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国宝

作品数:11 被引量:10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吸虫
  • 4篇血吸虫病
  • 4篇疟疾
  • 4篇吸虫
  • 4篇吸虫病
  • 4篇虫病
  • 3篇丝虫
  • 3篇丝虫病
  • 2篇血清
  • 2篇血清流行病学
  • 2篇原虫
  • 2篇外来流动人口
  • 2篇流动人口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基因
  • 2篇基因检测
  • 1篇血凝
  • 1篇血凝试验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机构

  • 1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上海市预防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闵行区疾病预...
  • 1篇上海市闵行区...
  • 1篇上海市青浦区...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11篇洪国宝
  • 10篇张小萍
  • 6篇蔡黎
  • 5篇王真瑜
  • 5篇江西均
  • 4篇王龙英
  • 4篇马杏宝
  • 4篇朱倩
  • 3篇靳艳军
  • 3篇傅英华
  • 3篇张耀光
  • 3篇何艳燕
  • 2篇赵登学
  • 2篇申惠国
  • 2篇邱倩雯
  • 2篇江莉
  • 2篇马晓疆
  • 2篇王婉洋
  • 2篇韩瑾南
  • 2篇蒋守富

传媒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华东地区第七...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评价外来流动人口对上海市人群传播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 (简称“三病”)的潜在危害 ,从而预防和控制外源性“三病”在本市传播。 方法 对外省市来沪居留 3个月以上人员 ,进行“三病”血清免疫学检测 ,达到规定的阳性滴度时进行病原学追踪及治疗。 结果  2 0 0 1~ 2 0 0 3年共监测外来流动人口 90 9960人次 ,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0 5 5 %、0 2 8%和 0 0 2 % ;质量抽检符合率分别为 98 42 %、94 2 1%和 99 84%。 结论 必须加强外来流动人口“三病”监测和防治管理 ,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外源性“三病”在本市传播。
张小萍蔡黎洪国宝王龙英靳艳军江西均韩瑾南
关键词:疟疾丝虫病血吸虫病外来流动人口
上海市市售食品食源性寄生虫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寄生虫污染状况,为制定寄生虫病监测策略、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2005-2010年对上海市18个区(县)部分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淡水类水产品、海水类水产品、蔬果类、肉类、螺类和蛙类等样品,分别采用消化法、压片法、剖检法和漂浮法检测寄生虫囊蚴、幼虫和虫卵。结果2005-2010年共检测淡水类水产品23种5 185尾,寄生虫囊蚴感染率为1.93%。检测淡水鱼、虾20种4 033尾,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为1.76%;其中麦穗鱼感染率最高,为7.83%(48/613),显著高于其他鱼种(P<0.01)。检测淡水甲壳类1 152只,未检出并殖吸虫囊蚴。检测海水产品23种433尾,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为12.70%;其中鲐鱼和带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分别为50.00%(13/26)和23.46%(42/179),显著高于其他海产品(P<0.01)。检测蔬菜37种428份,寄生虫虫卵检出率为0.47%(1/428);检测10种水果103份,未检出寄生虫虫卵。检测螺类样品330份,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检测青蛙102只,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率为31.37%。检测猪、牛肉样品116份,未检出寄生虫污染。同期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0.42%(131/31 239)。结论上海市部分市售食品受到寄生虫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宣教工作,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提供安全的食品。
张小萍蒋守富洪国宝傅英华何艳燕马晓疆王真瑜张耀光朱倩马杏宝
关键词:市售食品抽样调查
上海市不同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调查被引量:27
2008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不同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方法在上海市6个区收集居民新鲜粪便,采用Ringer溶液37℃恒温条件下培养人芽囊原虫,计算人芽囊原虫感染率。结果检查居民2984人,人芽囊原虫阳性者88人,感染率2.95%。上海市各区人群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90,P〉0.05);青浦区男性感染率为5.56%,女性感染率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其他5个区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54,P均〉0.05);农民感染率为6.87%,与其他职业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7,P〈0.05)。结论上海市人群对人芽囊原虫普遍易感,以农民感染率最高。体外培养法敏感性较高,可用于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张小萍李兰花朱倩傅英华马晓疆吕山洪国宝何艳燕王真瑜马杏宝
关键词: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体外培养
