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皮肌
  • 6篇皮肌炎
  • 6篇肌炎
  • 2篇血管
  • 2篇肿瘤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病变
  • 1篇多发性肌炎
  • 1篇多肌炎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清
  • 1篇皮肌炎合并
  • 1篇微血管
  • 1篇微血管病
  • 1篇微血管病变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陈爱明
  • 6篇王彩梅
  • 6篇杨玉花
  • 4篇代丽美
  • 2篇周乃慧
  • 2篇李媛
  • 2篇周娅妮
  • 1篇季成
  • 1篇高亚丽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40例皮肌炎并发肺间质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皮肌炎(DM)并发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67例D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2.06。DM患者并发ILD者占23.95%,男性并发ILD(34.54%)高于女性(18.75%),ILD组的平均患病年龄[(52.03±12.22)岁]大于无ILD组[(45.34±17.43)岁]。ILD组出现异色病样皮损、四肢肌无力和关节痛者高于无ILD组,而有双上眼睑和(或)眶周红斑的为无ILD组高于ILD组。在ILD组中,抗核抗体(ANA)和抗Jo-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4.86%和32.43%,均大于无ILD组;ILD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沉(ESR)和心电图ST-T改变高于无ILD组。结论:年龄较大的男性DM患者,尤其伴ANA、抗Jo-1抗体阳性,血清LDH显著升高、ESR增快、ST-T改变、四肢肌无力、有关节痛以及异色病样皮损者更易并发ILD。
代丽美陈爱明季成王彩梅杨玉花
关键词:皮肌炎间质性肺病
皮肌炎/多肌炎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肌炎(dermatomyositis/polymyositis,DM/PM)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取16例未经治疗的DM/PM患者血清为DM/PM组,其中8例治疗前取血清作为治疗前组,经治疗病情好转后再次取血清作为治疗后组,13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为正常组。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MTT法检测血清对HUVEC活性的影响。结果:DM/PM组与正常组血清对HUVEC活性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血清与正常组相比,在24 h时对HUVEC活性呈抑制作用(P<0.01),而在72 h则表现为增强作用(P<0.05)。治疗后血清对HUVEC活性的影响在24 h时低于治疗前(P<0.05),而在48 h和72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PM患者血清中可能不存在影响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并直接导致其损伤的因素,治疗后的血清体外对HUVEC活性的影响是先抑制后促进。
王彩梅陈爱明代丽美杨玉花
关键词:皮肌炎多肌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
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皮肌炎(DM)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对216例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M患者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11.52%,且男性(22.22%)多于女性(7.43%)(P...
周娅妮陈爱明周乃慧李媛王彩梅杨玉花
文献传递
皮肌炎患者病死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导致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6例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病死44例。结果:病死率为22.2%,男性39.6%高于女性13.5%(P〈0.01),病死者的发病年龄高峰是56~65岁,急性发病和亚急性发病的病死率分别为33.3%、29.5%均高于慢性发病者的12.3%(P〈0.05)。44例病死者中,病程〈1年者29例,病程〈3年37例(84.1%)的构成比大于病程≥3年者。18例伴恶性肿瘤,18例有肺间质病变(ILD)中5例继发肺部感染,6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因不明。高危组DM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沉降率(ESR)和高丙种球蛋白升高率均高于良性组(P〈0.05~P〈0.01)。高危组关节痛、发热、心电图异常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肌酸激酶、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Jo-1抗体水平和DM的皮疹类型等与良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患者的病死多发生在病程的3年内,尤其是第1年内;导致DM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恶性肿瘤、ILD、肺部感染、急性和亚急性起病、年龄、男性、关节痛、发热、心电图异常;血清GGT、LDH、ESR和高丙种球蛋白对预测DM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杨玉花陈爱明代丽美王彩梅
关键词:皮肌炎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肌肉微血管病变的病理和免疫病理改变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肌肉病理特征、肌纤维间的微血管改变以及与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肌肉病理的差异。方法对16例DM和5例PM患者行肌肉活检,9例健康人骨外伤患者为对照组,做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测和免疫组化染色(CD34、CD61)。结果37.5%DM患者有束周萎缩,肌纤维问微血管周围有较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的为18.8%,而PM及正常组的肌肉中未见束周萎缩。DM患者肌纤维间CD34标记的微血管数明显减少,而PM正常;16例DM中5例CD61呈阳性表达(束周区),5例为弱阳性,阳性率为62.5%;PM仅1例呈弱阳性;正常对照组为阴性。结论肌纤维问的微血管减少和新生血管形成也是DM肌肉病变的特征之一,该特征可用于DM与PM肌肉病理的鉴别。
代丽美陈爱明王彩梅杨玉花
关键词:皮肌炎病理过程血管疾病肌疾病
皮肌炎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皮肌炎(DM)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对216例D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M患者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11.52%,且男性(22.22%)多于女性(7.43%)(P<0.01),并发肿瘤的DM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9.20±12.47)岁]大于未检出肿瘤患者[(47.20±14.40)岁]。年龄>40岁DM患者的恶性肿瘤检出率高。以DM为首发最终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中,DM病程<1年的患者占94.44%。并发恶性肿瘤的DM患者皮肤异色样改变、吞咽困难和血沉增快等症状均高于未检出肿瘤患者。在并发恶性肿瘤的DM患者中,肿瘤先行发生者为16%、同时发生者占72%、后续发生者12%。结论:年龄>40岁的男性DM患者,尤其伴有皮肤异色样改变、吞咽困难和血沉增快者易并发恶性肿瘤。
周娅妮陈爱明周乃慧李媛王彩梅杨玉花高亚丽
关键词:皮肌炎恶性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