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64层螺旋C T三维重建(3D )在腹部寄生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腹部寄生胎患者的临床及C T影像资料,15例均行64层螺旋C T平扫及三维重建。结果15例中,女性9例,男性6例,年龄1个月10天~60岁。肿块位于腹膜后8例,腹腔内7例。C T 横断面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境界清楚,内见轴骨系统、脂肪密度、软组织密度等结构,邻近组织脏器受压、移位,肠管积气。冠状面及矢状面最大密度投影(M IP )清晰显示肿块内脊椎骨、四肢骨及肋骨等骨性结构,容积再现(V R )完整显示寄生胎内骨性结构全貌。结论64层螺旋C T 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真实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可作为腹部寄生胎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目的:评估"双低"(低管电压与低碘量)技术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中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将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PAE)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行CTPA检查(n=35)。A组:管电压120 k Vp、对比剂40m L(碘浓度350 mg I/m)、注射速率4 m L/s;B组:管电压100 k Vp、对比剂35 m L(碘浓度300 mg I/m)、注射速率3.5 m L/s;C组:管电压80 k Vp、对比剂30 m L(碘浓度270 mg I/m)、注射速率3 m L/s。三组均开启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A组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B、C两组采用ASIR技术重建。记录每例患者的对比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在轴位图像测量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的CT值。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来比较3组的辐射剂量、碘量、图像质量的主观及客观评价等指标。结果:A、B、C三组分别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背景噪声、SNR、CNR及主观评价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ED分别降低了38.09%、51.99%;A组接受碘量分别高于B组25%和C组42.14%。结论:管电压80 k Vp、对比剂30 m L(碘浓度270 mg I/m L)、注射速率3 m L/s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图像质量既满足诊断,又降低辐射剂量和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