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群亮

作品数:46 被引量:251H指数:9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创伤
  • 24篇颅脑
  • 21篇脑创伤
  • 19篇颅脑创伤
  • 13篇重型
  • 12篇重型颅脑
  • 11篇脑损伤
  • 10篇重型颅脑创伤
  • 8篇颅内
  • 7篇细胞
  • 7篇干细胞
  • 7篇创伤后
  • 6篇内压
  • 6篇颅内压
  • 6篇间充质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术后
  • 5篇脐带
  • 5篇脑积水
  • 5篇积水

机构

  • 24篇武警医学院附...
  • 14篇武警后勤学院...
  • 5篇武警部队
  • 4篇天津市环湖医...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武警医学院
  • 2篇天津市大港医...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作者

  • 46篇胡群亮
  • 35篇张赛
  • 13篇孙洪涛
  • 10篇涂悦
  • 10篇刘振林
  • 8篇刘晓智
  • 7篇孙世中
  • 6篇赵明亮
  • 5篇张民
  • 5篇程世翔
  • 4篇高培龙
  • 4篇王伟
  • 4篇薛凯
  • 3篇李建伟
  • 3篇杨细平
  • 3篇葛云飞
  • 2篇屈阳
  • 2篇梁晋
  • 2篇王延民
  • 2篇常斌鸽