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血吸虫病调查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 掌握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中血吸虫病潜在传染源的现况。方法 以居住在上海市闵行、浦东2区6个乡(镇)的外来流动人员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以本地户籍居民为对照。结果 共调查2931人,血清学阳性率为6.41%,其中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传播阻断省和非流行省的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8.10%、3.65%和2.40%。本地居民阳性率为3.56%,与来自传播阻断省和非流行省人员的血清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但与流行省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来自血吸虫病未控制县和传播控制县人员的血清阳性率高于传播阻断县和非流行县的人员。外来流动人员中阳性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0~49岁,学历为小学和初中,来沪居住时间〈5年人群。结论 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外来流动人员的输入可能对传播已阻断地区带来威胁。应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的血吸虫病监测,防止传染源的输入。
张小萍蔡黎王龙英申惠国林涛陆敬青江西均邱倩雯王婉洋赵登学马杏宝洪国宝陆致钧
关键词: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间接血凝试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
高温季节泥土中螺卵孵化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钉螺(Oncomelania snail)是对哺乳动物危害较严重的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湖区5省的江滩地和洲滩地是钉螺主要栖息地。研究显示,高温季节钉螺停止繁殖,但泥土中是否具有繁殖活性的螺卵报道较少,而对土壤中钉螺螺卵以往较注重对土壤的筛取物进行镜下螺卵的检测,但此种方法如遇砂石质土壤因筛取杂物较多,不宜检测出虫卵,限制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田建国张小萍洪国宝彭丽霞黎桂福仲文江
关键词:高温
上海市流动人员疟疾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外来流动人员的疟疾抗体水平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以居住在上海市浦东、闽行2区6个镇的外来流动人员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调查,以本地户籍居民为对照。结果共调查流动人员2732人,IFA阳性率为3.81%,按来源地流行状况分组显示,各组间疟疾IF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来自高疟区IFA阳性率为8.10%,明显高于其它发病组(发病率<1/万);显示IFA阳性率与当地上报发病率基本一致。上海市本地居民IFA阳性率为1.36%与外来流动人口阳性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外来流动人员中阳性者主要集中在17~54岁和小学、初中学历且来沪居住时间短于5年人群。结论来自较高疟区的流动人员输入可能对低疟区的流行带来潜在威胁,应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员的疟疾监测。
张小萍蔡黎王龙英江西均林涛申惠国陆敬青王婉洋赵登学马杏宝洪国宝
关键词:疟疾血清流行病学IFA
上海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外来流动入口对上海市人群传播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简称“三病”)的潜在危害,从而预防和控制外源性“三病”在本市传播。方法:对外省市来沪居留3个月以上人员,进行“三病”血清免疫学检测,达到规定的阳性滴度时进行病...
张小萍祭黎洪国宝王龙英靳艳军江西均韩瑾南
关键词:外来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
文献传递
马来丝虫贵州株传代的实验观察
2003年
目的观察马来微丝蚴贵州虫株传代现象。方法分别用周期型马来丝虫贵州虫株f3 1和f2 5微丝蚴人工感染中华按蚊 ,在温度、相对湿度相同的条件下 ,观察幼丝虫在蚊体内发育情况。结果贵州虫株f3 1在感染中华按蚊后 2 4h解剖 ,仅在按蚊腹部和胃内可见脱鞘和未脱鞘的微丝蚴 ,第 2~ 9d未发现各期幼丝虫 ,经 6批次实验 ,结果相同。贵州虫株f2 5感染中华按蚊后 2 4h解剖 ,蚊胃内未发现微丝蚴 ,在胸部可见早期腊肠期 (L1)幼丝虫 ,第 2~ 9d解剖可见各期发育中的幼丝虫。结论贵州虫株f3 1马来微丝蚴经 6批次传代失败 ,可能与同一地方单一虫株的多次传代发生遗传突变有关。
洪国宝蔡黎江西筠竺慧慧
关键词:遗传突变中华按蚊微丝蚴
上海市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检疫效果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估上海市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简称"三病")检疫效果,为流动人员疾病监测与管理提供经验。方法收集各区(县)1994-2008年流动人员"三病"检疫、人员培训及质量控制等资料,并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等方法进行评估。结果 1994-2008年,全市累计检测外来流动人员326.55万人次,年平均受检人数占登记人数的8.30%。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61%、0.55%和0.12%。病原学追踪检测16796人,检出"三病"阳性50人,阳性率为0.30%。结论上海市流动人员"三病"检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加强监测和管理。监测重点为来自血吸虫病、疟疾疫区的流动人员,监测方式应以主动和被动监测相结合。
张小萍蔡黎靳艳军江西均朱民洪国宝邱倩雯王真瑜傅英华朱倩
关键词: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检疫
水样和粪便中蓝氏贾第鞭毛虫PCR检测被引量:3
2014年
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腹泻的一种重要机会性致病原虫。介水传播的贾第虫病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含有贾第虫的家畜、人和野生动物排泄物是地表水中贾第虫的主要污染源。世界范围内人群贾第虫的感染率为1%~30%12J,中国人群平均感染率为2.52%。
张小萍朱倩何艳燕蒋守富江莉张耀光王真瑜洪国宝
关键词: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基因检测水样粪便标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