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芳

作品数:72 被引量:49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肿瘤
  • 10篇用药
  • 10篇中药
  • 7篇用药监护
  • 7篇中医
  • 6篇新型冠状病毒
  • 6篇学成
  • 6篇用药规律
  • 6篇疗效
  • 6篇化学成分
  • 6篇冠状
  • 6篇冠状病毒
  • 6篇病毒
  • 5篇药理
  • 5篇雷公藤
  • 5篇肺炎
  • 4篇药师
  • 4篇药物
  • 4篇饮片
  • 4篇数据挖掘

机构

  • 6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武汉大学
  • 9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儿科研究...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市肛肠医...
  • 2篇北京医院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药理学会
  • 2篇北京中医药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72篇柳芳
  • 29篇张相林
  • 10篇陈灵
  • 7篇贾立群
  • 7篇鞠海
  • 7篇刘建勋
  • 6篇陈文倩
  • 6篇赫军
  • 6篇娄彦妮
  • 5篇李朋梅
  • 5篇马秉智
  • 4篇赵铁
  • 4篇高增平
  • 4篇吴金虎
  • 4篇宋红艳
  • 3篇王晓雪
  • 3篇毛敏
  • 3篇王晓霞
  • 3篇覃旺军
  • 3篇夏杨

传媒

  • 1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0篇中国实验方剂...
  • 9篇中国药房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成药
  • 3篇中南药学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肿瘤药学
  • 2篇中国药物评价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天津中医药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18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1种干预措施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奇正消痛贴,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双氯芬酸钠片,玻璃酸钠,针灸疗法,氨基葡萄糖片(胶囊),玻璃酸钠+针灸疗法,玻璃酸钠+中药熏洗法(饮片),玻璃酸钠+倍他米松,玻璃酸钠+臭氧,针灸+内服中药(饮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F)、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Pubmed数据库,按纳入标准收集比较11种干预措施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3.3.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纳入26项研究,共计3 484例患者。均为双臂研究,研究总臂数为54。网状Meta分析显示:11种干预措施均有效改善了膝骨关节炎的发生,疗效排第1位的是玻璃酸钠+臭氧疗法,其次是奇正消痛贴,依次类推,氨基葡萄糖胶囊疗效最差,这11种干预措施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分析结果可知,玻璃酸钠+臭氧疗法、奇正消痛贴、双氯芬酸钠片有效性相对好于其他干预措施,但由于纳入研究较少,受研究方法学质量限制,其药物疗效还需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RCT进一步证据验证。
孙利昆张迅杰刘志燕刘志燕田华田华张相林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疗效评价
LC-MS/MS法测定抑郁症患者晨尿中9种氨基酸类内源性物质的浓度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建立测定人体尿液中5-羟基吲哚乙酸、谷氨酰胺、马尿酸、庚二酸、脯氨酸、酪氨酸、色氨酸、酪胺、缬氨酸浓度的方法。方法:采集抑郁症患者的晨尿,加入内标可的松,以乙腈处理后取上清液进行浓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LC-MS/MS)进行分析。色谱柱为XTerra RP18;流动相A相为0.1%乙酸-水,流动相B相为0.1%乙酸-乙腈(梯度洗脱);柱温为40℃;流速为0.45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多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定量分析,5-羟基吲哚乙酸、谷氨酰胺、马尿酸、庚二酸、脯氨酸、酪氨酸、色氨酸、酪胺、缬氨酸和内标可的松在正离子模式下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质荷比(m/z)192.2→146.1、147.2→130.0、180.1→105.1、161.1→125.2、116.1→70.2、205.2→188.2、138.2→121.1、182.0→123.0、118.2→72.1、361.2→163.0。结果:5-羟基吲哚乙酸、谷氨酰胺、缬氨酸、庚二酸、脯氨酸、酪胺的检测质量浓度范围为10.00~3 200 ng/mL(r=0.993 8~0.998 9,n=6),定量下限为10 ng/mL;色氨酸、酪氨酸、马尿酸的检测质量浓度范围为1 600~51 200 ng/mL(r=0.999 2~0.999 7,n=6),定量下限为1 600ng/mL,准确度试验结果为86.29%~98.65%(n=6),日内、日间精密度试验的RSD均不高于14.65%(n=6),基质效应的CV为6.18%~14.37%(n=6),提取回收率为86.21%~98.14%(n=6),稳定性试验的RE均<14.71%(n=3~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人体内上述9种物质的浓度。
宋红艳夏敬胜纪刚剑任章焘张相林柳芳陈灵
关键词:抑郁症患者
白藜芦醇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新生大鼠认知功能及SIRT1/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新生大鼠认知功能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和白藜芦醇低、高剂量组(30、60mg/kg),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其余各组大鼠采用Rice法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各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相应药物,连续给药6周。采用水迷宫实验分析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记录给药1、3、6周后的逃避潜伏期和给药6周后的穿台次数。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给药6周后的脑组织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组织CA1区内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及其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和SIRT1/NF-κB通路相关蛋白SIRT1、磷酸化NF-κB(p-NF-κB)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给药1、3、6周后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给药6周后的穿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脑组织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5),海马组织CA1区内Bax、Caspase-3、p-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强,Bcl-2、SIRT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低、高剂量组大鼠给药1、3、6周后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给药6周后的穿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脑组织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海马组织CA1区内Bax、Caspase-3、p-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cl-2、SIRT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且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新生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可能与SIRT1/NF-κB信号通路有关。
