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国善

作品数:223 被引量:513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5篇期刊文章
  • 35篇专利
  • 2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7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8篇肝移植
  • 40篇术后
  • 36篇细胞
  • 34篇移植术
  • 31篇肝移植术
  • 28篇移植术后
  • 26篇肝移植术后
  • 25篇排斥
  • 23篇手术
  • 22篇排斥反应
  • 22篇器官
  • 20篇原位
  • 20篇肝癌
  • 20篇肝脏
  • 17篇原位肝移植
  • 16篇肿瘤
  • 15篇器官移植
  • 12篇静脉
  • 11篇小鼠
  • 10篇移植物

机构

  • 18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85...

作者

  • 185篇丁国善
  • 117篇傅志仁
  • 93篇郭闻渊
  • 74篇王正昕
  • 72篇傅宏
  • 58篇施晓敏
  • 51篇倪之嘉
  • 45篇刘芳
  • 32篇马钧
  • 31篇王全兴
  • 27篇滕飞
  • 24篇李先兴
  • 19篇宋少华
  • 17篇肖亮
  • 15篇曹雪涛
  • 15篇郭猛
  • 11篇李瑞东
  • 10篇董家勇
  • 9篇张晓君
  • 9篇张建军

传媒

  • 29篇第二军医大学...
  • 15篇中华肝胆外科...
  • 15篇中华器官移植...
  • 12篇肝胆胰外科杂...
  • 9篇肝胆外科杂志
  • 6篇外科理论与实...
  • 5篇中国免疫学会...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器官移植
  • 4篇2007年中...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2007中国...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医学教育探索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第五届全军器...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1篇2018
  • 12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7篇2010
  • 14篇2009
  • 12篇2008
  • 18篇2007
  • 12篇2006
  • 18篇2005
  • 8篇2004
2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趋化因子CXC家族成员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M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的表达在大鼠肝移植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肝移植急性排斥(AR)的关系。方法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和AR模型,分为4组:手术创伤组,肝移植无排斥组,肝移植急性排斥组,免疫抑制剂组。ELISA法检测血清Mig、IP-10、I-TAC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用Cellquest软件分析阳性细胞百分率。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第7天肝脏组织CXCR3-mRNA的表达。结果(1)各组大鼠手术后外周血趋化因子M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表达出现明显升高。(2)AR组在术后第3~5天起M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表达均高于其他各组(P<0.01)。(3)AR组大鼠在移植后第7天,外周血Mig、IP-10、I-TAC和CXCR3的表达随着AR组RAI积分的升高而逐步升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89,0.82,0.92(P<0.05)。结论血清中趋化因子M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的高表达与AR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AR较特异、敏感的指标。
王海梁肖亮刘芳倪之嘉傅宏丁国善施晓敏郭闻渊马钧王正昕傅志仁
关键词:趋化因子肝移植移植物排斥
他克莫司对临床供肝保存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在器官保存液中添加他克莫司对临床供肝的保护作用. 方法:试验组受者的供肝保存液中加入他克莫司,连续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的恢复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试验组肝移植受者术后总胆红素和转氨酶这...
张建军傅志仁丁国善张明王正昕傅宏郭闻渊朱有华
关键词:肝移植术术后肝功能他克莫司
文献传递
miR-93及其抑制剂在制备抗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miR-93的新的医药用途,具体是指miR-93在制备抗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miR-93抑制剂在制备抗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经实验证明,miR-93抑制后在不...
王全兴郭猛刘芳展洋洋张铭健丁国善曹雪涛
文献传递
miR‑29及其抑制剂在制备抗器官移植排斥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miR‑29及其抑制剂在制备抗器官移植排斥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miR‑29的新的医药用途,包括两方面:miR‑29的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同种异基因器官移植后T细胞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
王全兴丁国善刘芳郭猛张铭健展洋洋
文献传递
原位肝移植血管异常的重建(附二例报告)
2000年
付志仁徐冠南丁国善李先兴肖飞Williams JW
关键词:肝移植血管异常血管重建
再次肝移植八例报告
2005年
