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晚期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对比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与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晚期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2月到2015年8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晚期结肠癌肝转移患者78例,根据平行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强度聚焦超声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都治疗观察4周,记录与随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9.2%和38.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粒细胞减少、贫血、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等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NK细胞含量分别为(25.10±3.49)%和(20.14±4.67)%,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2.45±2.01)%和(12.24±2.2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K细胞含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8.23±4.19)个月和(14.89±3.82)个月,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t=3.491,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与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晚期结肠癌肝转移的合用能提高近期疗效,不会增加毒副反应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作用机制可能与有效改善外周血免疫功能有关。
- 舒畅胡文兵龚军
-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立体定向放射结肠癌肝转移
- 基于4D-CT的放疗计划在胃癌中的应用价值
- 2015年
- 目的:比较分析4D-CT计划和常规3D-CT计划两种不同计划的靶区体积及相关剂量学方面的差异,评估4D-CT技术应用于胃癌放疗在剂量学方面的价值。方法:胃癌术后患者10例,在仰卧位平静自由呼吸下行CT模拟定位,先常规3D扫描再行4D扫描并根据呼吸周期重建得到10个不同呼吸时相的CT图像。勾画完整的放疗靶区(GTVs、CTVs)及危及器官。在三维计划系统中,以20%的时相基准,分别根据计划靶体积(PTV3D、PTV4D)为10例患者各设计2套放射治疗计划,PTV3D在临床靶体积(CTV)的基础上外加常规安全边界,PTV4D是在10个时相CTV融合后形成的4D内靶体积(ITV4D)基础上外放摆位边界,比较两者靶区及正常组织在体积及相关剂量学方面的差异。结果:在靶区PTV覆盖率与剂量分布均匀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4D计划较3D计划肝平均剂量明显下降(P<0.05),肝V30、V40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肾V20及平均剂量未见显著差异(P>0.05);CTV3D与ITV4D的体积分别为(433.04±139.71)cm3和(535.44±150.89)cm3,后者体积增加了(102.40±21.77)cm3;PTV3D与PTV4D的体积分别为(860.87±226.52)cm3和(787.87±193.83)cm3,后者体积减少了(73.00±46.38)cm3,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3D计划存在夸大或遗漏靶区的风险,应用4D-CT能在不遗漏肿瘤放疗靶区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缩小靶体积,保护危及器官。
- 龚军唐昃费国新李荣峰舒畅
- 关键词:4D-CT
- 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与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
- 2021年
-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2月湖北省黄石市爱康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儿94例,根据BPD发病情况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所有患儿均给予FeNO检测,同时收集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4例低出生体质量儿中,BPD发病率为10.6%。BPD组的出生胎龄小于非BPD组,有创通气时间、需氧吸入时间均长于非BPD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雾化吸入激素治疗的比例均高于非BPD组(P<0.05)。BPD组与非BPD组出院时的FeNO水平分别为(13.67±4.29)ppb、(8.09±3.10)ppb(P<0.05)。BPD的FeNO最佳阈值为11.55 ppb,诊断特异度为75.0%、灵敏度为7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FeNO水平是导致BPD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FeNO参与了低出生体质量儿BPD的病理生理过程,FeNO检测具有无创、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相对客观地评价生后早期肺功能,有效反映BPD发病状况。
- 吴纯一舒畅李明珠陈琳徐颖程涛李文峰
- 关键词: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不同剂量吡格列酮对膀胱癌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吡格列酮对膀胱癌上皮细胞生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膀胱癌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30)和高剂量组(n=30),分别采用1μmol/L和10μmol/L吡格列酮进行干预治疗。分别在干预治疗1、2、3、4d时检测膀胱癌上皮细胞存活率,在干预治疗4d时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水平及Ⅲ型胶原浓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干预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膀胱癌上皮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干预治疗2、3、4d时高剂量组膀胱癌上皮细胞存活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的α-SMA mRNA、CTGF mRNA表达水平和Ⅲ型胶原浓度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剂量的吡格列酮可能通过进一步降低α-SMA mRNA、CTGF mRNA表达水平和Ⅲ型胶原浓度,从而诱导膀胱癌上皮细胞的凋亡,效果优于低剂量吡格列酮。
- 舒畅吴振启
- 关键词:吡格列酮膀胱癌上皮细胞凋亡
- 异甘草酸镁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化疗时保护肝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化疗时的护肝作用。方法:将60例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异甘草酸镁辅助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化疗治疗,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及肝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6.7%(2/30)较对照组26.7%(8/30)明显低(P<0.05);治疗前两组间TBIL、ALT、AST无明显差异(P>0.05),第6周期化疗后ALT、AST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第2、4、6周期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TBIL、ALT、AST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第2、4、6周期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TBIL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第6周期化疗后ALT、AST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辅助胃肠道肿瘤肝转移化疗时护肝作用较好。
