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玲

作品数:23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肿瘤
  • 9篇病理
  • 8篇前列腺
  • 8篇临床病理
  • 7篇细胞
  • 6篇前列腺癌
  • 6篇腺癌
  • 6篇基因
  • 4篇预后
  • 3篇前列腺肿瘤
  • 3篇腺肿瘤
  • 3篇临床病理学
  • 3篇临床病理学分...
  • 3篇病理学
  • 3篇病理学分析
  • 2篇蛋白
  • 2篇导管
  • 2篇导管内
  • 2篇导管内癌
  • 2篇上皮

机构

  • 23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23篇聂玲
  • 20篇陈铌
  • 18篇周桥
  • 15篇陈雪芹
  • 9篇龚静
  • 8篇曾浩
  • 6篇徐苗
  • 5篇尹晓雪
  • 3篇李响
  • 3篇李秋尧
  • 3篇沈朋飞
  • 3篇魏强
  • 3篇余天平
  • 2篇邓莉萍
  • 2篇刘振华
  • 2篇张朋
  • 2篇李星斓
  • 2篇钟晓绯
  • 2篇卢强
  • 2篇钟金晶

传媒

  • 5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华西医学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生...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声学技术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列腺癌ERG基因重排与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检测中国前列腺癌患者ETS相关基因(ERG)重排及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2014年前列腺穿刺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482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ERG基因重排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RG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ERG基因重排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分析ERG基因重排和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ERG基因重排和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87例(18.0%)患者检出ERG基因重排,其中45例(51.7%)为转位重排,42例(48.3%)为缺失重排。74例(15.4%)患者表达ERG蛋白。ERG蛋白表达与基因重排正相关(r=0.849,P=0.000)。368例获得随访资料,ERG基因重排状态及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Gleason评分、初诊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无关(P>0.05),但发生远处转移及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病例中ERG蛋白表达率下降(P<0.05)。预后分析显示ERG基因重排及蛋白表达均不能提示预后。结论 ERG基因重排状态与蛋白表达情况均不能作为前列腺癌进展为CRPC及总生存率的独立预测指标。
潘秀懿谭珺娅聂玲尹晓雪龚静陈雪芹周桥曾浩陈铌
关键词:前列腺癌ERG基因重排蛋白表达预后
弥漫浸润性胶质肿瘤中TERT和IDH突变联合分析的预后价值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弥漫浸润性胶质肿瘤中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及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热点突变情况及二者结合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至2014年手术的236例胶质瘤标本(WHO I-Ⅳ级肿瘤分别为16、89、72和59例)中TERT基因启动子区(228位点和250位点)、IDHl(132密码子)和IDH2(172密码子)突变情况,分析这些突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WHOI级16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均未检出IDH和TERT基因突变。WHOⅡ-IV级的220例弥漫浸润性胶质肿瘤中,年龄≥40岁患者TERT突变比例(60.8%,93/153)明显高于〈40岁患者(32.8%,22/67;P〈0.01),少突胶质瘤中TERT突变率(87.5%,56/64)明显高于星形细胞瘤(37.8%,59/156:P〈0.01)。年龄〈40岁、IDH1突变和少突胶质瘤为弥漫浸润性胶质肿瘤预后好的因素。TERT突变不能单独提示胶质瘤预后。TERT和IDH1突变联合检测可将弥漫浸润性胶质瘤分为4个分子亚组:IDH(+)/TERT(+)组、IDH(+)/TERT(-)组、IDH(-)/TERT(-)组和IDH(-)/TERT(+)组,4组间具有明显预后差异,IDH(+)/TERT(+)组患者预后最好,IDH(-)/TERT(+)组患者预后最差。结论IDH和TERT基因突变状态可细化胶质瘤患者预后分组,特别是可将IDHl野生型的病例进一步进行预后亚组划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千琪尹晓雪邹艳余天平龚静陈雪芹聂玲徐苗张孟尼周桥陈铌
关键词:末端转移酶异柠檬酸脱氢酶DNA突变分析
微灶前列腺癌20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微灶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201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前列腺穿刺并诊断为"微灶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微灶前列腺癌定义如下: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3+3=6分,穿刺总针数≥10针,阳性针数≤2针且单针病灶小于穿刺组织的50%。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治疗方案及随访资料。对比穿刺与根治标本的病理信息,分析微灶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和穿刺病理参数与根治标本不良病理特征(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升高、前列腺外扩散、手术切缘阳性、神经侵犯)的相关性。结果(1)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微灶前列腺癌共206例,占所有腺癌的6.7%(206/3076)。其中穿刺阳性针数为1针者139例,2针者67例。(2)与非微灶前列腺癌相比,微灶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更小(69岁∶71岁,P<0.001)、穿刺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更低(11.2μg/L∶23.7μg/L;1.4μg/L∶3.0μg/L,P<0.001)、fPSA/tPSA水平更高(12.9%∶10.7%,P<0.05)、前列腺体积更大(38.9 mL∶34.3 mL,P<0.05)、PSA密度更低(0.3μg/L^(2)∶0.8μg/L^(2),P<0.001)。(3)130例患者选择前列腺根治,30例患者选择积极监测,31例患者选择内分泌或放射治疗,15例患者失访。积极监测组中有3例患者在观察21~39个月后疾病进展行前列腺根治术;行根治术组中2例患者出现生化复发;余患者目前均无疾病进展。(4)对比穿刺与根治标本,64/115例(55.7%)患者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升高;根治标本中,前列腺外扩散14例(12.2%,14/115);神经侵犯35例(30.4%,35/115);切缘阳性16例(13.9%,16/115)。(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PSA/tPSA比值低、穿刺阳性针数2针是微灶前列腺癌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fPSA/tPSA比值低是微灶前列腺癌根治标本检出神经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fPSA/tPSA水平低和前列腺体积小与根治标本切缘阳性有