目的分析影响再次肝移植手术效果的因素,总结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再次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术后治疗。结果例1因术后全身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例4因手术难度大,出血量较多,术后因多脏器衰竭死亡。例7因术后早期出现颅内出血并腹腔内感染死亡。其余5例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均已出院。结论患者再次肝移植术前一般情况较差、合并严重并发症,加之手术难度加大、手术时间延长以及术中大量出血等因素,对预后均有不良影响。
傅宏傅志仁丁国善傅海龙倪之嘉张建军马钧陈小松王正昕郭闻渊施晓敏
关键词:再次肝移植手术方法术后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感染
用于器官移植手术的多功能血管钳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器官移植手术的多功能血管钳,包括握把、按压活塞、棉球筒、柄杆、钳头、限位插槽、卡块、延伸件、磁力球、细手术刀、剪切槽、电源、充电孔、微型摄像头、刃片和充气胶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按压活塞方便...
赵渊宇薛强丁国善傅志仁杨璟辉郭闻渊郭猛
文献传递
小鼠肝脏持续低灌注模型的建立及其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
2016年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小鼠肝脏持续低灌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肝脏持续低灌注对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6~8周龄C57BL/6小鼠建模,将门静脉缩窄至1mL注射器针头直径,门静脉缩窄后3d、7d、14d和21d行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选用稳定的模型小鼠行70%缺血再灌注手术,再灌注3h、24h、48h后行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对照组采用正常C57BL/6小鼠行缺血再灌注手术。结果小鼠门静脉缩窄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7d时达到高峰[ALT:(60.8±6.2)U/LVS(25.5±2.8)U/L,P〈0.001;AST:(74.9±6.1)U/Lvs(39.1±3.2)U/L,P〈O.001),同时H-E染色显示7d时肝细胞损伤最重,并且有较多炎细胞浸润;在21d时,ALT基本恢复正常水平(P〉O.05),而AST仍高于正常水平(P=0.03)。低灌注处理7d的小鼠进行缺血再灌注手术后,肝酶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肝细胞损伤较对照组显著加重,肝酶在再灌注3h达到高峰[ALT:(8217.0±1111.8)U/LVS(5597.4±1015.3)U/L,P=0.004;AST:(8548.2±1155.4)U/LVS(5765.4±956.9)U/L,P=0.003];再灌注48h时,对照组小鼠ALT和AST均恢复正常,而经过低灌注处理的小鼠肝酶仍高于对照组[ALT:(608.8±442.9)U/LVS(47.4±20.1)U/L,P=0.008;AST:(861.8±442.8)U/LVS(70.8±68.3)U/L,P=0.008)。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小鼠肝脏持续低灌注模型,经持续低灌注处理后的肝脏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能力显著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模拟临床上心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的状况。
金磊滕飞郭猛刘芳王全兴傅宏丁国善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应用尸体静脉移植物重建成人右半肝活体肝移植肝静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尸体静脉移植物在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肝静脉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9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病例,采用在4℃UW液中保存7d以内的尸体静脉移植物重建供肝Ⅴ、Ⅷ段肝静脉粗大属支以及右肝下静脉,回顾分析相关资料,总结处理经验。结果:利用尸体静脉移植物重建肝Ⅴ、Ⅷ段肝静脉以及右肝下静脉流出道的例数占同期实施的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81.8%(9/11),其中架桥重建1支肝静脉6例,架桥重建2支肝静脉2例,架桥重建3支肝静脉1例。9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14d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超声检查血流通畅,未发现架桥静脉血栓,余8例患者术后随访9~15个月,架桥肝静脉累计通畅率为:3个月72.7%(8/11)、6个月54.5%(6/11)和9个月36.5%(4/11),移植肝脏再生均衡,右肝端面Ⅴ或Ⅷ段无明显充血和肝萎缩坏死,肝功能正常。结论:采用在4℃UW液中保存7d以内的尸体静脉移植物重建肝Ⅴ、Ⅷ段肝静脉粗大属支以及右肝下静脉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肝静脉重建方法。
施晓敏陶一峰阎冰傅志仁王正昕丁国善
关键词:肝移植活体供者肝静脉静脉移植物
肝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被引量:1
2008年
尊敬的编辑:您好!我院自1996年开展肝移植工作以来,迄今为止住院手术病人已达600余例,术后1年生存率为80%~90%。我院近来收治1例肝移植术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回顾整个诊治过程,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在此汇报该病例,权做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发大家的讨论,以期在肝移植术后对移植物抗宿主病这一凶险并发症的病因、机制、预防、诊断、治疗及其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之间关系等方面取得更多的共识。谢谢!
张晓君傅志仁丁国善王正昕郭闻渊施晓敏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移植物抗宿主病继发住院手术病人诊治过程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