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嘉新

作品数:19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语言文字
  • 7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翻译
  • 7篇文学
  • 3篇译本
  • 3篇跨界
  • 3篇翻译研究
  • 3篇比较文学
  • 2篇译介
  • 2篇英文
  • 1篇当代翻译理论
  • 1篇当代中国城市
  • 1篇当下
  • 1篇对译
  • 1篇学术
  • 1篇译介活动
  • 1篇译介研究
  • 1篇译史
  • 1篇译文
  • 1篇译学
  • 1篇译学词典
  • 1篇译者

机构

  • 12篇同济大学
  • 4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作者

  • 16篇林嘉新
  • 4篇陈琳
  • 1篇冯正斌

传媒

  • 4篇海外英语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外语教学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外语与翻译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东方翻译
  • 1篇翻译论坛
  • 1篇中国英汉语比...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汉学家华兹生的汉学译介活动考论被引量:3
2017年
华兹生是当代美国汉学界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翻译家之一。其译介的汉学典籍多达28部,部分译文还被收入其他汉学英译选集中,成为翻译经典,译介成果斐然。其译文也得到了西方学界的认可,多次获得各类翻译奖项,并受到西方诗人、汉学家与翻译家的高度评价,为当代汉学西传做出了杰出贡献,也对西方汉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华兹生对中国文化典籍的译介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经典案例,对其译介活动及成功经验的考察,有助于启迪我们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理性思考,加深我们对文化外译本质属性的认识。
林嘉新
关键词:汉学译介
从世界文学角度重读《骆驼祥子》的两个译本被引量:8
2015年
《骆驼祥子》的英语重译现象是中国文学外译史上的重要历史个案,也是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的成功典范。文章从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定义出发,通过比较金译本和葛译本的文本差异,发掘了两个译本的文化折射性、翻译接受性以及阅读的超然性,以论证翻译在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这一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对其两个译本的差异和接受过程进行考察,有利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学"走出去"应采取接受语境为导向的文化推介战术。
林嘉新陈琳
关键词:《骆驼祥子》世界文学
当代中国城市文学的困境及其批判被引量:2
2013年
当代中国,由于城市的大肆扩张,使西方几百年间形成的对现代性的研究成果被囫囵吞枣地接受,文学也呈现出中西合璧、古今混杂的局面,以至于迄今仍找不到合适的概念来对这种现象进行命名。若从主题学的视角概括当代中国城市文学,可将其主题大致分为四个类别:底层苦难、道德理想主义、切身性叙事和理性缺失。本文拟以这四个主题为线索,分析当代中国城市文学的现状,希冀触摸到一条中国文学发展的道路。
林嘉新
关键词:城市文学
中国菜名的翻译方法初探(英文)
2013年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各式各样的菜名中,虽然富有诗情画意的菜名只占一部分,但却构成了中国菜的艺术品位。一些菜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其声名不仅妇孺皆知,而且远扬五湖四海,有的演变成经典传承至今。通过收集英译中文菜名,该文对菜名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尝试从翻译理论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林嘉新
关键词:中国菜名八大菜系翻译
跨界与存异:当代美国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认知方式
鉴于美国翻译研究的比较文学和人文科学路径,本文综述了美国比较学者苏源熙、达姆罗什、伯尔曼、阿普特以及韦努蒂等近年来对翻译与比较文学跨学科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表现出了比较文学与翻译的跨学科性的认知方式、椭圆折射性翻译的世界...
陈琳林嘉新
文献传递
跨界的阐释:美国当下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研究范式被引量:13
2015年
鉴于美国翻译研究具有哲学思辨和比较文学视角的传承,本文综述了美国比较学者苏源熙、达姆罗什、伯尔曼、阿普特以及韦努蒂等比较学者近十年来的翻译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表现出了对比较文学与翻译的跨学科性、世界文学的椭圆形折射式翻译性、翻译阐释与调适模式以及对翻译重生论与不可译性的人文主义思考等的认识。该比较文学翻译研究范式不仅强调了翻译阐释性,明确了在新文化和新理论语境下有效理解翻译,因而注重研究接受情境及其运作方式,而且强调世界文学语境下翻译承载的人文精神与普世价值,强调对文化与文明传承与译介的世界意义,强调翻译存异与重译的人文意义。因此,这一研究范式也许对我们思考翻译如何助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现提供人文学术思考,使得这一思考具有接受情境导向性、人文精神性和普世价值性。
陈琳林嘉新
关键词:不可译性
华兹生汉诗英译的译介策略及启示被引量:16
2015年
华兹生是美国汉学界从事汉诗英译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当代英译中国古诗最多的翻译家。其译介策略充分考虑了译诗的可接受性,使得译诗同时具备了学术性和可读性,成就了译本的经典性、权威性和流传性,从而显著提升了中国古诗的世界文学地位。作为中国文化外译史上的有效经典个案,华兹生的汉诗英译对中国当下的文化"走出去"战略极具战术上的启迪意义。
冯正斌林嘉新
关键词:中国古诗翻译策略
译学词典与双语词典之辨
2013年
译学词典的编研和翻译实践是翻译这门学科里头重要的分支,一定程度上他们是独立存在的,各自有着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客观规律、原则以及特点;但是他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译学词典的编研是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受益于译学词典;反过来,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发展也会促进译学词典的完善。该文介绍了同属于词典的翻译学词典和双语词典,并在性质、功能、读者对象、内容、研究现状五个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对比,说明发展译学词典事业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林嘉新
关键词:译学词典双语词典
论文学翻译中的非文本因素——以《吉檀迦利》冰心译本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高峰。在中国,它曾在不同时期被不同译者多次翻译成汉语。研究中借用勒弗维尔的"改写理论"中非文本因素思想,对文学翻译中的主要非文本因素进行划分,据此分析和讨论《吉檀迦利》冰心译本,论证非文本因素在《吉檀迦利》冰心译本产生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林嘉新
关键词:泰戈尔《吉檀迦利》改写理论翻译
欧盟多语主义政策及其推行中的困境
2013年
本文对当前欧盟内的语言情况做简单概述,着重分析了多语主义的两大重要内涵、欧盟多语主义政策的两个重要纬度。以欧盟内英语的主导地位及小语种的弱势地位问题出发点,讨论了欧盟内较大语种的竞争问题及欧盟多语主义政策实施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并指出欧盟多语主义政策在推行中的困境。欧盟多语主义政策困境的实质乃是欧盟的认同问题,只有解决了欧盟的认同问题,欧盟多语主义政策才能走出困境。
林嘉新
关键词:欧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