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鹏宇

作品数:10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气候
  • 3篇气候特征
  • 3篇雷达
  • 3篇暴雨
  • 3篇渤海海域
  • 3篇值模拟
  • 2篇中尺度
  • 2篇数值模拟
  • 2篇飑线
  • 2篇雷达回波
  • 2篇回波
  • 1篇对流复合体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雷达
  • 1篇多普勒雷达资...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复...
  • 1篇中尺度特征
  • 1篇三维变分
  • 1篇三维变分同化

机构

  • 10篇解放军理工大...

作者

  • 10篇汤鹏宇
  • 10篇何宏让
  • 6篇阳向荣
  • 2篇王亚华
  • 1篇张云
  • 1篇钱贞成
  • 1篇强学民

传媒

  • 2篇气象科学
  • 2篇第30届中国...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第29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普勒雷达观测在北京7.21暴雨数值模拟中的三维变分同化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基于背景误差的特征长度理论,研究调整背景误差水平分辨率对多普勒雷达资料三维变分同化的影响。首先利用NMC方法针对暴雨落区统计不同水平分辨率的背景误差协方差,分析两种不同分辨率的背景误差的结构特征,研究水平分辨率对背景误差特征长度的影响。将其应用于雷达资料同化中,研究背景误差水平分辨率变化对雷达资料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背景误差水平分辨率由27 km提高到3 km时,在大气低层体现出更细致的动力场信息,其动力场水平特征长度按水平分辨率的二次根递减,而温度场与水汽场水平特征长度变化不明显。在将不同分辨率的背景误差用于三维变分同化时,更高分辨率的背景误差可以在分析场增量中体现更细致的中小尺度信息,能够明显改善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同化效果,并在随后的暴雨数值模拟中雨量及其分布形态更接近实况。
汤鹏宇何宏让钱贞成缪子青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资料三维变分同化
华南前汛期降水与ENSO关系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57-2004年全国760站4-6月逐日降水资料和英国Hardly环流中心整编的1957-2004年全球海温格点资料,用SVD方法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与ENSO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赤道东太平...
汤鹏宇何宏让强学民阳向荣王亚华
关键词:降水异常环流形势海表温度南方涛动
文献传递
舟曲“8·8”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研究
本文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发生在2010年8月7-8日的舟曲“8·8”泥石流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和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由高空短波槽、东风倒槽、低涡切变线...
何宏让汤鹏宇李安泰
关键词:暴雨天气触发机制中尺度特征
文献传递
渤海海域海雾特征及生消机理分析研究
利用2000-2010 年逐3 小时一次的常规报文资料和2.5°×2.5°的NCEP 月平均场再分析资料,统计了渤海海域海雾的逐年雾日频数与逐月雾日频数,分析得到了海雾发生频率的月份和时段分布情况以及发生时各气象要素的临...
汤鹏宇何宏让阳向荣
关键词:气候特征
文献传递
2014年3月广东一次飑线过程观测及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对2014年3月31日广东省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观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飑线发生在强低空垂直风切变和"上干下湿"的水汽垂直分布的环境条件下。在强盛阶段,飑线上的对流单体多表现为强降水超级单体,有明显的有界弱回波区(BWER)和回波悬垂结构。飑线前沿有明显阵风锋,后侧有弱回波通道,弱回波通道和后侧入流急流(RIJ)相对应,RIJ维持时间较长,对"弓"形回波的形成、地面大风、飑线的维持和快速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分析表明:在减弱阶段飑线移入残留的冷池中,冷池得到加强,此时西南暖湿气流加强,飑线二次发展。成熟飑线的三维结构表现为低层为2支入流、高层为2支出流,且前侧出流速度较快,使得气流倾斜上升,容易形成悬挂回波和弱回波区(WER)。后侧入流下部(600 h Pa高度层以下)的辐散下沉气流是地面大风形成的原因。对流两侧的"涡旋串"(Vortex bunch)对冷暖空气加速入流、对流发展强度和高度以及对流的长时间维持有很大的作用。
缪子青何宏让白仕刚汤鹏宇
关键词:飑线数值模拟雷达回波
