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红艳

作品数:13 被引量:18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电气工程理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聚变
  • 10篇包层
  • 6篇次临界
  • 6篇次临界堆
  • 5篇嬗变包层
  • 5篇聚变驱动
  • 5篇聚变驱动次临...
  • 4篇热工水力
  • 4篇热工水力学
  • 3篇液态锂铅
  • 3篇聚变堆
  • 2篇第一壁
  • 2篇液态
  • 2篇液态金属
  • 2篇实验包层
  • 2篇实验包层模块
  • 2篇实验堆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热核聚变
  • 2篇国际热核聚变...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3篇王红艳
  • 13篇吴宜灿
  • 12篇汪卫华
  • 9篇陈红丽
  • 8篇柏云清
  • 7篇黄群英
  • 6篇刘松林
  • 6篇柯严
  • 5篇章毛连
  • 4篇李春京
  • 4篇郑善良
  • 3篇李静惊
  • 3篇宋勇
  • 2篇黄德所
  • 2篇李艳芬
  • 2篇胡丽琴
  • 2篇许德政
  • 2篇陈明亮
  • 2篇曾勤
  • 2篇陈义学

传媒

  • 12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变发电反应堆概念设计研究被引量:56
2005年
在广泛分析聚变能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状况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物理与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考虑了技术可行性的聚变发电反应堆概念(称之为FDS Ⅱ)。这个概念具有ITER参数适量外推的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水平的聚变堆芯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液态锂铅氚增殖包层,在对这个概念进行中子学、热工水力学、力学、安全与环境影响和经济学等一系列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初步的概念设计和进一步设计优化的共性原则。
吴宜灿汪卫华刘松林李静惊王红艳陈红丽陈明亮张士杰黄群英黄德所郑善良曾勤胡丽琴柏云清章毛连李艳芬李春京冯岩宋勇龙鹏成FDS课题组
关键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离子体物理热工水力学聚变能ITE中子学
磁约束聚变堆及ITER实验包层模块设计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6年
目前国际上代表性的磁约束聚变反应堆设计包括美国的AR IES系列和APEX系列、欧洲的PPCS系列、日本的SSTR系列、中国的FDS系列设计,以及国际合作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这些设计研究涉及到聚变能科学技术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聚变实验堆、商用示范堆和商用动力电站等的设计研究、相关物理和技术发展以及相关的能源技术与经济策略研究等。简要介绍了上述设计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吴宜灿王红艳柯严汪卫华陈红丽刘松林黄群英FDS团队
关键词:聚变堆包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聚变发电反应堆双冷锂铅包层热工水力学设计与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依据结构设计和中子学计算结果给出了聚变发电反应堆FDS-Ⅱ双冷锂铅(DLL)包层热工水力学设计方案。采用数值计算软件对液态金属增殖区LiPb流场和第一壁热-结构等进行了模拟,并对功率转换系统的热效率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评估,证实该包层热工水力学方案能较好地实现FDS-Ⅱ聚变发电反应堆预期目标。
汪卫华刘松林王红艳陈红丽吴宜灿
关键词:热工水力学反应堆包层发电聚变
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结构和氦气流道优化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在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结构初步设计基础上 ,对第一壁结构尺寸和氦气流道形状进行优化分析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第一壁结构进行应力数值模拟 ,在满足结构应力及部件可靠性的前提下 ,给出最佳优化方案。
陈红丽汪卫华王红艳柏云清吴宜灿
关键词:次临界堆聚变氦气结构应力
聚变发电反应堆双冷锂铅包层液态金属流动MHD效应计算与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对液态金属LiPb流体在规则直管和异形管内流动的磁流体动力学(MHD)效应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并给出这两种情况下的压降和功耗比。在此基础上,对FDS-Ⅱ的双冷液态锂铅(DLL)包层模块的MHD压降和功耗进行计算分析,并给出关键流道(直管和典型异形管)和全模块的数值模拟结果,为包层的结构和热工水力设计提供参考。
王红艳吴宜灿汪卫华柏云清陈红丽
关键词:包层液态金属MHD压降反应堆
中国系列液态锂铅实验回路设计与研发进展被引量:41
2009年
锂铅实验回路是聚变堆液态锂铅包层关键技术研究必备实验平台之一。结合液态金属锂铅包层技术发展战略建议,FDS团队多年来不断开展液态锂铅实验回路技术研究,设计并建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不同功能参数的DRAGON系列锂铅实验回路。本文阐述了中国锂铅实验回路的发展路线建议,系统介绍了目前各实验回路的设计原则、结构特点、功能和相关实验研究进展等情况。
吴宜灿黄群英朱志强高胜宋勇李春京彭蕾刘少军吴庆生章毛连刘松林陈红丽柏云清金鸣王永亮吴朝阳吕若君汪卫华王红艳郭智慧陈雅萍凌新圳FDS团队
关键词:聚变堆实验回路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概念设计研究被引量:65
2004年
在深入分析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可实现核废料嬗变、可裂变重金属核燃料和氚核燃料增殖、产能等多种功能的次临界反应堆概念。概念有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参数适量外推的等离子体物理和技术水平的聚变堆芯、高压He气/液态LiPb双冷却系统嬗变包层。介绍了系统基本概况和参考结构形式,阐述了系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包层中子物理学和包层热工水力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工程约束限制条件,指出系统相关的安全和潜在环境影响问题,给出典型的参考设计参数。
吴宜灿柯严郑善良汪卫华储德林黄群英刘晓平许德政王红艳黄德所朱晓翔高纯静李静惊陈义学吴斌汪太平柏云清章毛连刘松林罗月童刘萍李春京李强童莉莉翁晓毅吴磊王祥科FDS课题组
关键词:聚变堆次临界堆概念设计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参数设计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结构设计与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给出聚变驱动次临界堆液态金属LiPb/He气双冷嬗变包层参考结构概念,采用了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如CLAM)作为结构材料、简单液态金属流道、两个独立氦气冷却系统以及燃料球/颗粒等设计方案。重点分析了嬗变包层第一壁、重金属区与裂变产物嬗变区的结构设计特点。
柯严吴宜灿王红艳汪卫华黄群英章毛连郑善良
关键词:聚变驱动次临界堆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液态金属流动MHD效应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06年
为研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中国双功能锂铅实验包层模块(DFLL-TBM)中液态金属磁流体动力学(MHD)效应,对在强磁场环境下磁流体动力学效应对液态金属LiPb流动和传热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主要包括三部分:(1)建立模拟液态金属磁流体的磁感应方程数学模型和程序简介;(2)对液态LiPb MHD流体在全模块内流动的数值模拟,给出了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重点考察和分析局部的流动特点和对传热的影响;(3)LiPb在进口供给联箱内的流场的数值模拟,对供给联箱的分流作用给出了初步的估算和评价。
王红艳吴宜灿
关键词:液态金属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热工水力学参数设计与分析被引量:23
2004年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是一个以氦气和液态金属LiPb为冷却剂,以嬗变核废料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包层。依据功率平衡模型对不同工况优化的基础上,对该包层热工系统参数进行了设计分析。采用三维商用计算流体力学程序对第一壁和高功率密度区中液态LiPb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优化的典型热工水力参数。
汪卫华吴宜灿王红艳柯严黄群英
关键词:聚变驱动次临界堆热工水力学参数设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