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艳敏

作品数:20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心脏
  • 7篇体外循环
  • 7篇外循环
  • 6篇深低温
  • 6篇先天
  • 6篇先天性
  • 5篇心脏病
  • 5篇先天性心脏
  • 5篇先天性心脏病
  • 4篇婴儿
  • 4篇手术
  • 4篇术后
  • 4篇小儿
  • 4篇活性
  • 4篇表面活性物质
  • 3篇直视
  • 3篇直视术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循环方法
  • 3篇肺功

机构

  • 18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厦门中山医院

作者

  • 20篇杨艳敏
  • 17篇苏肇伉
  • 11篇徐志伟
  • 6篇蔡及明
  • 5篇陈玲
  • 5篇张海波
  • 4篇史珍英
  • 4篇祝忠群
  • 4篇丁文祥
  • 3篇朱德明
  • 3篇郑景浩
  • 2篇孙勇
  • 2篇徐卓明
  • 2篇蒋祖明
  • 2篇周燕萍
  • 2篇陈恩
  • 2篇邹文艳
  • 1篇俞晓青
  • 1篇王顺民
  • 1篇沈美芬

传媒

  • 4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上海医学
  • 2篇国外医学(儿...
  • 2篇上海实验动物...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年份

  • 3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心脏病儿体外循环的再氧合损伤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研究高氧分压体外循环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的再氧合损伤。方法选择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照病种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n=10);第二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n=10)。体外循环均采用100%氧气预充和转流,在体外循环开始前、1min、5min和10min,分别测定颈内静脉血心肌肌钙蛋白(cTnI)、S100β蛋白(S100)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观察临床指标。结果体外循环前,两组cTnI、S100β和MDA含量均在正常水平,无显著差别。体外循环开始三者均明显上升,血清cTnI含量在体外循环开始1min,5min时,紫绀型组升高水平均高于非紫绀型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血清S100β含量在体外循环开始1min、5min和10min时,紫绀型组均高于非紫绀型组,5min和10min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清MDA含量在体外循环开始1min、5min和10min时,紫绀型组均高于非紫绀型组,1min、5min和10min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氧分压体外循环再氧合可导致心肌和脑组织氧自由基介导的再氧合损伤;而且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再氧合损伤比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更严重。
祝忠群朱德明苏肇伉徐志伟杨艳敏蒋祖明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
深低温体外循环方法对婴儿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低流量(DHLF)两种转流方法对先心病婴儿肺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 20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DHCA组和DHLF组。分别于转流前(TO),转流结束后5min(TI),转流结束后2h(T2),测定肺静态顺应性(Cstat)、肺气道阻力(Raw)、呼吸指数(RI)值。结果 1.DHLF组术后ICU滞留时间明显高于DHCA组(P<0.05)。2.转流结束后(T1,T2)DHCA组和DHLF组的Cstat都较体外循环开始前(TO)明显降低(P<0.01),Raw、RI都明显升高(P<0.01);T2时在Cstat方面,DHLF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DHCA组(P<0.01),RI方面增加的程度明显大于DHCA组(P<0.01)。结论 DHLF和DHCA两种转流方法都能明显引起先心病婴儿肺功能受损,但DHLF较DHCA对肺的损伤更为严重。
苏肇伉孙勇杨艳敏张海波徐志伟
关键词:深低温体外循环婴儿肺功能
皮肤粘合剂“爱必肤”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切口闭合的临床早期观察
2001年
目的 观察皮肤粘合剂“爱必肤”(EPIGLU ,主要成分为 2 -乙基氰丙烯酸酯 )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切口的效果。方法 将“爱必肤”点涂于先天性心脏病后对合良好的皮肤切口表面共 3 0例 ,并观察 12天。结果  2 9例切口愈合较好或仅有轻微开裂 ,1例有部分开裂 (重新缝合后愈合 )。 4例有伤口渗血 ,2例较多。所有例数均未见过敏反应 ,未见皮肤感染。结论 皮肤粘合剂“爱必肤”粘合对合良好的皮肤切口效果确实可靠 ,不需拆线 ,组织反应小 。
杨艳敏郑景浩祝忠群苏肇伉
关键词:皮肤切口先天性心脏病
皮肤粘合剂“爱必肤”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切口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杨艳敏蔡及明郑景浩祝忠群徐志伟苏肇伉
