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臻燊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3篇发光
  • 3篇BPY
  • 2篇光致
  • 2篇光致发光
  • 2篇RU
  • 1篇电子转移
  • 1篇色氨酸
  • 1篇组氨酸
  • 1篇猝灭
  • 1篇光诱导
  • 1篇光诱导电子转...
  • 1篇发光猝灭
  • 1篇复合膜
  • 1篇氨酸
  • 1篇SDS
  • 1篇TATP
  • 1篇TRI
  • 1篇CU
  • 1篇DNA
  • 1篇DPPZ

机构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江臻燊
  • 2篇李红
  • 1篇陈琳琳
  • 1篇刘俊辰
  • 1篇甘桂莲
  • 1篇陈敏健

传媒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DNA、氨基酸、铜(Ⅱ)离子调控[Ru(bpy)3]2+和[Ru(bpy)2(tatp)]2+的发光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多吡啶钌(Ⅱ)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质、独特的光物理活性和分子识别功能,已被应用于DNA分子光开关、生物传感器等领域。本论文选择了两种多吡啶钌(Ⅱ)配合物[Ru(bpy)3]2+和[Ru(bpy)2(tatp)]2+(...
江臻燊
关键词:组氨酸色氨酸光致发光
乙醇/Tris-水中Cu(Ⅱ)对SDS和DNA增强[Ru(bpy)_2(dppz)]^(2+)光致发光的调控被引量:4
2013年
应用荧光光谱、荧光显微镜和伏安法研究了乙醇/水体系中Cu(Ⅱ)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鱼精DNA增强[Ru(bpy)2(dppz)]2+(bpy=2,2′-联吡啶,dppz=邻联二吡啶[3,2-a:2′,3′-c]吩嗪)光致发光的调控。结果表明,在乙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水(V乙醇∶VTris=1∶5)体系中,DNA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均能增强[Ru(bpy)2(dppz)]2+的光致发光,其与[Ru(bpy)2(dppz)]2+间的键合常数分别为5.5×105和4.2×102L.mol-1;Cu(Ⅱ)离子能通过DNA和SDS介导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淬灭乙醇/水溶液中[Ru(bpy)2(dppz)]2+的光致发光,DNA介导的Stern-Volmer淬灭常数为2.0×105L.mol-1,远远大于SDS介导的淬灭常数(9.0×103L.mol-1)。此外,结合SDS、DNA和Cu(Ⅱ)对[Ru(bpy)2(dppz)]2+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乙醇/Tris-水中Cu(Ⅱ)对SDS和DNA增强[Ru(bpy)2(dppz)]2+光致发光的调控机理。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DNA嵌入剂的发光和淬灭机制,为生物分子光开关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陈琳琳刘俊辰江臻燊甘桂莲李红
关键词:DNA光致发光
DNA介导复合膜中[Ru(bpy)_3]^(2+)与Cu(Ⅱ)间光诱导电子转移
2013年
由于DNA与[Ru(bpy)3]2+(bpy=2,2′-联吡啶)及Cu2+间的静电作用,用自铸膜法在铟锡氧化物(ITO)上制备了橙红色[Ru(bpy)3]2+-DNA-Cu2+复合膜,并应用稳态和暂态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和DNA介导的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研究。结果表明,[Ru(bpy)3]2+-DNA-Cu2+复合膜(摩尔比为10∶20∶1)呈现了明显的吸收特征峰(450nm)和发射峰(λem=595nm),发光呈单指数衰减,发光寿命为188.6ns,Cu2+通过DNA介导PET机制猝灭[Ru(bpy)3]2+发光,猝灭常数为6.94×103L·mol-1,猝灭速率常数为3.80×1010 L·mol-1·s-1;复合膜中Cu2+摩尔比(10倍)的增大使发射峰蓝移了11nm,吸收和发射强度衰减至消失,Cu2+通过静态猝灭机制削弱[Ru(bpy)3]2+发光。此外,对比于溶液和复合膜中Cu2+对[Ru(bpy)2(tatp)]2+-DNA(tatp=1,4,8,9-四氮三苯)的发光调控,Cu2+仅能因静电作用猝灭复合膜中[Ru(bpy)3]2+的发光。
江臻燊陈敏健李红
关键词:复合膜发光猝灭光诱导电子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