法较普通换药更能够减少创面渗液,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
郑光辉张洁蒋龙元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愈合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合并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重病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 HES)是一组以外周血和周围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持续性显著升高并造成脏器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国内外报道均较少,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更少。现回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1例合并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最终因空肠缺血坏死需急诊手术干预的危重HES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此病早期识别以及尽早联合激素和抗凝治疗的意识。
张萌周天恩蒋龙元李祖勇曾朝涛张润锦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危重病脏器功能损害全科医学科
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治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究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对2003年1-3月在本院ICU收治的14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治患者,分析和比较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对14例患者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9例患者于治疗7~14d后病情好转或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均明显提高,总有效率为64%。死亡5例,病死率为36%。【结论】本病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较高。在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时,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
何志捷蒋龙元黄子通邓义军
关键词: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情变化动脉血氧饱和度流行病学资料善治无效
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尽管目前已有完善的诊疗流程及监护措施,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美国每年有近75万脓毒症患者,其中有将近20万人死亡^([2,3])。目前已知的脓毒症发病机制包括:炎症反应失调、免疫功能紊乱、线粒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异常、细胞自噬等,各种机制相互影响,较为复杂,重症患者常发展至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4])。
周鹏莹蒋龙元
关键词:心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异常器官功能障碍免疫功能紊乱凝血功能障碍线粒体损伤
515例急诊昏迷患者病因探讨
2020年
目的:探讨急诊科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及急救诊治经过,以降低临床诊断的误诊率,同时降低昏迷患者的病死率并提高此类患者在急诊科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15例昏迷患者(292例男性患者,223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因诊断,诊治过程并针对入院患者进行临床跟踪。结果:515例昏迷患者经积极抢救和住院治疗后,抢救成功率87.6%,死亡率12.4%,其中有5例患者误诊。脑梗塞186例,脑出血88例,中毒74例,明显高于其他病因。结论:昏迷病因比较复杂,死亡率高,很多患者起病时就已病情危重,因此,在急诊科尤其需要及早快速明确诊断并给予积极有效抢救和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张洁黄云苑蒋龙元
关键词:昏迷脑血管病中毒
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系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研究组)30例和同期健康者(对照组)30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13.06±1.04)s、(26.96±4.12)s和(12.86±1.13)s、(25.26±3.87)s,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分别为(3.34±1.02)g/L、(476±82.1)u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3±0.85)g/L、(149±37.6)ug/L,差异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并心房颤动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增高,易并发血栓性栓塞,须积极防治。
蒋龙元张萌吴满辉杨正飞
关键词:冠心病心房颤动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
辅以增强型体外反搏和吸气阻力阀的主动按压放松心肺复苏术血流动力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提出一种改良的以胸骨按压为主体的双泵复苏术,并验证该复苏方法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方法和材料:5只健康杂种犬通过右心室起搏导管电极诱颤,室颤后4min内无任何干预,4min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通过自身对照,比较辅以增强型体外反搏和吸气阻力阀的主动按压放松心肺复苏术(AEI-CPR)和辅以吸气阻力阀的主动按压放松心肺复苏术(AI-CPR)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并分t=210ms、255ms、300ms和345ms四个时相探讨辅以增强型体外反搏和吸气阻力阀的主动按压放松心肺复苏术的体外反搏最佳时相。结果:与AI-CPR相比,AEI-CPR使主动脉舒张压从(21.295±1.514)mmHg升高到(35.933±1.981)mmHg,P=0.048;右房舒张压从(4.281±0.983)mmHg升高到(10.568±1.598)mmHg,P=0.041;CPP从(18.289±3.625)mmHg升高到(29.753±4.035)mmHg,P=0.041;ETCO2从(12.902±5.213)mmHg升高到(16.694±4.102)mmHg,P<0.05。体外反搏的最佳充气时相在255ms,此时CPP最大。结论:实验结果初步表明辅以增强型体外反搏和吸气阻力阀的主动按压放松心肺复苏术(AEI-CPR)能提高主动脉舒张压、CPP和ETCO2,改善心肌灌注;最佳的反搏时相在胸部按压后期。
袁衡新蒋龙元徐文莉袁善桃何国舟
关键词:心肺复苏体外反搏血流动力学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