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炳华

作品数:17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滨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介入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动脉介入治疗
  • 4篇介入治疗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 4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心病
  • 3篇综合征
  • 3篇综合征患者
  • 3篇冠心病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压
  • 2篇疗效
  • 2篇氯吡格雷
  • 2篇抗血小板
  • 2篇急性冠脉

机构

  • 15篇滨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5篇王炳华
  • 8篇孙桂芳
  • 7篇孟立军
  • 6篇王文英
  • 5篇曹俊强
  • 4篇赵习玲
  • 4篇张林猛
  • 3篇张小娟
  • 2篇郑德胜
  • 1篇张辉
  • 1篇刘秀芳
  • 1篇陈进进
  • 1篇班存芳
  • 1篇赵猛
  • 1篇张学平
  • 1篇张玉昌

传媒

  • 2篇滨州医学院学...
  • 2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一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血脂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血管内皮功能、斑块稳定性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ACS患者80例,均总胆固醇(TC)≥4.68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年龄52岁~75岁。入院48h内空腹采静脉血测定血脂等生化指标及hsCRP、ET-1,将患者随机分为20mg组(A组,40例)和40mg组(B组,40例),均为每晚服药1次,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4、12周测定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及hsCRP、ET-1,随访3个月内所有不良反应,观察终点为6个月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两组服药后4、12周后TC、LDL-C、hsCRP、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2)B组累及心脏事件发生率较A组明显减少(P<0.05);(3)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应用辛伐他汀40mg/d,能更有效地降脂,提高达标率,明显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减少住院率及心脏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耐受性好。
王文英赵习玲王炳华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辛伐他汀C-反应蛋白内皮素-1
奥扎格雷钠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郑德胜王文英曹俊强王炳华孟立军
关键词:奥扎格雷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联用胺碘酮与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胺碘酮与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45例患者,对照组有41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加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疗前后的LV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值、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BNP(B型钠尿肽)值。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LVSD值和BNP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SD值和BN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使用胺碘酮与贝那普利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地提高其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其BNP值和LVSD值。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王炳华张小娟赵猛
关键词:胺碘酮贝那普利阵发性心房颤动
高血压患者应用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辅助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2013年6月~2014年12月,选取收治于我院的10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复方天麻蜜糖肽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49/5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9%(40/52)。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以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进行辅助治疗能够起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张小娟王炳华王文英刘秀芳蔡雪倩
关键词:高血压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
关键技术在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时关键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分别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次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的患者102例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按常规操作,研究组按对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关键技术的精细管理后操作。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99.0%vs.92.2%)、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94.1%vs.83.3%)、手术操作时间[(45.7±21.2)min vs.(57.6±18.5)min]、放射线曝光时间[(22.6±11.3)min vs.(27.4±12.1)min)]、对比剂用量[(140.4±35.7)mL vs.(176.8±24.7)mL]、术后住院时间[(3.2±1.7)d vs.(6.1±1.6)d]、周围血管并发症(4.9%vs.16.7%),桡动脉痉挛(2.9%vs.10.8%)、改股动脉途径(2.9%vs.14.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经桡动脉穿刺途径PCI治疗关键技术的精细管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张林猛孟立军曹俊强王炳华王汝意孙桂芳
关键词:桡动脉并发症
脱机后剪短气管插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脱机成功率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脱机后剪短气管插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脱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且已符合撤机标准的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普通气管插管组)和试验组(剪短气管插管组),每组58例,比较两组撤机前和拔管前呼吸、心率、浅快呼吸指数、氧合指数、脉搏血氧饱和度、潮气量及脱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拔管前呼吸、心率、浅快呼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9.7±2.3)次/min比(23.5±2.3)次/min、(91.2±6.3)次/min比(93.4±8.1)次/min、80.2±6.7比90.5±9.6],氧合指数、脉搏血氧饱和度、潮气量和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69±9)mmHg(1 mmHg=0.133 kPa)比(245±16)mmHg、0.929±0.014比0.870±0.037、(6.1±1.2)ml/kg 比(5.1±0.8)ml/kg、91.38%(53/58)比77.59%(4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剪短气管插管可提高患者脱机成功率。