渤海海域海雾特征及生消机理分析研究
汤鹏宇何宏让阳向荣
关键词:气候特征
一次飑线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及环境条件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利用常规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4年3月30—31日广东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飑线发生的环流背景、环境特征、不稳定条件、垂直风切变等及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过程发生在中高纬地区稳定的阻塞形势下,从四川盆地东移的高空槽和低涡切变线是造成广东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2)低空急流水汽输送、低层强水汽辐合、强低空垂直风切变和上干下湿的水汽垂直分布为飑线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热力和动力条件。(3)强盛阶段飑线具有明显的阵风锋和弱回波通道,速度图上飑线北端为强的气旋式切变,南端为弱的反气旋式切变,在"弓形"回波顶点处有强的速度辐合。飑线内部后侧为一支倾斜向下的冷空气入流,前沿是一支沿冷空气爬升的暖空气入流。(4)在"弓形"回波顶部后侧长时间维持着向后倾斜的后侧入流急流RIJ(Rear Inflow Jets),RIJ对"弓形"回波的形成、地面大风和飑线的维持和快速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缪子青何宏让张云汤鹏宇白仕刚
关键词:飑线环境场特征雷达回波垂直风切变弓形回波
北京“7·21”特大暴雨中的干侵入分析研究被引量:24
2015年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V3.2模拟分析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与中尺度系统特征,并结合干侵入理论分析了暴雨过程中的干冷空气活动及其对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北一带剧烈交汇的天气形势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碍了高空槽东移,使北京地区的降水过程维持较长时间。暴雨过程伴随着明显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活动,MCC的持续活动与降水中心在时空上具有一致性。WRF模式对暴雨过程有较好的模拟能力,降水发生之前的24 h内不断有来自35°N对流层顶附近的高位涡、低湿的干冷空气,沿着倾斜向北向下的路径侵入大气中低层39°N附近的700 h Pa高度。干侵入在降水开始前24 h到降水前10 h强度变化不大,随后略有减弱,在降水开始之后迅速减弱消失。干侵入对暴雨的影响主要通过在降水开始前及降水初期影响北京地区的大气热力与动力环境来完成。干侵入可以增大暴雨落区大气的位势不稳定,为对流发展储备充沛的对流有效位能,为MCC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同时,干侵入增大了大气中低层的气旋性涡度,有利于中低层空气辐合上升运动,是引发北京地区局地的强对流天气,如MCC及其伴随的暴雨过程可能的触发机制。
汤鹏宇何宏让阳向荣严玉祥王亚华缪子青
关键词:暴雨分析数值模拟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干侵入
大连海雾特征及形成机理初步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利用2000~2010年逐3 h一次的常规报文资料和2.5°×2.5°的NCEP月平均场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大连海雾发生时各种大气环境要素特征,确定有利于海雾生成的环境要素条件,并以此讨论海雾的成因和性质。同时,统计分析了大连海雾的年际变化与季节特征,对造成大连海雾异常偏多与偏少时的环流形势与水汽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海雾生消的环流形势和海雾的水汽来源,以及海雾的性质成因。结果表明,大连海雾多发于春夏2季,其中尤以5~7月为海雾多发期,而在秋冬季很少发生。海雾主要出现于下半夜至上午前(从02点到11点),其中清晨05~08时最多,其消散一般在上午日出之后。风速在2~8 m/s之间的偏东风或偏南风最有利于大连海雾的发生。当预报海雾发生时,T-Td>0.6℃时,判断能见度>300 m;T-Td>1.1℃时,能见度一般>500 m;T-Td>2.1℃时,能见度>800 m。海雾在1 008 hPa时发生频次达到一个峰值,当气压<995 hPa和>1 030 hPa时,基本上没有海雾的生成。大连海雾多为平流雾,海雾的年际变化是大气环流变化的结果,海雾发生频数与副高西侧的偏南季风气流相关,当副高增强时,西南季风气流可以直接将热带洋面的水汽输送至大连地区,这样的平流水汽遇到冷的下垫面时,在大连海域形成海雾。
汤鹏宇何宏让阳向荣
关键词:统计特征
渤海海域海雾特征及生消机理分析研究
利用2000-2010年逐3小时一次的常规报文资料和2.5°×2.5°的NCEP月平均场再分析资料,统计了渤海海域海雾的逐年雾日频数与逐月雾日频数,分析得到了海雾发生频率的月份和时段分布情况以及发生时各气象要素的临界特征...
汤鹏宇何宏让阳向荣
关键词:气候特征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