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权
- 作品数:16 被引量:174H指数:8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认知功能及血清BDNF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的影响。方法 83例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43例)和利培酮组(40例),疗程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及副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BDNF浓度。结果治疗8周后,1两组有效率、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阿立哌唑组在MCCB中符号编码、语义流畅性、言语记忆、空间广度、数字序列、迷宫、视觉记忆及总分上明显高于利培酮组(P<0.05);3阿立哌唑组血清BDNF浓度明显高于利培酮组(P<0.01)。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在改善认知功能、升高血清BDNF浓度优于利培酮。
- 吴义高江芹程万良黄慧兰王瑞权储照虎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阿立哌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244例儿童少年情绪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分析导致儿童少年情绪障碍的相关因素及不同治疗干预的疗效,为制定干预措施,保障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44例儿童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采用不同治疗干预。结果244例儿童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男女之比为1:1.2,情绪障碍发现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12岁以上为明显。情绪障碍以未分化情绪障碍居首位,其次是强迫症。结论学习生活矛盾为儿童少年情绪障碍的主要诱发因素,心理+药物治疗干预的疗效最佳。
- 江芹吴义高许平王瑞权
- 关键词:情绪障碍儿童少年
- 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P300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神经心理学测验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分别对4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与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查,并将P3潜伏期和P3波幅与上述神经心理学测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抑郁症组言语分测验中的算术、相似因子分;操作测验中各因子、智商,韦氏记忆商;WCST各指标;P3潜伏期及P3波幅均低于对照组。②P3潜伏期与操作智商、持续性错误百分数、随机错误百分数呈负相关,波幅与短时记忆,随机错误百分数呈正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全面的认知功能损害,P3潜伏期和P3波幅有可能作为认知功能的参考指标。
- 杭荣华刘新民王瑞权
- 关键词:抑郁症神经心理学测验事件相关电位P300
-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被引量:6
- 2010年
- 江芹许平刘跃冰肖荣娣王瑞权吴义高
- 关键词:护士心理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承受能力护士群体工作倦怠
- 强迫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个人情况及治疗意愿问卷、HAMD、HA-MA、Y-BOCS量表对心理门诊的强迫症患者进行调查、测试,并分析影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初次就诊时接受治疗及就诊2次、4次、6次以上者的比例分别为78.6%、70.2%、60.1%、45.8%;未接受治疗组经济状况差于接受治疗组(χ2=14.432,P<0.001),学生的比例明显低于接受治疗组(χ2=14.090,P<0.001),而在受教育程度方面,两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764,P>0.005);接受治疗组与未接受治疗组在年龄与病程两方面的差异都无显著性意义(t=0.864、1.826,P>0.05),未接受治疗组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接受治疗组,差异都有极显著性意义(t=8.163、13.446,P<0.01)。Y-BOCS评分未接受治疗组低于接受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04,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经济状况、职业或身份、HAMD、HAMA和Y-BOCS评分有关。
- 王瑞权吴义高江芹许平
- 关键词:强迫症治疗依从性
- 学生标准化病人在精神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8年
- 为了探讨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SP)在精神病学实践教学中的作用,选取临床医学院高年级4个班12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其中两个班60名学生采取SSP教学模式,另外两个班60名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评估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SSP组在8项实践教学效果评价项目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SSP组病例分析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教学满意率均高于传统教学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SSP组对SSP的应用持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将SSP引入精神病学临床实践教学,临床医学生可系统、全面的了解精神医学临床实践技能的操作,改善其临床思维模式,并有效提高与医患沟通的能力。
- 吴义高江芹江芹黄慧兰王瑞权
- 关键词:学生标准化病人精神病学临床教学
- 时间管理倾向训练对来访者抑郁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倾向训练对心理门诊来访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医师与来访者进行交流,依据自愿原则,选择80例来访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实验组研究对象开展时间管理倾向训练,并评价其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抑郁量表(SDS)评分、焦虑量表(SA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干预前,而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月后SDS评分、SAS评分和PSQI评分低于基线值,而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因子评分高于基线值,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SDS评分、SAS评分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而AT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管理倾向训练可有效改善来访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
