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 作品数:19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药消包汤提取物治疗小鼠囊型包虫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用中药消包汤提取物治疗小鼠囊型包虫病,结果表明:细粒棘球蚴抑制率为68.7%与70.7%,组织学切片光镜下观察显示生发膜细胞增生受抑制和角质层空泡变性百分率高,与对照鼠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微结构所见主要显示广泛的细胞内损伤,表现微毛稀散分布,变短变粗,细胞大块脱落,代之以颗粒或脂球,细胞核呈染色质核周边聚,原头节胚胎显颗粒或空泡变性。体外试验提示中药提取物有杀原头节效用,其着色率增加,小鼠腹腔接种感染率降低,与对照鼠有显著性差异(P<0.01)。
- 蒋次鹏刘风昌王琪周勤
- 关键词:囊型包虫病提取物中药治疗
- 中医药治疗小鼠棘球蚴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 1996年
- 提取中药消包丸方剂的醇和水溶成份,配制成溶液灌胃治疗小鼠继发性腹腔棘球蚴病,每只小鼠以28mg/日和56mg/日分别治疗60天、45天,囊肿抑制率依次为68.7%、70.0%。对小鼠棘球蚴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生发膜及角质层的多项指标。治疗组显示生发膜细胞核数目减少,角质层疏松增厚,空泡变性广泛且严重,大剂量治疗组生发膜细胞增殖现象也明显减少。本实验表明:消包丸方剂醇和水溶物质对棘球蚴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药物疗效的组织学指标。
- 刘风昌蒋次鹏周勤王琪
- 关键词:棘球蚴病组织学小鼠中医药疗法
- 吡喹酮脂质体对泡球蚴病的治疗效果探讨被引量:21
- 1993年
- 用脂质体包裹抗泡球蚴病药物吡喹酮,经逆相蒸发法制备包裹率为 60%。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RP-HPLC)测定吡喹酮及其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动态变化,表明吡喹酮脂质体(PZQ-Lip)腹腔注射后 1/2—16 h 的血浓度和肝、脾组织内药物含量均明显较普通剂型吡喹酮(PZQ)组为高,半衰期显著延长。口服 LD_(50) 为3 372 mg/kg,较PZQ 毒性 2454 mg/kg 下降约1/4。以 500 mg/kg·d×12 d 灌胃连续 4疗程治疗小鼠继发性腹腔泡球蚴病,PZQ-Lip 的囊肿抑制率达68.72%,较 PZQ组 14.25%疗效明显提高(P
- 李富荣蒋次鹏曹和洵王琪
- 关键词:泡球蚴病脂质体吡喹酮超微结构
- 吡喹酮脂质体、吡喹酮、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对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1995年
- 本文对小鼠继发性腹腔泡球蚴病用吡喹酮脂质体、吡喹酮、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甲苯达唑进行实验治疗。5个治疗组对小鼠均能抑制泡球蚴增殖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8.7%,14.3%,70.0%,48.3%和77.0%。吡喹酮经脂质体包裹后,较吡喹酮组疗效明显提高(P<0.01)。各治疗组泡球蚴生发层均有不同程度损伤,与实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吡喹酮脂质体对泡状棘球蚴损伤程度最重。超微结构显示,各治疗组对小鼠泡球蚴组织均有广泛的变化,以阿苯达唑组变化最重,细胞大部分解体。提示各种化疗药物对泡球蚴组织有广泛的细胞内效应。
- 李富荣蒋次鹏曹和询王琪
- 关键词:泡球蚴病脂质体吡喹酮阿苯达唑
- 4种免疫原对棘球绦虫继发性感染的预防效果被引量:5
- 2002年
- 程宁王琪曹大荣蒋次鹏曹和洵
- 滤纸干血片法IFA、ELISA检测包虫病抗体的观察被引量:2
- 1990年
- 目前,在包虫病流调中,常因流行区偏远不具备冷藏设备,为静脉采血带来了很多困难。为此,我们进行了用滤纸血片替代静脉采血的研究,结果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检测标本1.用新华滤纸(定性,型号102),取耳垂血2滴,自然干燥后,室温浸泡2h 或4℃浸泡过夜。洗涤剂:0.15M、pH7.4、0.5%Tween 的 PBS/T。2.
- 程宁蒋次鹏王琪
- 关键词:包虫病IFAELISA
- 中药消包汤水提物急性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 1997年
- 一次性给小白鼠灌以不同浓度的消包汤水提物溶液,测得其LD50为11324.0±2496.4mg/kg,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为微毒类药物。
- 闫玉涛蒋次鹏王琪
- 关键词:毒性作用水提物
- 棘球蚴病与囊尾蚴病免疫诊断中交叉反应的动物实验观察
- 1991年
- 在包虫病和囊虫病免疫诊断中普遍存在交叉反应现象。由于病人来源差异,对较全面了解其机理带来了一定限制。为此我们分别用绵羊细粒棘球蚴囊液(EgCF)、原头节(EgPS)和猪囊尾蚴囊液(CcCF)、头节及囊壁(ccSCW)免疫小白鼠,一个月后用 EgCF 和 CcCF。致敏的血球测其抗体水平及交叉反应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程宁蒋次鹏曹和洵王琪曹大荣
- 关键词:棘球蚴病囊尾蚴病免疫诊断
- 循环抗体和循环抗原检测对泡球蚴病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 1994年
- 本文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用吡喹酮脂质体、吡喹酮、阿苯达唑、甲苯达唑、氟苯达唑进行化疗,对各组治疗期间的小鼠血清用间接血凝(IHA)、单克隆抗体(McAb)、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分别检测循环抗体(CAb)和循环抗原(CAg)。结果表明,除阿苯达唑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在治疗结束时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治疗组的抗体水平下降均不明显。各组治疗结束时,小鼠血清的CAg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检测循环抗原可作为疗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 李富荣曹和洵蒋次鹏王琪
- 关键词:循环抗原循环抗体泡球蚴病疗效
- 包虫与囊虫间共同抗原的实验探讨
- 1992年
- 本文用E.gCF和C.cCF致敏血球检测了四种抗原(E.gCF、E.gPS、C.cCF和C.cSCW)免疫的小白鼠。结果发现:囊虫头节及囊壁不仅是囊虫特异性抗原的载体而且是与包虫发生交叉反应的共同抗原的主要来源;原头节共同抗原较少。包虫囊液特异性抗原性比囊虫囊液要强。
- 程宁蒋次鹏王琪曹大荣
- 关键词:棘球蚴病囊尾蚴病抗原免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