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静

作品数:30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病理
  • 10篇脑膜
  • 8篇脑脊液
  • 7篇隐球菌
  • 7篇球菌
  • 7篇细胞
  • 7篇脑膜炎
  • 6篇免疫
  • 5篇新型隐球菌
  • 5篇细胞学
  • 5篇脑脊液细胞
  • 5篇脑脊液细胞学
  • 4篇隐球菌脑膜炎
  • 4篇神经系
  • 4篇神经系统
  • 4篇染色
  • 4篇中枢神经
  • 4篇中枢神经系统
  • 4篇肿瘤
  • 4篇病理特点

机构

  • 29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市级机...
  • 1篇江苏省老年医...

作者

  • 29篇沈静
  • 14篇朱海青
  • 10篇周金宝
  • 8篇梁为俭
  • 7篇张巧全
  • 4篇林兴建
  • 4篇余年
  • 2篇李作汉
  • 2篇王立
  • 2篇狄晴
  • 2篇肇毅
  • 2篇陈芷若
  • 2篇潘立群
  • 2篇张平
  • 1篇唐勇
  • 1篇李南云
  • 1篇王春宁
  • 1篇张承洁
  • 1篇徐进宇
  • 1篇朱海清

传媒

  • 8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医学检验进修...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现代电生理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医学信息(下...
  • 1篇国际感染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九次全国神...
  • 1篇第七届中华医...
  • 1篇江苏省第十七...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 (CNS)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总结分析 12 0例儿童CNS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并与成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儿童患者多急性起病 ,病程短 ,缺乏恶病质特征。小脑肿瘤 2 8例 (2 3.3% ) ,髓母细胞瘤 11例 (9.2 % )、颅咽管瘤 10例 (8.3% )、蛛网膜囊肿 2 0例(16 .8% )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8例 (6 .7% ) ,发病率均高于成年组 (均 P <0 .0 0 1) ;而脑膜瘤和神经鞘瘤各4例 (3.3% ) ,发病率明显低于成年组 (均 P<0 .0 0 1)。胶质瘤两组发病率相近 ,儿童组颞叶多见 ,多为 级 ,而成人组以额叶多见 ,多为 ~ 级。结论 儿童 CNS肿瘤类型以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蛛网膜囊肿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多见。
沈静朱海青梁为检张巧全周金宝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胶质瘤病理儿童
脊索瘤样脑膜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脊索瘤样脑膜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例脊索瘤样脑膜瘤患者进行观察,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脊索瘤样脑膜瘤在临床上可以伴有或不伴有Castleman综合征。以黏液样基质中有呈分叶状或条索状排列的肿瘤细胞为病理学特点,细胞质呈淡染或嗜酸性染色,部分细胞呈液滴状,分布于黏液样基质中,类似脊索瘤样细胞;肿瘤组织中亦可见由典型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细胞组成的区域。组织化学方法过碘酸雪夫染色呈阳性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上皮膜抗原、波形蛋白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阳性,细胞角蛋白、S-100蛋白呈灶性阳性反应,癌胚抗原表达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1%,35%肿瘤细胞p53蛋白表达阳性。结论脊索瘤样脑膜瘤为临床罕见的特殊类型脑膜瘤,通过临床病史、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明确诊断。预后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朱海青沈静张巧全梁为俭周金宝
关键词:脑膜瘤脊索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
脑电图对脑缺血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5
1994年
在当今CT和MRI时代,EEG仍是脑缺血诊断中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它具有一些影像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此外,对评估病情变化、鉴别皮层或皮层下损害、区分缺血病灶的新旧亦有参考价值。
陈芷若沈静
关键词:脑缺血脑电图CTNMR成像
全文增补中
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的检测及识别摘要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隐球菌的检测最佳方法。方法 :对 2 8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 ,应用瑞氏染色、阿利新兰染色 (Alcian Blue)、细胞计数器直观察、墨汁涂片等实验室方法检测、比较。结果 :瑞氏染色可在光镜下直接观察到隐球菌。阿利新兰对隐球菌有特异性 ,阳性率高 ,隐球菌被染成蓝绿色而背景的炎细胞不着色。墨汁涂片 ,假阳性率高 ,且涂片不均匀时 ,不易计数。结论 :我们通过实验证明 ,瑞氏染色法是一种首选的快捷便利的方法 ,瑞氏染色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时的脑脊液常规染色 ,并能同时检出隐球菌 ,可先于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当隐球菌少不能确定时 ,可做阿利新兰染色确诊 ;用细胞计数器精确计数 ,为临床病情判断及药物疗效提供依据 ;墨汁涂片易受涂片不均匀、杂质污染等影响 ,可造成计数不准确 ,故我们不主张采用。脑脊液中隐球菌的检出率低 ,我们认为另一原因与对隐球菌识别的经验不足有关 ,有些固缩的隐球菌似淋巴细胞大小 ,染色深 ,不易与红、白细胞区别 ,我们建议瑞氏染色片应保持潮湿时观察 ,并用阿利新兰染色鉴别。