陈灵张相林张相林柳芳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白藜芦醇核转录因子ΚB新生大鼠
我院门诊雷公藤多苷片的使用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雷公藤多苷片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我院门诊2012年6月-2014年5月雷公藤多苷片使用数据,利用Excel软件对雷公藤多苷片的处方情况、患者年龄、科室分布及诊断进行数据分类整理。结果:我院门诊雷公藤多苷片自2012年6月以来使用比较稳定,平均每年有4 600张处方,患者年龄跨度较大(11~90岁以上),主要在风湿免疫科使用,构成比为52.11%,其次是中医风湿科(20.62%)、皮肤病与性病科(18.15%)、肾内科(3.52%)和中西医结合心内科(1.77%),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风湿性多肌痛、骨质疏松和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结论:雷公藤多苷片作为免疫抑制剂临床使用广泛,患者年龄跨度较大,但其安全范围较窄,应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
柳芳鞠海苗颖张相林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片合理用药安全性
信迪利单抗致白癜风样色素脱失1例及文献复习
2022年
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其配体(PD-1 ligand,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随着临床的广泛使用,其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也不断增多,涉及到皮肤、内分泌、呼吸等多个系统。其中PD-1抑制剂引起的白癜风样色素脱失(Vitiligo-like depigmentation,VLD)多发生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发生率为3.4%~25.7%^([1-2]),而在其他肿瘤中属罕见事件。
于志媛娄彦妮贾立群张中华屈俊柳芳
关键词:白癜风色素脱失
藤梨根的化学成分研究(Ⅱ)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藤梨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藤梨根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苯丙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绿原酸(1)、隐绿原酸(2)、新绿原酸(3)、3-O-香豆酰奎宁酸(4)、咖啡酸(5)、反式对羟基桂皮酸(6)、秦皮甲素(7)、东莨菪素(8)、东莨菪苷(9)和异秦皮苷(10)。结论化合物1~4、6、8~10为首次从猕猴桃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赫军马秉智王晓雪柳芳覃旺军张相林赵铁
关键词:藤梨根水提取物苯丙素
蛾眉蕨贯众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蛾眉蕨贯众的化学成分,以期阐明蛾眉蕨贯众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及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首次从蛾眉蕨贯众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去甲氧基荚果蕨素(1)、5,7,3'-三羟基-6,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2)、豆甾-4-烯-3,6-二酮(3)、坡那甾酮A(4)。结论化合物1、2、3、4均为首次从蛾眉蕨贯众中分离得到。
柳芳马秉智高增平
关键词:贯众化学成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防治肿瘤治疗所致皮肤损伤的用药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对外用、内服中药分别从使用频次、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统计,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5篇,涉及方剂120首。其中,外用方剂94首,涉及中药15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为黄柏、当归、红花、黄芪、紫草;内服方剂26首,涉及中药11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为当归、甘草。外用中药中,清热药所占比例最大(33.24%);内服中药中,补虚药所占比例最大(32.78%)。外用和内服中药中,使用频次均以寒性者最多,分别占47.52%和40.73%;以归肝经者最多,分别占21.29%和19.27%。外用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味依次为苦、辛、甘,三者共占89.74%,内服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味依次为甘、苦、辛,三者共占90.82%。外用和内服中药均可得到三个聚类方,外用中药得到23对药物组合,内服中药得到15对药物组合。结论临床使用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时,外用、内服中药均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为主。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可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
段为彬柳芳刘洁赵薇赵许杰
关键词:皮肤损伤肿瘤中药聚类分析
苦杏仁炮制品的煎煮方法探讨被引量:5
2020年
2015版《中国药典》记载苦杏仁生品入煎剂宜后下,而对于其炮制品炒苦杏仁是否需要后下未见说明。通过调查12家医院炒苦杏仁的使用情况发现,33.3%后下,梳理历代文献和《中国药典》发现存在演变过程。综述现代研究后药师建议,炒苦杏仁入煎剂时也应后下,以进一步杀酶保苷,减少苦杏仁苷的损失,减少苦杏仁苷的异构体转化,保证疗效,降低毒性。
赵国英柳芳樊璐洁赵引利蓝鲜艳
关键词:苦杏仁苷
TP方案诱发癫痫发作1例
2020年
紫杉醇注射液和顺铂注射液均偶见癫痫发作的相关报道,但尚无紫杉醇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TP方案)诱发癫痫发作的案例报道。本文通过报道1例TP方案导致癫痫发作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为:顺铂注射液给药过程中水化引发血清钠、钾降低,使脑内钠、钾等离子通道异常,膜电位改变,增加癫痫发作的敏感性;加之微量紫杉醇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具有癫痫发作的隐患。在临床应用中应进行用药监护,做好电解质监测和预防。
赵引利柳芳贾立群娄彦妮
关键词: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注射液癫痫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