聂玲陈雪芹宋燕坤张孟尼徐苗龚静周桥陈铌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预后病理学
TFEB重排肾细胞癌8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2023年
目的:探讨TFEB重排肾细胞癌(TFEBr-R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4—2022年确诊的8例TFEBr-RCC,总结其组织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和RNA测序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6例,女性2例。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4岁,中位年龄32岁。3例位于右肾,5例位于左肾。肿瘤最大径4.0~18.5 cm,平均8.5 cm。5例具有典型的“假菊形团”双相结构;其余3例形态不典型,2例类似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类似透明细胞肾细胞癌。TFEB和PAX8免疫组织化学均呈弥漫核表达(8/8),部分病例行HMB45、MART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示多数病例表达HMB45(5/6)、MART1(7/7),PD-L1(5/5)。TFEB分离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8例均存在TFEB基因易位。5例行RNA测序,结果4例为MALAT1-TFEB基因融合(包括2种新的MALAT1-TFEB融合方式),1例为1种新的ACTB-TFEB基因融合。本组病例随访5~9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7个月,截至2022年7月患者均无病生存,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TFEBr-RCC好发于青壮年,预后较好。形态学主要表现为特征性“假菊型团”双相结构,亦可表现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样或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样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呈TFEB核阳性,不同程度表达黑色素细胞分化标志物,且多表达PD-L1。MALAT1-TFEB基因融合为TFEBr-RCC最主要的融合形式,但融合位点不恒定。
杨亚蓝郑林茂尹晓雪张梦鑫卫昱燕张孟尼聂玲陈铌陈雪芹周桥
关键词:肾细胞分子生物学
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右乏式窦引发青少年运动中猝死尸体剖检一例
2013年
1病例介绍患者男,15岁,无胸痛及晕厥史,但亲属诉数月前有不明确的心悸,持续时间短暂(约1~2 min),自行缓解未就医,无家族病史。患者于运动时突然摔倒入院,经紧急心肺复苏术抢救无效死亡。
李秋尧聂玲周桥
关键词:尸体剖检心源性猝死左冠状动脉
尿路上皮癌429例HER2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患者HER2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的429例尿路上皮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ER2、细胞角蛋白(CK)20、CK5/6的表达情况。HER2评价标准参照“中国尿路上皮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HER22+及3+定义为HER2阳性。分析本组病例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组病例共429例,其中166例根治标本,263例经尿道电切/局部整体切除标本。患者年龄范围31~93岁(平均年龄67.6岁,中位年龄69.0岁),男女比为2.9∶1.0。HER2总体阳性率为45.7%(196/429),其中HER22+占比最多(172/429,40.1%)。(2)经尿道电切标本中HER2阳性率为51.7%(136/263),高于根治标本(36.1%,60/166,P<0.05)。(3)膀胱尿路上皮癌HER2阳性率为49.1%(157/320),高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35.2%,37/105,P<0.05)。(4)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HER2阳性率为52.8%(168/318),高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25.2%,28/111,P<0.01)。(5)166例根治标本可进行肿瘤准确分期,HER2阳性比例分别为Ta(26.1%,6/23)、T1(41.7%,20/48)、T2(40.0%,10/25)、T3(28.1%,16/57)、T4(8/13),HER2表达与pT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HER2阳性率为35.8%(34/95),非肌层浸润肿瘤中HER2阳性率为36.6%(26/7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采用CK5/6和CK20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初步分子分型,结果显示,CK20+/CK5/6-组HER2阳性率最高(124/194,63.9%),余依次为双阳组(CK20+/CK5/6+,18/40,45.0%)、双阴组(CK20-/CK5/6-,14/41,34.1%),CK20-/CK5/6+组HER2阳性率最低(25/131,19.1%,P<0.01)。(7)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HER2阳性比例最高(14/15);余依次为伴腺样分化(11/14)、经典型(161/360,44.7%)、伴鳞状分化(6/35,17.1%,P<0.01)。(8)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HER2阳性率为45.5%(10/2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31.0%,13/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路上皮癌
张孟尼龚静陈雪芹聂玲徐苗卫昱燕周桥陈铌
关键词:泌尿系肿瘤基因ERBB-2病理学
MMR基因突变的前列腺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4年
