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胰腺
  • 4篇胰腺炎
  • 4篇腺炎
  • 4篇空肠
  • 3篇重症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反流
  • 2篇重症胰腺炎
  • 2篇空肠营养
  • 2篇急性胰腺炎
  • 2篇反流
  • 2篇X线
  • 2篇X线引导
  • 2篇肠管
  • 2篇肠内
  • 2篇肠营养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机构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王孙建
  • 2篇段青
  • 2篇卢简言
  • 2篇薛蕴菁
  • 1篇吴东
  • 1篇林贤超
  • 1篇陈燕昌
  • 1篇黄鹤光
  • 1篇林荣贵
  • 1篇陆逢春

传媒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双袢法技术在抑制急性胰腺炎空肠营养引发空肠-十二指肠反流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双袢法技术在抑制急性胰腺炎空肠营养引发空肠-十二指肠反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行X线下经鼻空肠置管,以营养管在空肠走行的不同长度分3组(10~20 cm为A1组,20~30 cm为A2组,大于30 cm为A3组),同时以营养管在空肠行经的肠袢数分3组(0肠袢为B1组,单肠袢为B2组,双肠袢为B3组),分别比较A分组及B分组内各组间反流情况,再对A分组和B分组中反流率最低的两组进行比较。观察以长度及以肠袢预测空肠-十二指肠反流的能力,总结抑制空肠-十二指肠反流的有效方法。结果以营养管在空肠走行的长度观察,A3组反流率低于A1组及A2组(P<0.012 5);以营养管在空肠走行的肠袢数观察,B3组反流率低于B1组及B2组(P<0.012 5);B3组反流率(6.3%)低于A3组(21.6%)(P<0.05),即双肠袢的B3组反流率在上述6组中最低。结论急性胰腺炎空肠置管达双肠袢,可有效抑制经空肠营养引发的空肠-十二指肠反流。
王孙建薛蕴菁段青
关键词:肠袢反流空肠营养十二指肠急性胰腺炎
新型X线引导下经鼻空肠置管在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索安全、高效、低痛苦的X线引导下经鼻空肠置管法,并了解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意义及优势。方法:将86例X线引导下经鼻空肠置管与25例经口胃镜引导下置鼻肠管的置管前后的心率、血压、呼吸波动,以及置管时恶性、呕吐、胸闷、气促、眩晕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86例X线引导下置管均取得成功,其四个对照组内导管通过情况均呈显著差异(P<0.05);X线引导下置管与经口胃镜引导下置管相比,二者置管前后心率、血压、呼吸的波动以及置管时恶性、呕吐、胸闷、气促、心眩晕发生率均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型X线引导下经鼻空肠置管法解决了以往X线透视下置管难点,且较胃镜引导下置管更舒适、更安全,实现高效、安全、低痛苦经鼻空肠置管,大大降低SAP患者置管身体机能要求,使其能及时地早期空肠营养,改善预后。
王孙建卢简言吴东
关键词:X线鼻肠管空肠胰腺炎
X线引导下螺旋型鼻空肠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5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病程中后期并发的胰腺感染以及继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导致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肠内营养在SAP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普外科对SAP患者在x线引导下放置螺旋型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林贤超黄鹤光王孙建陈燕昌陆逢春林荣贵
关键词: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鼻空肠管X线引导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性重症胰腺炎肠道运动障碍对空肠-十二指肠反流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肠道运动障碍对空肠-十二指肠反流的影响。方法将200例SAP患者根据X线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介入下经鼻空肠置管通过空肠的深度分为4组(10?20 cm L1组、20?30 cmL2组、30?40 cm L3组、40?60 cm L4组)。每组再根据肠道运动障碍程度分成4级。观察上述4组组内各级肠道运动障碍对空肠-十二指肠反流的影响。结果L1组、L4组组内各级运动障碍的肠道反流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2组、L3组组内各级运动障碍的肠道反流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道运动障碍可影响空肠-十二指肠反流。
王孙建薛蕴菁段青
关键词:胰腺炎肠道反流空肠营养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后盲肠存留小于2.0cm肿物影现象的解读
2011年
目的解读"肠套叠经空气灌肠后,盲肠最终存留直径<2.0cm的肿物,且见极少量气体进入小肠"的现象,并探讨其实际价值。方法将54例经空气灌肠后未达复位标准的肠套叠患儿分为两组,即"经空气灌肠后,盲肠最终存留直径<2.0cm的肿物且见极少量气体进入小肠组"(A组)18例与"经空气灌肠后盲肠最终存留直径>3.0cm的肿物,且未见气体进入小肠组"(B组)36例,比较二者的肠套叠解除情况。结果 A组肠套叠空气灌肠后解除率为88.9%,显著高于B组肠套叠的零解除率(P<0.05)。结论 "肠套叠经空气灌肠后,盲肠最终存留直径<2.0cm的肿物,且见极少量气体进入小肠"的现象提示,绝大多数肠套叠已解除,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存在短段肠套叠。
王孙建卢简言
关键词:肠套叠复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