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正昕

作品数:148 被引量:432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4篇肝移植
  • 56篇术后
  • 43篇移植术
  • 41篇肝移植术
  • 38篇移植术后
  • 36篇肝移植术后
  • 28篇细胞
  • 20篇排斥
  • 17篇排斥反应
  • 16篇手术
  • 15篇急性排斥
  • 14篇原位
  • 14篇急性排斥反应
  • 13篇肿瘤
  • 12篇器官
  • 12篇肝炎
  • 11篇移植物
  • 11篇肝脏
  • 10篇移植物排斥
  • 9篇受者

机构

  • 118篇第二军医大学
  • 29篇复旦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无锡市人民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作者

  • 148篇王正昕
  • 102篇傅志仁
  • 94篇丁国善
  • 80篇郭闻渊
  • 65篇傅宏
  • 55篇倪之嘉
  • 52篇施晓敏
  • 38篇马钧
  • 23篇陶一峰
  • 20篇李瑞东
  • 19篇李先兴
  • 18篇李瑞东
  • 14篇张全保
  • 14篇刘芳
  • 13篇滕飞
  • 12篇宋少华
  • 12篇张建军
  • 12篇张晓飞
  • 12篇高晓刚
  • 11篇肖亮

传媒

  • 2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5篇中华器官移植...
  • 14篇中华肝胆外科...
  • 9篇肝胆外科杂志
  • 7篇外科理论与实...
  • 6篇肝胆胰外科杂...
  • 6篇器官移植
  • 4篇中华肝脏外科...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2007年中...
  • 2篇2007中国...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上海医药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16篇2010
  • 9篇2009
  • 15篇2008
  • 10篇2007
  • 11篇2006
  • 16篇2005
  • 8篇2004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5
2018年
近年来,由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工作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器官移植国家,器官移植的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开展了肝脏移植(含亲体)4732例。由于器官来源的构成变化,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病率也较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除了排斥反应外,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胆道、血管相关并发症等,现对其防治现状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简要总结。
王正昕钦伦秀
关键词:肝移植器官移植DEATH相关并发症器官捐献肝脏移植
丹参多酚酸盐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小鼠仅接受麻醉、开腹及关腹操作;丹参多酚酸盐组及对照组小鼠建立肝脏90min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前丹参多酚酸盐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丹参多酚酸盐60mg/kg,对照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4h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及肝、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0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肺组织内核因子(NF-)κB亚单位P65磷酸化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无明显病理性变化。与对照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盐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肝脏、肺脏损伤明显改善(P<0.05),肺组织湿/干重比明显降低(P<0.05),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内TNF-α、IL-6、IL-1β、IL-10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转录因子NF-κB活化程度明显减弱。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减轻小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内炎症介质释放及炎症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滕飞傅志仁孙克彦郭闻渊刘芳王正昕丁国善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肝脏再灌注呼吸窘迫综合征
肿瘤微环境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免疫学功能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该文旨在研究人肿瘤微环境中的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即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indiltratingdendriticcells,TIDCs)的数量、表型、免疫学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揭示其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方面的作用.
王正昕
关键词:肿瘤浸润抗原提呈共刺激分子
文献传递
改良腔门静脉半转位肝移植术(附二例成功报告)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改良的腔门静脉半转位肝移植术治疗门脉系统广泛栓塞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对2例门脉系统广泛栓塞患者进行改良的腔门静脉半转位肝移植术(采用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吻合+辅助性门静脉脾静脉吻合重建门脉血流),观察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门脉血流灌注、术后肾功能不全、下肢水肿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情况。结果: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门脉血流灌注良好,无肾功能不全、下肢水肿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的腔门静脉吻合半转位肝移植术是治疗门脉系统广泛栓塞的有效方法。