目的总结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的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前列腺癌中MMR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缺失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例MMR基因突变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检测MMR蛋白(MLH1、PMS2、MSH2、MSH6)的表达,分析MMR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6例MMR基因突变患者年龄55~79岁,中位年龄69岁;12例有远处转移,其中11例为骨转移,1例为多部位转移;12例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组织学形态以经典的腺泡腺癌为主,其中7例伴有前列腺导管内癌成分,1例伴有导管腺癌成分,6例查见神经或血管侵犯,4例查见前列腺外累及。14例患者Gleason评分≥8分。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结果显示,检出8例MMR基因致病突变(4例MSH2、3例MSH6和1例MLH3)和8例MMR基因临床意义不明变异。14例行MMR免疫组化检测仅5例MMR蛋白表达缺失,包括2例MSH2致病突变、2例MSH6致病突变和1例MSH6、MLH1临床意义不明变异。其中致病突变病例中NGS与免疫组化结果匹配率为4/5,而意义不明变异中NGS与免疫组化结果匹配率仅为1/8。结论MMR基因突变的前列腺癌常见于Gleason高分级、临床高分期和CRPC,常伴有导管内癌形态。前列腺癌中常见的MMR突变为MSH2和MSH6突变;MMR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缺失不完全匹配。
尹文莲张孟尼陈雪芹聂玲周桥陈铌
关键词:前列腺癌错配修复MSH2
乳腺癌2型易感基因致病突变的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2型易感基因(BRCA2)致病突变的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1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并行基因检测的249例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组织学形态,总结临床病理特征,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249例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73例(29.3%)检出DNA损伤修复基因(DNA damage repair gene,DRG)致病突变,涉及18个DRG的胚系或体系致病突变。其中BRCA2致病突变率最高(22/249,8.8%),另检出51例其他DRG致病突变,其余176例无DRG致病突变。22例BRCA2致病突变患者年龄48~91岁,中位年龄67岁,包括14例胚系突变(14/249,5.6%)和8例体系突变(8/249,3.2%)。17例(77.3%)有远处转移,其中16例为骨转移,1例为多部位转移;13例(59.1%)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组织学形态以经典的腺泡腺癌为主,其中16例(72.7%)伴有导管内癌成分,6例(27.3%)局灶伴神经内分泌表型,11例(50.0%)查见神经或血管侵犯,8例(36.4%)查见前列腺外累及。19例(86.4%)患者Gleason评分≥8分。相比BRCA2体系致病突变、其他DRG致病突变和无DRG致病突变的病例,前列腺导管内癌成分在BRCA2胚系致病突变的病例中更常见(P=0.002)。本组病例223例获得随访资料,总随访时间为18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32.3个月。DRG致病突变的患者比无DRG致病突变的患者预后差,总生存期更短(P=0.040);BRCA2胚系致病突变患者与BRCA2体系致病突变、其他DRG致病突变、无DRG致病突变患者的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结论BRCA2致病突变常见于Gleason高分级、临床高分期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BRCA2胚系致病突变病例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常伴有前列腺导管内癌成分。本组病例中,DRG致病突变的患者比无DRG致病突变的患者预后差,总生存期更短;但BRCA2致病突变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王铎淏尹文莲潘秀懿张孟尼聂玲陈雪芹曾浩周桥陈铌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突变
抗凋亡基因Bfl-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2013年
目的检测Bcl2相关蛋白A1(Bfl-1)mRNA在前列腺癌细胞株、前列腺癌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观测阻断Bfl-1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影响,探讨Bfl-1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cDNA探针原位杂交(ISH)等技术检测Bfl-1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细胞株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分析Bf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利用反义寡核苷酸干预前列腺癌细胞株,RT-PCR检测Bfl-1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前列腺癌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RT-PCR、Q-PCR结果显示Bfl-1mRNA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DU145中高表达,在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未见表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Bfl-1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未见表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分期高的前列腺癌病例的Bfl-1mRNA表达水平高于无转移、分期低的病例(P<0.05);Bfl-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PC-3和DU145细胞后,Bfl-1表达下调,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0.05),细胞脱落、碎裂形成大小不一的细胞团块。结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与Bfl-1过表达有关;干预Bfl-1表达可能成为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李星斓陈雪芹聂玲徐苗李秋尧商维维陈铌黄蕤曾浩周桥
关键词: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反义寡核苷酸
成人肾上腺术中超声表现
2024年
目的 观察成人肾上腺术中超声(IOUS)表现。方法 收集71例因肝脏、胆道或胰腺病变而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观察肾上腺IOUS表现,并与CT/MRI双侧肾上腺显示率和厚度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成人肾上腺IOUS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的双侧弱回声结构。CT/MRI肾上腺显示率为97.18%(138/142)。IOUS肾上腺显示率为95.07%(135/142),右侧92.96%(66/71)、左侧97.18%(69/71),且可见4侧CT/MRI未能显示的肾上腺;IOUS所测肾上腺厚度均大于CT/MRI(P均<0.05)。结论 IOUS中,成人肾上腺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的双侧弱回声,左侧显示率高于右侧。
钟晓绯邓莉萍聂玲卢强
关键词:肾上腺超声检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