- 唐昃舒畅朱小鹏
- 结肠癌HT29细胞的相关分子表达及与多药耐药的相关性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HT29细胞的相关分子表达及与多药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人结肠癌HT29细胞株进行三维培养,采用RT-PCR与免疫组化检测整合素ανβ的表达情况,同时在三维培养和整合素ανβ3阻断型抗体加入条件下对细胞的多药化疗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结肠癌HT29细胞在三维培养24h后,部分聚集成由数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电镜观察多细胞球球体呈较规则的致密的球形结构,多细胞球球体模型构建成功。结肠癌HT29细胞多细胞球球体中整合素ανβ3基因的表达比一般平面培养细胞高,整合素β3蛋白、整合素αν主要定位于胞浆,在多细胞球球体中表达明显高于普通平面培养细胞。HT29细胞多细胞球球体+整合素ανβ3抗体组在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作用后48h的细胞凋亡率为0.31±0.04,细胞坏死率为0.52±0.02;而HT29细胞多细胞球球体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坏死率分别为0.14±0.03和0.21±0.03,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结肠癌HT29多细胞球球体中的整合素ανβ3在基因与蛋白水平都呈现表达升高的趋势,可能是细胞多药耐药产生的重要原因。
- 舒畅唐昃张光林
- 关键词:结肠癌HT29细胞耐药
- 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Meta-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系统评价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应用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7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6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较羟考酮单用能显著提高疼痛缓解率[OR=3.85,95%CI(2.25~6.60),P<0.000 01]和降低疼痛评分[MD=-0.83,95%CI(-0.95^-0.70),P<0.000 01];能显著减少羟考酮的剂量[MD=-17.10,95%CI(-20.16^-14.04),P<0.000 01];能显著减少便秘[OR=0.58,95%CI(0.42,0.82),P=0.002]和恶心呕吐[OR=0.55,95%CI(0.37,0.82),P=0.003]的发生率;能显著提高细胞免疫(CD4、CD8、CD4/CD8)和体液免疫(Ig A、Ig G、Ig 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能显著提高疼痛缓解率、降低疼痛评分,减少羟考酮平均日剂量,增强免疫功能,减少便秘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两组头痛头晕、嗜睡和尿潴留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 龚军胡美琴李荣峰舒畅
- 关键词:羟考酮加巴喷丁癌性疼痛免疫功能META-分析
- VEGF和FASC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细胞骨架蛋白成束蛋白(FASCIN)(能和f-actin紧密结合的骨架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80例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VEGF和FASCIN的表达情况。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71.2%(57/80),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15.0%(3/20),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FASC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2.5%(58/80),在正常口腔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4/20),FASC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VEGF、FASCIN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P<0.05),病理分级Ⅱ级、Ⅲ级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VEGF、FASCIN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理分级Ⅰ级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P<0.05)。结论 VEGF、FASCIN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通过检测VEGF与FASCIN的表达水平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提供一定的理论根据,因此也可为临床上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后续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 汪晓龙贾玉林舒畅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高强度超声聚焦刀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强度超声聚焦刀序贯治疗,2组均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0.0%和40.0%,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肝肾毒性、消化道出血、骨髓抑制、感染等毒性反应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30.25±8.24)个月(12~48个月),观察组1年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0.0%和(12.42±2.45)个月,高于或长于对照组的33.3%和(8.98±2.87)个月,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超声聚焦刀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能提高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时间,有很好的应用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舒畅龚军
- 关键词:高强度超声聚焦刀同步放化疗结肠癌肝转移
- 姜黄素对二甲基苯并蒽诱发新西兰大白兔口腔癌的预防疗效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发的新西兰大白兔口腔癌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DMBA诱发新西兰大白兔口腔癌模型,同时用1.0、0.3 g/kg姜黄素进行干预,进行口腔肿瘤发生率、癌变率、微核细胞率、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检测。结果:高剂量姜黄素组(1.0%)、低剂量姜黄素组(0.3%)平均抑制肿瘤的能力即简称肿瘤负荷抑制率分别为75.6%、61.2%;癌变率、微核细胞率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然而对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无干扰。结论:姜黄素对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发的新西兰大白兔口腔癌有良好的干预效应,同时不影响新西兰大白兔本身的成长。
- 汪晓龙舒畅李荣峰
- 关键词:姜黄素二甲基苯并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