王正昕傅志仁丁国善马钧郭闻渊宋少华李卫东石学银
关键词:肝移植门脉系统栓塞
77例肝移植门静脉血栓处理经验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门静脉血栓的处理方法及其对肝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98例次肝移植临床资料,77例(占12.9%)患者有门静脉血栓,其中39例系Ⅰ级,24例系Ⅱ级,12例系Ⅲ级,2例系Ⅳ级。对Ⅰ,Ⅱ级的门静脉血栓患者施行血栓切除或取栓术;Ⅲ级血栓患者采用取栓术或肠系膜上静脉架桥的方式重建供肝门静脉;对Ⅳ级血栓采用改良的门腔静脉半转流术。结果Ⅰ,Ⅱ级血栓组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死亡率为6.3%(4/63),Ⅲ级血栓组取栓5例肝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无死亡(0/5),静脉架桥组7例中有2例肝功能恢复不佳,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8.6%(2/7),Ⅳ级血栓组肝功能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无死亡(0/2)。结论门静脉血栓已非肝移植的禁忌证,根据血栓的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王正昕丁国善郭闻渊傅宏倪之嘉施晓敏马钧赵彩傅志仁
关键词:肝移植门静脉血栓
肝移植手术并发症与术中护理对策被引量:2
2005年
童志丹张燕孙婷婷赵若艳王正昕
关键词:手术并发症护理对策肝移植手术护理干预措施近期并发症术后死亡
门静脉血栓和肝移植:单中心10年经验回顾
【目的】肝移植等待患者中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尤其是重度门静脉血栓(Yerdle 3&4级),一直是肝移植外科手术中所需要面临的技术难点,并且会影响移植术后的短期存活以及增加等待期间的死亡率。通过回顾我中心10年肝移...
陶一峰滕飞郭闻渊王正昕傅志仁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3年 8月肝癌肝移植 3 6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率为 0 ;经术前辅助治疗肿瘤直径缩小者 12例 ;术后生存 3~ 6个月者 7例 ( 19.4% ) ,生存 6~ 12个月 10例 ( 2 7.8% ) ,生存 >12个月 19例 ( 5 2 .8% ) ,最长生存 15个月 ,平均生存期为 8.5个月 ,7例晚期肝癌平均生存期4.5月 ,均于术后 3~ 6个月内复发。结论 严格选择肝癌病例并通过术前辅助治疗降低肿瘤分期可提高肝移植效果 ;
曹晓伟傅志仁王正昕李先兴郭闻渊王志才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移植适应证
TH17型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在不同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作用下,初始CD4+T淋巴细胞分化为效应性T淋巴细胞(TH1型、TH2型、TH17型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初始CD4+T淋巴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共同诱导下分化为TH17型细胞,分泌IL-17和IL-6等细胞因子,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近年来发现,TH17型细胞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现就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综述如下。
张晓君王正昕傅志仁
关键词:移植排斥反应CD4+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化TREG细胞
肝癌术后复发补救性肝移植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癌)术后复发补救性肝移植(SLT)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肝移植的273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52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9)岁。根据术式不同分组,行初始肝移植(PLT)196例(PLT组),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行SLT 77例(SLT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LT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一般资料按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70例。SLT组手术时间(479±106)min,明显长于PLT组的(438±79)min(t=2.587,P<0.05);SLT组和PLT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1%(8/70)、6%(4/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8,P>0.05)。SLT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7%、75.0%、63.3%,PLT组相应为88.3%、79.0%、70.3%;SLT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8.4%、72.2%、57.1%,PLT组相应为92.5%、74.3%、54.7%;两组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7,0.26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FP>200μg/L和肿瘤最大径>3 cm是SLT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30,3.082;P<0.05),亦是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5.965,3.166;P<0.05)。结论SLT是肝癌术后复发的一种安全可靠治疗手段,可获得与PLT相似的治疗效果。AFP和肿瘤直径为SLT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陈拓张全保陶一峰沈丛欢李瑞东马震宇李建华陆录陈进宏钦伦秀王正昕
关键词:肝肿瘤肝移植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