关键词:爱必肤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切口手术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6
2004年
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73%患者存在与感染密切相关的易感因素,包括原发心内畸形或病变、心脏手术、静脉药物滥用(吸毒)以及持续静脉内导管留置。本病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心脏超声学检查以及细菌学检查做出综合判定。病死率的降低有赖于早期建立正确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适时选择手术方案。
蔡及明杨艳敏苏肇伉
关键词:心内膜炎细菌性心脏缺损先天性
应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小儿肺损伤的进展被引量:2
2004年
蔡及明杨艳敏
关键词: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损伤儿童
幼猪深低温体外循环流量和预充液的改进被引量:2
1999年
利用幼猪复制深低温体外循环模型,研究2 种流量和2 种预充液配方对幼猪体温变化速率、体液平衡以及转流液中红细胞压积和胶体渗透压的影响。结果表明80m l·kg- 1·m in- 1 的流量以及全血预充液明显优于100m l·kg- 1 ·m in- 1 的流量和晶胶混和预充液。
杨艳敏陈恩邹文艳沈美芬苏肇伉
关键词:深低温体外循环预充液幼猪
心脏直视术后心肌肌钙蛋白Ⅰ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心肌肌钙蛋白Ⅰ(TnTi)的转归,并就其与各影响因素作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57例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纠治术后患儿,年龄(2.34±2.11)岁.体重(10.92±4.59)kg。按病种不同分为A组(法洛氏四联症组,n=31)和B组(室间隔缺损组,n=26)。分别测定术前、主动脉开放5min、6h、12h、24h、48h、72h7个时相点血清TnTi浓度和心功能评分(score),记录体外转流时间(TT)、主动脉阻断时间(CT)以及监护窒预后情况。结果①与术前相比,主动脉开放5min时TnTi显著升高达到峰值(P<0.01),72h后仍高于术前水平(P<0.01);A组患儿血清TnTi显著高于B组患儿,两组cTnTi峰值分别是术前的118和55倍。②患儿TT、CT、手术机械损伤部位及程度与TnTi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51、0.35(P均<0.01)。score与TnTi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2(P<0.01)。③2.3μg/L是预估患儿术后心功能恢复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临界值。结论TnTi是心脏直视术后评价心肌受损的可靠指标,对反映患儿术后心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参考价值。
蔡及明周燕萍史珍英陈玲徐志伟苏肇伉杨艳敏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心肌损害心功能
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小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
2001年
目的 回顾性总结 5 1例双向腔静脉 肺动脉吻合术 (BCPS)的经验。 方法 对 2 2例单心室、2例三尖瓣闭锁和 2 7例不能行双心室修复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BCPS。患者手术时年龄 7个月~ 14岁 ,平均 (4 7± 3 1)岁 ;体重 7 5~ 42 0kg ,平均 (15 2± 5 7)kg。其中 19例行单侧腔静脉 肺动脉吻合 ,32例行BCPS。 结果  2种吻合方法各死亡 2例 ,病死率分别为 10 4%和 6 1% ,手术总病死率 7 7%。本组患者术后随访 3个月~ 5年 ,7例患者青紫较出院时加重。 结论 BCPS能减轻功能性单心室的容量超负荷、改善房室瓣返流、防止肺血管阻塞性病变的发生 ,是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 。
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严勤杨艳敏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缺损心脏外科手术儿童姑息疗法
一氧化氮和腺苷联合治疗幼猪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观察联合使用一氧化氮 (NO)和腺苷 (AD)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选用上海种白猪 10头 ,建立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采用分别使用吸入NO 2 0× 10 -6和静脉持续每分钟滴注AD 5 0 μg/kg体重 ,以及联合使用NO和AD的方式 ,在各时段进行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结果 联合使用NO和AD ,平均肺动脉压力从 (37± 7)mmHg(1mmHg =0 .133kPa)降至 (2 0± 1)mmHg(P <0 .0 1) ,心排指数从 (2 .30± 0 .5 0 )L·min-1·m-2 升至 (2 .76± 0 .46 )L·min-1·m-2 (P <0 .0 5 )。结论 NO和AD联合治疗幼猪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在降低肺动脉压力的同时 ,还可增加心输出量。
徐卓明陈玲苏肇伉史珍英俞晓青杨艳敏丁文祥
关键词:一氧化氮腺苷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