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林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3篇再内皮化
  • 3篇内皮
  • 3篇内皮化
  • 3篇颈动脉
  • 3篇大鼠颈动脉
  • 2篇血管内膜
  • 2篇再狭窄
  • 2篇术后
  • 2篇内膜
  • 2篇肌动蛋白
  • 2篇几丁聚糖
  • 2篇梗塞
  • 2篇成形术
  • 1篇动脉成形术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球囊损伤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机构

  • 6篇南华大学

作者

  • 6篇王金林
  • 5篇谭小进
  • 1篇谢志娟
  • 1篇谢志娟
  • 1篇武衡
  • 1篇董昕

传媒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年份

  • 5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危险因素的探讨及叶酸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危险因素及观察叶酸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岁的AMI患者21例列为中青年组,>50岁的AMI患者30例列为老年组,分析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危险因素。对51例AMI患者应用叶酸治疗12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血浆Hcy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OR=1.636)、高Hcy血症(OR=1.554)、大量饮酒(OR=5.556)、大量吸烟(OR=14.006)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4.765)等因素与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有关。2叶酸治疗12周后,中青年组Hcy下降幅度与老年组Hcy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AMI组高Hcy血症患者治疗前后Hcy下降幅度为(11.19±3.18)μmol/L,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大量吸烟、大量饮酒、高Hcy血症是中青年人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叶酸可显著降低AMI合并高Hcy血症患者的血浆Hcy水平,进而减少AMI的发病。
谢志娟谭小进王金林
关键词:中青年急性心肌梗塞叶酸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后7天,15天,30天和60天对患者进行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和疗效评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抽血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抽血行血脂检测。结果治疗组1个月后hs-CRP及MMP-9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3月后治疗组与对照血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7天,15天,30天和60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ESS及ADL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能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脑梗塞的方法。
董昕王金林谭小进武衡
关键词:氯吡格雷氟伐他汀脑梗塞MMP-9
几丁聚糖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几丁聚糖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分为几丁聚糖组和模型组各30只。复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几丁聚糖组在术前1周即开始每天一次灌胃几丁聚糖2g,并在术后继续给予至处死;模型组只建立模型但不予以任何处理。分别于手术后即刻(0d)、7d、14d、28d和35d,每组各处死大鼠6只。光镜下观察血管内膜损伤;运用图形分析系统检测增殖的内膜面积;α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内膜细胞的性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明确损伤后血管内皮修复情况。结果模型复制成功53例,几丁聚糖组28例,模型组25例。手术后即刻见血管内膜完全剥脱,部分可见平滑肌细胞断裂。手术后7d可见内膜增生。模型组血管内膜在第28天增生达高峰,几丁聚糖组内膜增生在术后14d达到高峰。几丁聚糖组与模型组比较内膜增生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α肌动蛋白检测结果显示增殖的内膜细胞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几丁聚糖组在手术后14d血管完全再内皮化,而模型组手术后28d才完全再内皮化。结论几丁聚糖能预防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其机制可能与几丁聚糖促进血管再内皮化有关。
李主生王金林谭小进
关键词:几丁聚糖Α肌动蛋白再内皮化
血管再内皮化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再狭窄仍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难题。本文从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与再狭窄的关系及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促进内皮细胞生理性恢复,从而预防再狭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作一综述。
王金林谭小进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再狭窄内皮细胞再内皮化
几丁聚糖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几丁聚糖能否预防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再狭窄,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建立大鼠右侧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5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实验组在术前一周即开始给予...
王金林
关键词:几丁聚糖Α平滑肌肌动蛋白
文献传递
大鼠颈动脉再狭窄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探讨再狭窄的发生规律及病理机制。方法:模拟临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u,PTCA)过程,造成大鼠颈动脉扩张及血管内膜的损伤,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观测术后不同时相点内膜、中膜的增生以及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血管内皮修复情况。结果:新生内膜于术后28天增厚达高峰,增生的血管内膜细胞中以α-Atin染色细胞为主,提示血管内膜的增生大多来自中膜的平滑肌细胞。损伤动脉壁细胞增殖,中膜增厚在14时达到高峰与术后即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35天中膜面积与术后第一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回缩管腔明显变窄。血管外弹力板周径和内弹力板周径在手术后当天有明显增加,与对侧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随后开始出现收缩性重构并在第14-28天达到高峰。手术后35天与对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内膜剥脱后血管内膜第14天即可以见到部分再内皮化,28天血管内膜基本完全再内皮化。结论:损伤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为血管的收缩性重构和内膜过度增生。
王金林谭小进谢志娟
关键词:再狭窄动脉成形术血管重构再内皮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