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立新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恶性
  • 2篇全身
  • 2篇全身化疗
  • 2篇热灌注
  • 2篇肿瘤
  • 2篇胃肠
  • 2篇局部灌注
  • 2篇化疗
  • 2篇灌注
  • 2篇恶性肿瘤
  • 2篇腹腔
  • 2篇腹腔热
  • 2篇腹腔热灌注
  • 1篇一线治疗
  • 1篇脂蛋白
  • 1篇脂蛋白浓度
  • 1篇术后
  • 1篇肿瘤术
  • 1篇肿瘤术后
  • 1篇晚期

机构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秦皇岛市中医...

作者

  • 4篇曹军丽
  • 4篇董立新
  • 3篇付占昭
  • 3篇程少会
  • 2篇张丽娇
  • 2篇顾涛
  • 2篇高立明
  • 2篇华海侠
  • 2篇胡宗兰
  • 2篇杨森
  • 2篇王欣
  • 2篇杨雁鸿
  • 1篇郑磊

传媒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1999年2月至2002年5月选择我院Ⅱ~Ⅲ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腹腔复发率、肝转移率及1、3、5年生存率。结果示治疗组腹腔复发率及肝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5%比50.0%,13.7%比30.0%,P〈0.05),治疗组1、3及5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能有效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复发及肝转移,而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曹军丽胡宗兰付占昭顾涛程少会华海侠杨森张丽娇杨雁鸿董立新
关键词:胃肠肿瘤化学疗法肿瘤局部灌注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脂蛋白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浓度变化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39例和健康体检者155名,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浓度,直接法测定血清HDL-C、LDL-C、LP(a)浓度,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癌胚抗原浓度,分析各指标在胃肠道恶性肿瘤和健康体检者中的差异,确定各指标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其浓度与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0.80(2.37) mg/L与0.21 (0.22)mg/L]、LDL-C[3.46 (1.46) mmol/L与2.86(0.98) mmol/L]、LP(a)[317(262) mg/L与139(187) g/L]、CEA[2.61(3.62) μg/L与1.29(1.42) μg/L]浓度明显升高(Z值分别为-8.388、-6.150、-8.589、-7.142,P均<0.001),HDL-C分别为[0.86(0.38) mmol/L与1.29 (1.42) mmol/L],浓度明显降低(Z=-10.643,P<0.001).D二聚体、HDL-C、LDL-C、LP(a)、癌胚抗原(CE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859、0.708、0.790,0.741.D二聚体、LDL-C、LP(a)曲线下面积与C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110、0.809、1.257,P值分别为0.27,0.42,0.21).HDL-C曲线下面积与CEA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25,P=0.0013).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LDL-C、LP(a)浓度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03,0.002,0.005),HDL-C浓度明显降低(P=0.001);与无远处转移患者相比,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LDL-C、LP(a)浓度明显升高(P均<0.001),HDL-C浓度明显降低(P <0.001).结论 D二聚体和脂蛋白可为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曹军丽王欣董立新程少会高立明付占昭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D二聚体脂蛋白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8
2019年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一线治疗无敏感基因突变或基因状态不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无敏感基因突变或基因状态不明的非小细胞肺癌104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拒绝静脉化疗,入选的104例患者采用数字法按1:1随机分入治疗组(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组)和对照组(替吉奥胶囊组),但治疗组2例患者因个人原因后转入对照组。即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组50例,替吉奥胶囊组54例。整个治疗观察过程中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8.0%(24/50)与27.8%(15/54)(χ2=4.530,P=0.03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2.0%(41/50)与74.1%(40/54)(χ^2=0.947,P=0.331),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6.6个月和3.4个月(t=25.555,P=0.000),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6.0个月和10.5个月(t=59.439,P=0.000),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0%(41/50)与70.4%(38/54)(χ^2=1.923,P=0.166),其中≥3级的不良反应分别为18.0%(9/50)与13.0%(7/54)(χ^2=0.506,P=0.477),两组均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发生。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无敏感基因突变或突变状态不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可用于不愿意接受静脉化疗的患者的一线治疗。
曹军丽王欣郑磊高立明徐红梅陈兰兰付宝红董立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在恶性腹腔积液控制中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
2008年
选择具有中至大量恶性腹腔积液的晚期肿瘤患者61例,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31例(治疗组)和全身化疗3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示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临床受益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7%比13.3%,41.9%比16.7%,90.3%比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31、0.024),两组的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提示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能有效地控制恶性腹腔积液,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胡宗兰曹军丽付占昭顾涛程少会华海侠杨森张丽娇杨雁鸿董立新
关键词:局部灌注腹腔积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