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世斌

作品数:37 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补片
  • 8篇切口
  • 7篇手术
  • 7篇切口疝
  • 7篇腹腔
  • 6篇术后
  • 6篇腺癌
  • 6篇腹腔镜
  • 5篇乳腺
  • 5篇切除
  • 5篇腹壁
  • 5篇补片修补
  • 4篇乳腺癌
  • 4篇缺损
  • 4篇肿瘤
  • 4篇疝修补
  • 3篇蛋白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腹壁缺损

机构

  • 3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7篇王世斌
  • 23篇李基业
  • 19篇费阳
  • 11篇姚胜
  • 8篇朱瑛梅
  • 8篇刘飞德
  • 7篇谭向龙
  • 5篇姚京
  • 4篇姚咏明
  • 4篇李阳
  • 3篇裴利娟
  • 3篇王士杰
  • 2篇陆连荣
  • 2篇孙鹏君
  • 2篇田文
  • 2篇魏文
  • 2篇吴瑶
  • 2篇焦华波
  • 2篇熊瑜琳
  • 2篇张双喜

传媒

  • 6篇中国普外基础...
  • 6篇中国急救复苏...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感染.炎症....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56例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56例患者中ⅢA期30例,ⅢB期15例,ⅢC期11例。采用AC方案(环磷酰胺600mg/m^2静脉滴注,阿霉素60mg/m^2或表阿霉素90mg/m^2静脉滴注,第1日,21d为1个周期)或ET方案(表阿霉素90mg/m^2静脉滴注,第1日;多西他塞75mg/m^2静脉滴注,第2日;地塞米松16mg/d,第1-3日口服,21d为1个周期)。化疗3-4个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全部患者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71.5%(40/56例),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为95.4%,病理完全缓解率8.9%(5/56例)。38例(67.9%)重获根治手术机会,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总生存率为62.5%(35/56例),无瘤生存率为39.3%(22/56例)。结论新辅助化疗能降低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前TNM分期,使部分患者重获根治性手术机会。
王世斌费阳谭向龙姚胜李基业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应用下的腋窝淋巴结处理
2012年
目的观察前哨淋巴结活检指导下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处理的效果,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106例行SLN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患者中有102例(96.2%)成功进行SLNB。术中冰冻病理SLN阳性60例(58.8%),SLN阴性42例(41.2%);共检出SLN306枚,每例检出SLN2-8枚,平均3.0枚,检出阳性SLN192枚,阴性114枚。42例SLN阴性未行ALND患者随访6-66个月,中位时间36.5月,未见腋窝淋巴结转移,未见患侧上肢水肿、麻木、感觉异常。结论SLNB能准确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且较ALND有较少的并发症;但丰富经验的团队、规范的技术操作和充分的告之获得患方的理解是开展SLNB必要的条件。
王世斌费阳姚京王士杰戎世捧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肿瘤DNA含量分析临床意义
李基业王世斌蒋言永张双喜陆连荣魏文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疾病谱的第二位。本成果对DNA含量分析在乳腺、甲状腺及胃肠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1.在国内首先开展了针吸乳腺和甲状腺肿瘤DNA含量分析技术,并...
关键词:
关键词:DNA含量肿瘤预后
腹腔镜下CK Parastomal补片修补造口旁疝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应用CK Parastomal补片修补造口旁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10年3月24例于腹腔镜下应用CK Parastomal补片修补造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9例;年龄47~80岁,中位年龄55岁。左下腹结肠造口旁疝19例,右下腹回肠造口旁疝5例。发生造口旁疝时间1~4年,平均2.4年。疝环最大径3~7 cm,平均5.2 cm。均无疝修补史。结果 18例成功完成腹腔镜下修补,6例因腹腔内广泛致密粘连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8~178 min,平均121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7 d 8例发生浆液肿,均经穿刺抽吸后消失。术后1个月内11例出现修补区域腹壁疼痛,均自行消失。24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9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3个月1例复发,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应用CK Parastomal补片修补造口旁疝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刘飞德李基业王世斌姚胜朱瑛梅
关键词:造口旁疝腹腔镜补片疝修补
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报道
2007年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施行的11例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切除的11例血管标本中,5例为血管周围炎性反应导致肿瘤与血管粘连;6例肿瘤侵犯了血管壁,其中5例侵及到管壁肌层,内膜完整,仅1例侵犯到内膜。随访2~49个月,12月内死亡1例,24个月内死亡2例,36个月内死亡2例,其余仍健在。结论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提高壶腹周围癌的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李基业杜俊东王世斌姚胜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血管
急性肠梗阻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姚京王世斌
关键词:术后切口感染率急性肠梗阻胃肠手术
老年急腹症100例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06年
费阳李基业王世斌
关键词:老年急腹症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31例腹壁疝及缺损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总结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腹壁疝和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11月31例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商品名:RENOV生物补片)修补腹壁疝及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12例;年龄10~70岁,中位年龄42岁。腹壁肿瘤切除术后腹壁缺损6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后感染4例,腹壁切口疝2例,造口旁疝1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后复发1例,回肠代膀胱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后感染1例,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后感染3例,腹股沟疝13例。伴污染或感染创面12例。病程1~34个月,平均6个月。腹壁缺损大小6cm×4cm~19cm×10cm。结果术后29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发生切口中段脂肪液化并形成慢性窦道,1例切口局部裂开补片暴露,均经换药后愈合。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除1例造口旁疝术后发生膨出外,余患者均无腹壁疝发生或疝复发,无腹壁异物感或慢性疼痛。结论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腹壁疝和缺损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伴污染或感染的腹壁疝及缺损的修补。
刘飞德李基业朱瑛梅姚胜王世斌
关键词:生物补片腹部疝腹壁缺损无张力疝修补
地奥司明预防乳腺癌手术后并发症43例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地奥司明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等方面的临床作用。方法将86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由同一手术组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骨旁及腋窝置"Y"型管接负压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组术后除常规抗生素治疗外,第1天开始口服地奥司明片,每次500 mg,bid,共14 d;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生皮下积液6例(14.0%)、皮瓣坏死1例(2.3%)、患侧上肢水肿3例(7.0%);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14例(32.6%)、皮瓣坏死3例(7.0%)、患侧上肢水肿10例(23.3%),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地奥司明能有效降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费阳王世斌
关键词:地奥司明乳腺癌并发症
ProGrip自固定补片与聚丙烯补片修补切口疝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ProGrip自固定补片和聚丙烯补片肌后修补切口疝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3例切口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6例采用ProGrip自固定补片肌后修补(Sublay技术)切口疝(自固定组),37例应用聚丙烯补片肌后修补切口疝(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切口疝类型、疝环直径、病程、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自固定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7,P=0.004;t=2.270,P=0.026)。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发生血清肿及补片感染。术后24 h、7 d、30 d时自固定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固定组43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5~53个月,平均25.8个月;对照组33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7~54个月,平均27.4个月。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现慢性疼痛及疝复发。结论 ProGrip自固定补片肌后修补切口疝安全可行,与聚丙烯补片相比,可以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疼痛。
孙鹏君费阳王世斌张妍李基业
关键词:切口疝聚丙烯补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