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煌平

作品数:81 被引量:515H指数:15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7篇土壤
  • 11篇菌渣
  • 8篇盐碱
  • 8篇盐碱地
  • 8篇碱地
  • 8篇滨海盐碱
  • 8篇滨海盐碱地
  • 7篇农业
  • 6篇调理剂
  • 6篇施用
  • 6篇蔬菜
  • 6篇双氰胺
  • 6篇土壤调理剂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5篇循环经济
  • 5篇养分
  • 5篇水稻
  • 5篇棕色固氮菌
  • 5篇污染

机构

  • 74篇福建省农业科...
  • 13篇福建农林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7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安县农业局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金正大生态工...

作者

  • 79篇王煌平
  • 57篇罗涛
  • 44篇张青
  • 22篇栗方亮
  • 22篇翁伯琦
  • 12篇王义祥
  • 10篇王利民
  • 10篇江枝和
  • 9篇章明清
  • 8篇孔庆波
  • 7篇李娟
  • 7篇李昱
  • 7篇黄东风
  • 6篇雷锦桂
  • 6篇黄秀声
  • 6篇何盈
  • 6篇张潘丹
  • 5篇钟少杰
  • 4篇黄毅斌
  • 3篇边少敏

传媒

  • 7篇福建农业学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中国农业科技...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福建农业科技
  • 3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农业资源与环...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中双氰胺降解及与降解菌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灭菌土培、非灭菌土培、田间蔬菜种植、添加外源降解菌土培试验研究了土壤中双氰胺(DCD)降解及与降解菌的关系。结果显示,不论是单施DCD、尿素配施DCD,还是碳酸氢铵配施DCD的土壤,灭菌处理的土壤中DCD半衰期分别比不灭菌处理的长13.56、5.79、14.51d。降解菌生长期间,降解菌总量(x)与DCD降解呈显著正相关,拟合的线性方程为y=3.1841x-2.5452,r=0.9752。外源DCD降解真菌可在灭菌土壤中定殖并有效降解DCD,培养15d后,U+DCD+DCD降解菌处理土壤中DCD降解真菌的数量增加至36.40×105cfu,且DCD含量极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土壤中DCD降解与降解菌关系极为密切,添加外源真菌加速了土壤中DCD降解。
罗涛王煌平张晓玲张青蔡开地翁伯琦
关键词:双氰胺尿素碳酸氢铵降解菌降解
不同粒径磷矿粉钝化土壤重金属Cd、Pb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磷矿粉不同粒径(0.1、1.5、150μm)的3种不同用量(1、2、4 g·kg-1土)钝化土壤重金属Cd和Pb的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磷矿粉的粒径越小、用量越大,上海青产量越高,叶面积越大,植物体内Cd、Pb的含量越低,土壤中交换态Cd、Pb的含量越低,残渣态Cd、Pb的含量越高。与对照相比,0.1μm磷矿粉高用量(4 g·kg-1土)的处理上海青的产量和叶面积分别显著增加87.3%和147.9%,叶中Cd和Pb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6.9%和61.9%,根中Cd和Pb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7.9%和35.3%,土壤交换态Cd和Pb含量分别降低44.8%和44.9%。150μm磷矿粉低用量(1 g·kg-1土)处理叶面积、植物体内Cd、Pb含量与对照都没有达到显著差异。1.5μm磷矿粉处理效果介于0.1μm和150μm磷矿粉处理之间。可见,0.1μm磷矿粉钝化土壤重金属效果最好,其机制是降低了植物容易吸收的交换态Cd和Pb的含量。
扈亲怀张青王煌平栗方亮张鼎华罗涛
关键词:磷矿粉钝化重金属CDPB