- 吴义高张雨婷江芹王瑞权黄慧兰储照虎
- 关键词:时间管理倾向来访者抑郁焦虑睡眠质量
- 首发强迫障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首发强迫障碍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6例首发强迫障碍患者及36名正常对照的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定患者的强迫症状。比较2组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患者组中强迫症状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患者组血清的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8.71±3.47)ng/L vs(.18.03±5.81)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血清的IL-6、TNF-α的水平分别为(37.39±9.63)ng/L、(28.68±8.35)ng/L,均高于对照组(20.07±6.04)ng/L、(14.99±5.98)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组的血清IL-1β、IL-6水平与强迫行为评分有关联(均P<0.01),2组回归方程确定系数R2分别为0.938和0.871。而患者组的血清TNF-α水平与强迫思维评分、强迫行为评分均有关联(均P<0.01),回归方程确定系数R2为0.913。结论IL-1β、IL-6及TNF-α可能参与强迫障碍发病的病理机制,可能与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
- 吴义高江芹许平储照虎王瑞权黄慧兰
- 关键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 抑郁症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被引量:29
- 2007年
- 目的 研究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P3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首发抑郁症患者(试验组)给予米氮平(15-30mg/d)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评定24项HAMD、韦氏记忆、韦氏成人智力及进行P300检查,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给予韦氏记忆、韦氏成人智力及P300检查,并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治疗后试验组的HAMD的得分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HAMD总分分别为(29.96±5.41)分,(10.92±3.10)分,P〈0.01];②试验组的HAMD总分与再生因子分的改变呈负相关(r=-0.458,P=0.019);认识障碍因子分的改变与再生因子分的改变呈负相关(r=-0.464,P=0.017);日夜变化因子的改变与联想因子分的改变呈负相关(r=-0.476,P=0.014);阻滞因子分的改变与知识因子分的改变呈负相关(r=-0.466,P=0.016);睡眠障碍分的改变与再认因子分的改变呈负相关(r=-0.415,P=0.035);绝望感分的改变与数字广度因子分的改变呈负相关(r=-0.449,P=0.021);③治疗后的韦氏记忆、韦氏成人智力成绩显著改善,P300的P3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P〈0.01);④治疗后的记忆商(MQ)、P3波幅与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抑郁症认知功能的恢复与临床症状的缓解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症状缓解后的记忆水平及P3波幅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 杭荣华刘新民王瑞权柴昌伟
- 关键词:自身对照研究抑郁症事件相关电位
- 感觉统合训练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智力及执行功能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8
- 2010年
-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行为与认知的改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ADHD的儿童52名设为实验组,52名健康儿童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于训练前和训练60次后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Conners Parents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瑞文联合型测验(Combined Raven's Test,CR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进行测试,比较实验组训练前后的测试结果,并将训练后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①实验组PSQ的品行障碍、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训练后均低于训练前[(0.60±0.34)vs.(0.68±0.35),(0.92±0.57)vs.(1.25±0.70),(0.82±0.29)vs.(1.08±0.44);均P<0.05];②实验组训练后的瑞文IQ值和WCST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得分均高于训练前[如,IQ值(105.37±22.76)vs.(97.37±24.15),P<0.001],而WCST错误应答数、选择错误率、第一分类数、持续错误百分数得分均低于训练前[如,错误应答数(39.40±22.22)vs.(46.60±23.44),P<0.001];③实验组训练后完成第一个分类应答数及持续性错误百分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2.03±5.08)vs.(10.65±0.84),(50.75±18.35)vs.(39.95±15.34);均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能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异常行为,提高其认知水平,但临床症状缓解后部分执行功能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 杭荣华刘新民王瑞权吴义高
-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