张辉张学平张玉昌班存芳王炳华
关键词:通气机撤除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究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预后的相关因素,从而临床医疗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本院心内科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接受PCI患者200例。手术后对患者随访30 d,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病史、疾病类型、治疗药物及治疗手段,采用Cox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终点事件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预后与年龄、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心功能分级、入院24 h休克、入院时LDL-C、手术后肾功能不全有关(P〈0.05)。年龄的OR值为1.043,其95%CI为1.001~1.124;性别的OR值为2.141,其95%CI为1.349~3.667;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的OR值为3.124,其95%CI为1.497~6.741;心功能分级的OR值为1.779,其95%CI为1.349~2.01;入院24 h休克的OR值为6.021,其95%CI为3.496~9.364;肾功能不全OR值为3.011,其95%CI为1.997~5.231。入院时高LDL-C水平是保护因素,其OR值为0.346,其95%CI为0.213~0.679,余者均为危险因素。结论我们应综合考量患者情况,从而制定真正有益患者预后的诊疗方案。
王炳华孙桂芳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不同品牌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两种品牌氯吡格雷(波立维和泰嘉)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波立维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泰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AP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等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中,泰嘉和波立维均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泰嘉价格相对波立维更便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王炳华张小娟张林猛
关键词:冠心病波立维
地尔硫艹卓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地尔硫艹卓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CI 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尔硫艹卓治疗。记录两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 的 BP、HR、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RP 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生次数。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该时间段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即刻 CRP 水平分别为(40.1±7.4)mg/L、(41.7±8.8)mg/L,NT-proBNP 水平分别为(501.8±56.5)ng/L、(445.7±50.6)ng/L,两者较术前均明显升高(t =5.684,P <0.05)。术后24 h 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CRP、NT-proBNP 分别为(73.1±6.2)mmHg、(121.7±15.8)mmHg、(68.1±7.9)次/min、(24.8±3.7)mg/L、(201.7±20.6)ng/L,与对照组的(85.6±9.3)mmHg、(134.3±17.4)mmHg、(77.5±9.2)次/min、(36.5±7.9)mg/L、(481.5±48.2)ng/L 相比,均有明显降低,且一直保持到术后48 h(F =7.281、8.097、6.945、7.682、6.517,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绞痛发生次数分别为(1.5±0.9)次/月、(2.9±0.7)次/月均比治疗前的(8.3±2.6)次/月、(8.2±2.4)次/月有所减少,观察组比对照组减少程度更加显著(t =7.584,P <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为4.84%,与对照组的9.26%相比明显降低(χ^2=6.942,P <0.05)。结论 PCI 术后给予地尔硫艹卓,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曹俊强陈进进孟立军张林猛王汝意王炳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随访研究
2015年
目的通过随访探究伴不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预后情况,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决策提供临床循证治疗的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本院心内科住院部、被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史、接受PCI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通过1:1匹配选取同时期不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该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手术后随访1年,每3个月由管床医生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记录各项不良事件作为观察终点。采用卡方χ2检验或Fisher检验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结局情况,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预后情况,通过Cox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各潜在影响因素与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1年中,各项及总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两组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可知,观察组1年后总体不良事件未发生率为65.7%,对照组1年后总体不良事件未发生率为71.2%,Log-Rank分析认为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危险因素回归,发现脑卒中史、肌钙蛋白I峰值、肌酐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无关(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分型、病变部位分级、钠尿肽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有关(P<0.05)。结论在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后,可以将PCI作为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有效干预手段之一,本研究能够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决策提供初步的临床循证依据,但仍待进一步研究。
孙桂芳王炳华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