传媒

  • 7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武警医学院学...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天津医药
  • 3篇武警后勤学院...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第七届全国创...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第六届全国创...
  • 1篇第四届世界中...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大脑积水硬膜下血肿穿刺引流术1例
2009年
李楚彦董瓅瑾郑琼明胡群亮
关键词:脑积水硬膜下血肿穿刺引流术
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治疗方案选择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创伤后脑积水(胛H)的手术方案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89例重型颅脑创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PT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颅骨修补(早期组,17例)、延期行脑室-腹腔分流(V—Ps)+颅骨修补(延期组,22例)、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组(先V—Ps组,31例)和先行颅骨修补再行V—Ps组(后V—Ps组,19例)。利用GCS、GOS、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综合评估术前、术后意识恢复情况,观察四组患者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判断四组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四组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早期组、延期组、先V—Ps组和后V—Ps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86%、90%、90%,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并发症中分流堵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头皮感染发生率(18%)明显高于先V—Ps组(7%,P〈0.05),先V—Ps组及后V—Ps组术后硬膜下积液和血肿发生率(分别为3%,5%)均明显低于早期组和延期组(分别为12%,10%,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治疗术后PTH患者,V—Ps与颅骨修补可以任意组合,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胡群亮葛云飞闫改军蒋显峰高培龙王伟薄寅周星张赛
关键词:脑积水颅骨修补术
心理测评在正常压力脑积水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赵明亮王晓丽王毅胡群亮张赛
眶颅穿通伤致开放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结合病例并文献复习,探讨眶颅穿通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1例19岁男性被长约12cm的木质异物经左侧眼眶穿入对侧海绵窦区,在外院手术拔除异物失败。入院后最初的脑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CCF,但轻微触动异物后,可发现右侧隐匿存在的CCF。经充分术前准备后我们完整拔除异物,并在1min内对呈开放性的CCF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经过介入治疗后,CCF完全消失;尽管术后发生了脑积水、颅内感染、脑脊液鼻漏等一系列并发症,但经过合理治疗,患者出院时伤口愈合良好,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和视力障碍。结论眶颅穿通伤常导致颅内血管损伤和颅内出血,强烈建议对这类患者常规进行脑血管造影术检查;一旦异物穿人海绵窦区,应高度怀疑CCF的发生,最好能在神经介入支持下取出异物;另外,需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有异物滞留的眶颅穿通伤,其并发的CCF可能不会表现出典型症状,易于漏诊,草率地拔除异物将导致隐匿的CCF呈开放性,导致大出血致患者迅速死亡。
赵明亮薛德友涂悦王延民胡群亮张赛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眶颅穿通伤血管内栓塞
浅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伤后早期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以及浅低温对其影响。[方法]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法(LDF)对24例sTBI患者rCBF进行监测,并对其中的11例患者进行了浅低温(肛温33-35℃)治疗。通过观察rCBF的变化及其与脑灌注压(CPP)的相关系数r,分析sTBI患者伤后早期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CVR)、浅低温对rCBF的影响以及rCBF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sTBI患者伤后早期(24 h内)rCBF的主要改变为低灌注;(2)在sTBI患者的急性期,一些患者(11/24,45.8%)出现暂时性的CVR失衡,而特重型TBI(ssTBI)患者发生率要高于重型患者(P<0.05);(3)浅低温可以降低sTBI患者的rCBF;(4)sTBI伤后早期暂时性低灌注与预后无关,而伤后持续低灌注者预后不良。[结论]sTBI患者在伤后早期可发生复杂的rCBF变化,浅低温可以降低rCBF。而LDF是一种连续、实时、微创、敏感的rCBF监测方法。它可用于动态观察rCBF的变化和评价CVR,从而指导救治。
张赛薛凯胡群亮孙洪涛曹海华
关键词:重型颅脑创伤脑血流浅低温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创伤后顽固性高颅压被引量:53
2011年
目的 探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DC)治疗重型颅脑创伤(sTBI)后顽固性高颅压的作用及实施DC的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临床资料,根据伤后6个月时的GOS评分将其分为良好组(GOS 4~5分,n=55),不良组(GOS 2~3分,n=46)和死亡组(GOS 1分,n=31).研究DC对于sTBI患者伤后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治疗作用及不同时间实施DC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病例的死亡率为23.5%(31/132),恢复良好率41.7%(55/132).DC前后的ICP平均值为(35.0±12.8)mmHg和(18.3±12.0)mmHg(P<0.05)、CPP平均值为(50.2±12.4)mmHg和(60.6±12.0)mmHg(P<0.05),在恢复良好组,DC前后这两个指标变化则更为显著.在伤后不同时间段实施DC与死亡率和恢复良好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DC对于sTBI后弥漫性脑肿胀、脑水肿所致顽固性高颅压患者在存活组比死亡组更能有效地降低ICP和升高CPP,而伤后实施DC的时间对于预后影响不明显.DC后持续存在ICP≥25 mmHg是预测死亡的敏感指标.
张赛涂悦赵明亮孙洪涛胡群亮梁海乾汤锋武常斌鸽张文彬陈宝友
关键词:颅脑创伤脑肿胀脑水肿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易感部位、病原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09年7月-2011年5月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对确诊医院感染的182例患者进行痰液培养,对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测定。结果神经外科住院1503例患者中,发生感染182例,感染率为12.11%;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占59.89%,其次为上呼吸道、泌尿道、颅内、创口,分别占14.29%、10.99%、8.24%、3.84%;分离出病原菌269株,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24.9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3.05%、17.10%、12.64%、6.69%;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率最低,分别为0、5.56%、1.6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万古霉素分别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也较低,分别为17.91%、43.48%。结论医院感染中神经外科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患者接受多项侵入性操作、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医院监督管理及相关制度落实,有效控制感染率。
王伟胡群亮
关键词: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率
重型脑损伤大鼠脑组织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寻找重型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大鼠伤后不同时间的蛋白质组变化规律。方法提取创伤后3,7和14d的鼠脑组织总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筛选和鉴定差异蛋白质点。结果共筛选出17个差异蛋白质点,它们参与细胞代谢、应激与炎症反应等过程。结论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可寻找到多种参与重型脑损伤病程演进的蛋白质。
张赛刘振林孙洪涛胡群亮孙世中刘晓智
关键词:脑损伤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蛋白质组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诊治1例报告
2016年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coagulopathy of trauma)是指由于创伤后大出血及组织损伤后严重破坏机体的凝血、止血系统(凝血、纤溶、抗凝、血管及其内皮细胞功能),在创伤早期出现的急性凝血功能紊乱。创伤患者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率较高,并且与预后密切相关。其病理生理过程很复杂,目前认为它是组织损伤、组织低灌注、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血液稀释、炎症反应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刘宏伟胡群亮吴焕成
关键词:创伤性凝血病凝血系统诊治
4050例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动态监护的临床报告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探讨在颅脑创伤患者的颅内压(ICP)持续动态监护颅脑创伤救治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脑室内及脑实质内ICP监护法,对4050例颅脑创伤患者进行ICP动态监护,观察ICP与患者生命体征和预后的关系,分析其配合脑室外引流及降颅压等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ICP值与患者预后呈明显负相关,脑室外引流对持续ICP增高者治疗意义明显,ICP监护可较好地指导疾病早期治疗。结论颅内压动态监测有助于对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胡群亮张赛
关键词:颅内压颅脑创伤预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