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影像
  • 7篇X线
  • 7篇磁共振
  • 6篇肿瘤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影像特点
  • 5篇放射摄影
  • 4篇影像学
  • 4篇乳腺
  • 4篇瘤样
  • 4篇放射摄影术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肿瘤样钙质沉...

机构

  • 18篇太和医院
  • 8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28篇桑玲
  • 21篇母华国
  • 9篇陈平有
  • 7篇陈伦刚
  • 7篇徐霖
  • 5篇武谦
  • 5篇陈平友
  • 4篇王忠平
  • 4篇刘超
  • 4篇魏万清
  • 4篇戴山霞
  • 3篇陈学强
  • 3篇张海波
  • 3篇周选民
  • 3篇李丹
  • 3篇李丹
  • 3篇陈海波
  • 2篇胡丽
  • 2篇杨涛
  • 2篇仇俊华

传媒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CT理论与应...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9中华...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0
  • 1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足口病的临床及胸部X线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及胸部X线表现。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为HFMD的38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FMD的临床主要特点是持续发热,口腔、手足部掌面及肛周多发性疱疹。胸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强5例(13.2%),支气管肺炎或肺炎28例(73.7%),肺水肿2例(5.3%),无明显异常3例(7.9%)。肺部病变出现早,变化快,发病后2~4d达到高峰,多数在1周左右吸收消散。肺部改变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HFMD的胸部X线表现可反映其病情变化,对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母华国陈平有桑玲武谦张海波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手足口病肺疾病
手足口病肺部并发症的X线诊断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肺部并发症的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HFMD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住院确诊为HFMD的患儿46例,对其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6例中,男27例,女19例...
母华国桑玲武谦张海波徐霖
文献传递
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病理分期与睡眠质量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病理分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226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睡眠质量的评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病理分期采用Gleason评分系统,临床分期依据TNM系统。结果PSQI平均得分为(8.3±6.2)分;睡眠质量差的102例(44.9%),不同年龄段(60-69岁88例,70-79岁82例,80岁及以上56例)患者PSQI得分、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中高分化组82例,中分化组74例,低分化组70例,不同Gleason分级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leason分级(高分化组82例,中分化组74例,低分化组70例)患者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中临床分期Ⅰ期63例,Ⅱ期69例,Ⅲ期41例,Ⅳ期有53例,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PSQI得分、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李丹母华国桑玲汤显斌
关键词:前列腺癌老年病理分期睡眠质量
CR影像质量控制因素
目的:通过控制影响照片质量的因素,提高照片质量。方法:材料和方法AGFA ADC compactplus扫描机
戴山霞周选民桑玲
文献传递
红髓型脾脏错构瘤的MSCT影像表现特点
2014年
目的:探讨红髓型脾脏错构瘤(SH)的MS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红髓型SH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3例均为单发,共13个病灶,直径4.6~10.5 cm。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者9例,境界不清,呈稍低密度者4例,境界清楚,病灶内均无脂肪成分及钙化,坏死和囊变少见。增强后平扫呈等密度的9例病灶呈不均匀性斑片状轻度强化,平扫呈稍低密度的4例病灶呈不均匀性斑块状明显强化,随时间延迟所有病灶均呈渐进性均匀强化。延迟期病灶密度接近或等于周围正常脾实质的密度,其中误诊为脾脏血管瘤、恶性肿瘤各1例。结论:脾脏错构瘤不同于其他器官的错构瘤,有其自身特点:病灶内常无脂肪成分及钙化灶,当发现脾内单发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肿块,增强后病灶呈弥漫性不规则,不均匀性斑片状或斑块状强化,且随时间延迟呈渐进性均匀强化等特征时,应首先考虑脾脏错构瘤,且多为红髓型。
母华国桑玲魏万清王忠平陈平友陈伦刚刘超
关键词:脾脏错构瘤X线计算机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BMFH 13例,9例行CT检查,其中行增强扫描3例;6例行MRI检查,其中行增强扫描2例;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分析原发性BMFH的CT和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对照。结果:13例中,长骨骨端11例,长骨骨干1例,髂骨1例。骨质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其中6例病灶边缘有轻度骨硬化,7例骨质破坏区间夹杂粗细不等的骨嵴,骨膜反应1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13例均见超过骨破坏范围的软组织肿块,钙化1例;T1WI表现为等或等低信号,T2WI为等高或混杂高信号。CT、MRI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BMFH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的病理特点,对术前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陈平有母华国桑玲仇俊华
关键词:骨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CT影像特点与病理对照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CT影像及病理资料,CT平扫10例,增强扫描9例。结果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32-79岁,平均53.4岁,其中8例无任何临床症状,由B超体检发现,仅2例有与脾脏增大相关的轻微临床症状。10例均为单发,共10个病灶,直径3.2-6.6 cm,CT平扫所有病灶均为囊性低密度灶,境界清楚8例,不清楚2例,其中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分隔的病灶有6例,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海绵状淋巴管瘤,另外4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的病灶,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均匀、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囊状淋巴管瘤。10例中误诊为脾脏囊肿1例。结论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少见,成年人发病率明显高于儿童,患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其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有关,海绵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的分隔,增强后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无强化;囊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较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密度均匀。
母华国李丹桑玲王忠平陈平友陈伦刚魏万清刘超徐霖
关键词:脾脏淋巴管瘤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腹部寄生胎中的诊断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 T三维重建(3D )在腹部寄生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腹部寄生胎患者的临床及C T影像资料,15例均行64层螺旋C T平扫及三维重建。结果15例中,女性9例,男性6例,年龄1个月10天~60岁。肿块位于腹膜后8例,腹腔内7例。C T 横断面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境界清楚,内见轴骨系统、脂肪密度、软组织密度等结构,邻近组织脏器受压、移位,肠管积气。冠状面及矢状面最大密度投影(M IP )清晰显示肿块内脊椎骨、四肢骨及肋骨等骨性结构,容积再现(V R )完整显示寄生胎内骨性结构全貌。结论64层螺旋C T 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真实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可作为腹部寄生胎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母华国桑玲陈海波陈平友陈伦刚刘超王忠平
关键词:寄生胎三维重建体层摄影术
Ⅰ型Madelung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CT、MRI影像特点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Ⅰ型Madelung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CT、MRI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Ⅰ型Madelung综合征1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CT、MRI影像表现,CT平扫5例,MRI平扫10例。结果15例中女性6例,男性9例。男性均有酗酒史,伴酒精性肝硬化,女性有代谢障碍性疾病,其中糖尿病2例,高血压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高尿酸血症1例。临床上均表现为颈部对称性增粗,女性主要位于双侧后项部,男性主要位于双侧颈部、项部、肩背部及上胸部。CT均显示皮下及肌间隙内均一脂肪密度,呈弥漫性、对称性分布,边界不清,无包膜,无肿块,无钙化,内可见索条状纤维分隔,邻近肌肉受压、移位、萎缩、变细。MRI显示病变区均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压脂序列均呈低信号。结论Ⅰ型Madelung综合征为男性发病,女性发病罕见,脂肪组织的异常沉积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病变范围比较局限,主要累及后颈部,而男性患者范围广泛,主要累及颈部、项部、肩背部及上胸部。
母华国桑玲李丹魏万清杨涛陈学强陈伦刚徐霖
关键词:脂肪瘤样病磁共振成像
侵犯多个足关节骨骼的腱鞘巨细胞瘤一例
2004年
母华国徐霖桑玲傅秋明
关键词:足内翻腱鞘巨细胞瘤骨骼包块外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