福建省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模式优化与集成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现代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优化构建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菌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的主体生产模式。同时根据不同主导产业,创立5个转化利用与有效连接的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开发模式。通过科研创新,突破28项关键接口技术,并实施新品种与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总结了因地制宜构建生产模式的经验,综述了因势利导创立技术体系的进展,剖析了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全国现代循环农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翁伯琦王义祥王煌平罗涛廖剑华林代炎
关键词:循环农业
一种防治土壤板结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土壤板结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应用,该土壤调理剂由主料(盐藻皮颗粒)和辅料(土壤团聚体促进剂)按质量比100:0.5~1组成。其中,主料组分是由盐田生产的下脚料‑‑‑‑盐藻皮,经晒干、粉碎、过筛(孔径2 m...
黄东风王利民张青王煌平罗涛
文献传递
棕色固氮菌nifE缺失突变株(DJ35)钼铁蛋白的特性被引量:1
2005年
从棕色固氮菌缺失nifE的突变株DJ35中纯化得到纯度约为80%的MoFe蛋白(△nifE Av1).与野生种OP中纯化出的MoFe蛋白(OP Av1)相比,△nifE Av1具有与之相同的亚基组成,并可与OP Av1的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但在厌氧天然电泳中的迁移率略大于OP Av1.金属含量测定表明,△nifE Av1的Mo和Fe含量均显著下降.△nifE Av1单独与OP Fe蛋白互补时不具乙炔还原活性,但可被从OP Av1中抽提出的FeMo-co体外激活.△nifE Av1的圆二色谱450nm附近区域与OP Av1的相似,而电子顺磁共振谱中g≈3.7的信号则完全消失,g≈4.3和2.0处的信号也分别下降75%和50%左右.上述结果表明,从DJ35中纯化出的△nifE Av1是一种FeMo-co缺失而P-cluster正常的MoFe蛋白.
赵颖边少敏张纯喜周会娜王煌平赵剑峰黄巨富
关键词:棕色固氮菌电子顺磁共振NIFE缺失突变株钼铁蛋白
天然富硒土壤上三种蔬菜对硒的吸收与转化差异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对硒(Se)不同敏感性蔬菜对天然富硒土(Se≥0.4 mg/kg)中硒的吸收和转化差异,为富硒土壤生产富硒蔬菜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以大蒜、芥菜和菠菜三种蔬菜为试验材料,在全硒含量为0.29、0.58、0.98、2.07 mg/kg的四种土壤上进行了盆栽试验(依次标记为Se0.29、Se0.58、Se0.98、Se2.07),并测定四种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含量。芥菜和菠菜于生长40 d、53 d、68 d和82 d后取样,测定蔬菜可食部分硒含量;于生长97 d后收获,分为根部和地上部。大蒜于生长42 d、68 d、82 d、120 d后取样,测定地上部硒含量;于生长165 d后收获,分为根部、鳞茎和叶。测定供试蔬菜总硒含量、有机硒含量,计算不同硒含量土壤上蔬菜对硒的吸收和转化系数。【结果】三种蔬菜中芥菜的生长对土壤硒最为敏感,芥菜可食部位生物量鲜重以Se0.29处理最高,菠菜和大蒜均以Se0.58处理最高,与Se2.07处理均达显著差异。三种蔬菜地上部硒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不同生育期均表现为大蒜>芥菜>菠菜。收获期三种蔬菜各部位的硒含量随着土壤硒含量(0.29~2.07 mg/kg)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Se2.07> Se0.98> Se0.58> Se0.29,Se2.07处理的菠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分别是其Se0.29处理的8.63倍和7.10倍,芥菜是12.25倍和23.29倍,Se2.07处理大蒜鳞茎和叶部硒含量是Se0.29处理的39.92倍和4.90倍;可食部位硒含量为大蒜(7.25~289μg/kg)>芥菜(1.22~14.9μg/kg)>菠菜(0.73~6.30μg/kg),均表现为地下部>地上部,Se2.07处理菠菜根部硒含量是茎叶的4.80倍,芥菜是12.06倍,大蒜是8.22倍。在富硒土壤Se0.98和Se2.07处理条件下,大蒜和芥菜能从土壤中富集硒,吸收系数是菠菜的3.06~8.47倍和1.58~5.8倍,均达到了富硒蔬菜标准(≥0.01 mg/kg)。三种蔬菜可食部位有机硒含量占总硒比例为73.5%~84.7%,并随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Se2.07与Se0.29处理差异显著;蔬�
张青王煌平孔庆波章赞德栗方亮罗涛
关键词:蔬菜富硒土壤有机硒
3种不同性质改良剂对镉锌污染水稻土的修复效果及评价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石灰、有机肥、海泡石3种不同改良剂对水稻土培养的小油菜生物量、镉锌吸收量、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小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inn)连种3季的生物产量都显著提高,对镉锌的吸收量降低,其中以石灰和有机肥配施的效果最好,增产170%以上;单施改良剂降低小油菜对镉锌的吸收以石灰的效果较好,海泡石的最差。小油菜对镉的吸收系数大于锌的吸收系数,说明镉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比锌大,施用石灰降低吸收系数的效果最好;施有石灰的使小油菜中镉、锌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改良剂对镉的后效好于对锌的后效。
张青徐明岗罗涛孔庆波王煌平
关键词:改良剂小油菜水稻土
缺失nifZ棕色固氮菌突变株(DJ194)钼铁蛋白的金属原子簇的组成与分布被引量:1
2005年
经DEAE 52, Q-Sepharose和Sephacryl S-200柱的厌氧层析, 从缺失nifZ基因的棕色固氮菌突变株(DJ194)中纯化得到固氮酶钼铁蛋白(ΔnifZ Av1). 厌氧天然电泳后的Western blotting和SDS-变性凝胶电泳显示, ΔnifZ Av1的电泳迁移率、分子量和亚基组成等与野生种钼铁蛋白(OP Av1)相似; 而且ΔnifZ Av1的Mo含量、EPR信号(g ≈ 4.3, 3.65和2.01)及660 nm附近的圆二色摩尔消光系数(Δε)也都与OP Av1较相似, 表明ΔnifZ Av1除具有α2β2四聚体结构组成外, 还含有与OP Av1数量相当的、具有3/2自旋态的还原FeMoco. 然而, ΔnifZ Av1的Fe含量和对底物 (C2H2, H+和N2)的还原活性都较低, 分别约为OP Av1的74%和46%~50%, 而反映P-cluster状况的450 nm附近的Δε也明显低于OP Av1, 说明ΔnifZ Av1与OP Av1的差别在于P-cluster, 而不在于FeMoco, 而且是在于ΔnifZ Av1中P-cluster数目的减少(约50%), 而其组成或氧还状态并未改变. 据此推测ΔnifZ Av1(DJ194)的结构为: 一个αβ亚基对含有一个FeMoco和一个P-cluster, 而另一个αβ亚基对只含FeMoco, 无P-cluster. 由于nifZ基因的缺失只造成了钼铁蛋白中2个P-cluster中的一个不能组装, 因此推测P-cluster的组装可能不是受单一基因产物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NifZ的可能作用机理.
周会娜张纯喜赵颖赵颖边少敏王煌平任飞
关键词:棕色固氮菌钼铁蛋白突变株金属原子簇圆二色自旋态
智能温室基质栽培不同品种番茄和草莓硝酸盐残留的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智能温室基质栽培技术,对6个番茄品种和4个草莓品种的果实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最低的是金石王1号番茄154.76mg·kg^(-1)·FW,最高的是闽胜草莓405.43mg·kg^(-1)·FW,但均低于可生食标准(432mg·kg^(-1)·FW),符合生食果蔬的要求;番茄的硝酸盐含量均低于草莓的硝酸盐含量;番茄和草莓各品种间的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所采用的椰糠基质栽培及其营养液配方,对控制番茄和草莓硝酸盐的含量积累是可行的。
吴敬才郑回勇林琼王煌平刘波
关键词:基质栽培番茄草莓
福建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及综合利用对策
我国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农作物秸秆来源丰富且数量巨大,仅福建省2006年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已达733.71万吨,其中稻草为主要的秸秆来源,占秸秆总量的67.27%,其利用率也较大。目前福建省秸秆资源主要用作肥料、饲料、燃...
王煌平罗涛翁伯琦张晓玲张清
关键词:秸秆资源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