沈静梁为俭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瑞氏染色脑脊液隐球菌脑膜炎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咬肌肌电图研究及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咬肌EMG检测在运动神经元病(MN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MND患者均进行常规EMG检测,包括上肢、下肢、胸锁乳突肌及咬肌,测定自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UP)的多相波、时限及波幅,募集相。比较患者咬肌EMG与胸锁乳突肌EMG相关性及差异。结果:咬肌EMG病变程度与胸锁乳突肌EMG比较,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和波幅异常表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多相波、募集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时限增宽幅度分别为66.44%、58.8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ND患者咬肌EMG检查所见异常表现与胸锁乳突肌EMG检测的异常表现具有可比性,在MND患者伴有颈椎病,尤其是患有高颈段颈椎病时,进行咬肌EMG的检查更具有鉴别诊断的积极意义。
张承洁陈芷若沈静管青山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咬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
异位脉络丛癌(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介绍脉络丛乳头状癌的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一例脉络丛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要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脉络丛乳头状癌的组织学形态特点:由柱状上皮围绕毛细血管、纤维组织所形成的乳头样结构。瘤细胞有异型,可见核分裂相。免疫组化示细胞角蛋白(CK)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及波形蛋白(Vimentin)灶性阳性,上皮膜抗原(EMA)、突触素(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微丝(NF)及均为阴性。Ki67:>20%。PAS染色阴性。结论脉络丛乳头状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其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常需与室管膜瘤、转移癌及乳头瘤型脑膜瘤鉴别。
朱海青沈静周金宝张巧全梁为俭
关键词:免疫组化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的45例CNM患者的脑脊液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有无合并影响机体免疫力相关基础疾病,分为有基础疾病组和无基础疾病组,分析比较...
余年沈静林兴建
脑膜癌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及脑脊液(CSF)细胞学资料和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临床特点:头痛123例(86.62%),头晕19例(13.38%),发热26例(18.31%),视物模糊10例(7.04%)。CSF检查及免疫标记:全部患者CSF中均发现癌细胞;癌细胞上皮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CK)(+),CD14(-),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其中99例(69.72%)CK低分子(+)、高分子(-),诊断为转移性腺癌;33例(23.24%)CK高分子(+)、CK低分子(-),诊断为转移性鳞癌;10例(7.04%)CK高分子(+)、CK低分子(+),考虑为腺鳞癌。105例找到原发灶,其中67例(47.18%)确诊为肺癌;23例(16.20%)在消化道内找到原发灶;9例(6.34%)为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肝癌各1例。另有37例(26.06%)未找到原发灶。诊断明确的患者中,15例失访,另90例中有82例(91.11%)于确诊后3~14个月死亡。未找到原发灶的患者中,有6例失访,另31例中有28例(90.32%)在确诊后2~13个月内死亡。结论脑膜癌病患者以头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伴有发热及视物模糊。CSF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的主要依据,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可以确定转移癌细胞。脑膜癌病患者预后较差。
朱海青王春宁沈静周金宝张巧全梁为俭
关键词:脑膜癌病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
脉络丛癌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介绍脉络丛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对1例脉络丛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进行探讨。结果脉络丛癌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呈现由柱状上皮围绕毛细血管、纤维组织所形成的乳头样结构;肿瘤细胞呈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以及波形蛋白呈灶性阳性反应,上皮细胞膜抗原、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神经微丝等均呈阴性反应;Ki-67标记指数〉20%;过碘酸雪夫染色阴性。结论脉络丛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检测结果,须与乳头型室管膜瘤、转移癌及乳头型脑膜瘤相鉴别。
朱海青沈静周金宝
关键词:脉络丛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对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意义
2001年
目的 探讨肌营养不良蛋白在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对 12例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DMD)患者及 5例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 (BMD)患者的肌组织中肌营养不良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 ,并用 6例非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肌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对照组 6例肌组织标本中均可见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 ,其阳性染色勾画出肌细胞的边界 ,胞核及胞浆呈阴性。在 DMD中有 10例 (83.33% )肌细胞膜肌营养不良蛋白不表达。BMD中 3例 (6 0 % )可见沿肌细胞膜分布的不连续斑片状弱阳性染色。结论 肌营养不良蛋白的缺失或异常表达 ,是 DMD/ BMD型较为特异的改变。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肌组织中肌营养不良蛋白的表达 ,可为 DMD/
朱海青沈静周金宝狄晴李作汉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肌营养不良蛋白免疫组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