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霞

作品数:16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怀化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翻译
  • 3篇译者
  • 3篇译者主体
  • 3篇译者主体性
  • 3篇文化
  • 2篇叙事
  • 2篇语境
  • 2篇文化翻译
  • 1篇等值
  • 1篇电影译名
  • 1篇动态对等
  • 1篇对等
  • 1篇信息性
  • 1篇译介
  • 1篇译名
  • 1篇英语
  • 1篇语篇
  • 1篇语篇功能
  • 1篇语用视角
  • 1篇语用预设

机构

  • 16篇怀化学院
  • 3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田霞
  • 4篇于洁
  • 1篇李红绿

传媒

  • 4篇怀化学院学报
  • 2篇外语教学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民族论坛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外国语文
  • 1篇湖南财政经济...
  • 1篇浙江外国语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国学翻译之“道”——赵彦春教授访谈录
2018年
此次访谈中,翻译学者赵彦春教授围绕国学翻译之"道"谈论了在国学翻译实践中以诗译诗、以经译经的准则。他强调隐喻在语言的意义构建和演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揭示这一过程对代表中华文化的国学经典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他还认为,国学翻译应还原原典、还原文化,做到最大程度的语义相等、文体相谐、语效相当,旨在实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田霞
关键词:国学翻译
中西话神探源看跨文化词的翻译
2006年
作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词,考察了《圣经》中的God与中国的“上帝”和“神”各自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后发现,God在宗教形象和文化内涵上并不等同于中国的上帝或神;在这种跨文化词的翻译中,所谓的“神”已不再具有它原始的文化内蕴,而是演变成了西方的God和中国的“上帝”和“神”的形象复合体。由此可见,这样的跨文化词的解读和翻译应该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论文指出文化词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性和交际性的问题,并提出了异化翻译的策略,这有利于加强本土意识,凸现民族文化的特色。在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避免卷入到文化殖民霸权的意识中去,在各民族文化间的交融和互补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田霞
关键词:GOD上帝可译性限度
原型翻译关照下的汉英民族文化翻译的等值思辨被引量:11
2008年
汉英民族文化翻译的等值问题一直是现代翻译学中的热点。彼得.纽马克提出的"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以及翻译实践中的"归化"或"异化"一直困扰着翻译学界。根据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原型理论和杨炳钧创造式发展的原型翻译观,尝试对汉英民族文化的翻译等值问题进行解读和支撑,提出了翻译实践中的"归化"或"异化"、"欠额"或"超额"处理的根本宗旨是为了努力达到译作原型的最佳样例,即最大程度的等值。从本体论上说,"归化"或"异化"、"欠额"或"超额"是一对翻译中必然存在的现象,是辩证统一体。
于洁田霞
关键词:民族文化等值辩证统一
从顺应论看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英翻译被引量:7
2012年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英翻译由于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翻译时往往没有借鉴,而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现状又迫切需要发展相关的外宣翻译以提高对外宣传质量。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此翻译提供了新视角,探讨了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英翻译在具体语境下的动态顺应策略,并指出,译者在该策略指导下,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归化、异化、直译、意译、零翻译、音译等方法所形成的译文都是主观、相对性判断程度不同的结果。
田霞
关键词:顺应论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
关联理论观照下的民俗文化的预设凸显翻译方法探讨被引量:10
2008年
在民俗文化翻译中,民俗预设的层级性、动态性以及语境关联性等特点需要译者挖掘和再现。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论述和阐释民俗预设凸显译法,分析民俗文化动态预设所涉及的相关层面,指出最佳关联可揭示预设的相关信息,并提出行之有据的翻译措施——民俗文化的预设凸显译法,如直译法、信息填充法、视点转换法和缩略法。
于洁田霞
关键词:民俗文化预设
从翻译的“哥德巴赫猜想”看英语电影译名被引量:1
2007年
运用翻译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结合奈达先生的语言交际功能的观点,从电影片名的特点,文化的可译性限度,以及动态对等理论对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策略进行探讨。指出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集技术与艺术性为一体,灵活处理因东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造成的陌生化表达,努力实现译文和原文的语言、文化交际功能的等值。要立足于译语观众,从观众欣赏译制片的角度出发,用语言交际功能的理论来作为指导,做到正确阐释它们的文化现象,在译名中忠实、通顺地表达原片的内容,再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和艺术形象,使译语符合时代潮流和语言习惯。
田霞
关键词:哥德巴赫猜想动态对等
从权力话语理论看文化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2010年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得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并逐渐走向深入。针对目前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误译现象,基于权力话语理论,提出文化的有意误译是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并且译者主体的能动性必然受制于权力话语。
于洁田霞
关键词:权力话语文化误译译者主体性
《洛丽塔》的拼贴中的语用预设及其语篇功能
2009年
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探讨了《洛丽塔》语篇建构中拼贴语段的语用现象,在语篇的层面上阐释了含有语用预设的拼贴在文学语篇信息流中的运作机制,并论述了其语篇功能,从一个新的视角彰显了拼贴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技巧的张力。
田霞
关键词:洛丽塔拼贴语用预设语篇功能
“身体叙事”悖论考辨被引量:2
2021年
"身体叙事"是20世纪以来西方和中国文学理论及其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它是一个边界含混的概念,在研究史上常常见仁见智。菲利普·罗斯通过小说主人公的"欲望"与"伦理"之间的表层冲突和深层思辨,赋予其"身体"肉体和精神等多层面的内涵与外延,由此形成"身体叙事"的"两个世界""身体叙事"的不同语境,厘清其不同形态和种种悖论,对于理解罗斯小说的身体叙事艺术及其伦理观念,具有重要的身体哲学意义和语言哲学意义。
田霞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身体叙事语境
论盘瓠神话的精神隐喻
2013年
盘瓠神话所隐涵的丰富精神意蕴及其离奇性,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学者。本文着眼于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环境,试图揭示该神话背后的精神隐喻:犬神图腾族群对精神家园的感伤追寻、精神困顿与诗意守望。同时,本文也为读者描述出人类生存发展之初的历史状况与母系时代群婚的现实生活,以期裨益于少数民族同胞共建精神家园与和谐社会。
田霞
关键词:盘瓠神话精神隐喻精神家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