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帆

作品数:38 被引量:268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坡面
  • 12篇坡面流
  • 10篇植被
  • 8篇土壤
  • 7篇植被覆盖
  • 7篇覆盖度
  • 5篇植被覆盖度
  • 5篇水动力
  • 5篇水动力学
  • 5篇降雨
  • 4篇溅蚀
  • 3篇雨滴
  • 3篇污染
  • 3篇细沟
  • 3篇细沟侵蚀
  • 2篇雨强
  • 2篇植物
  • 2篇水力
  • 2篇水力学
  • 2篇水流

机构

  • 20篇北京林业大学
  • 1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黑龙江省环境...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黑龙江省农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宁夏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水利部沙棘开...
  • 1篇中国三峡建工...
  • 1篇国家能源集团...

作者

  • 38篇杨帆
  • 14篇张宽地
  • 12篇程金花
  • 11篇张洪江
  • 7篇杨明义
  • 6篇秦越
  • 6篇马小玲
  • 5篇杨婕
  • 4篇张征
  • 4篇郭小平
  • 4篇董旭
  • 3篇王俊杰
  • 2篇牟向玉
  • 2篇吕连宏
  • 2篇张东旭
  • 2篇迟晓德
  • 1篇李坚
  • 1篇刘宇
  • 1篇王贤
  • 1篇陈俊英

传媒

  • 7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泥沙研究
  • 3篇环境科学与管...
  • 3篇Journa...
  • 2篇环境工程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人民黄河
  • 2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环保科技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17
  • 1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野外放水条件下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坡面流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也是侵蚀泥沙搬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载体,为探讨坡面流水力学特征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径流小区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不同坡面覆盖和放水条件下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坡面流雷诺数和弗劳德数受植被覆盖情况和坡面坡度的影响较小,受放水流量影响较显著。其中,坡面流入流断面雷诺数和弗劳德数随时间基本保持不变;出流断面雷诺数动态变化呈增加趋势,弗劳德数呈缓慢下降趋势,其动态变化幅度随植株密度增加而趋于平缓,植株布设方式对雷诺数和弗劳德数的动态变化影响较小。流量和植株密度增加会引起阻力系数增长,阻力系数随冲刷历时呈增长趋势,坡度和植株密度可以控制这种增长趋势。
戴矜君程金花张洪江相莹敏周柱栋杨帆
关键词:坡面流径流小区流态雷诺数弗劳德数
秦岭北麓小流域地面水质特征及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农业面源污染对秦岭北麓河流水质的影响及其面源污染负荷,为更科学有效地治理水环境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周至余家河竹峪乡段流域为监测对象,从上游到下游共布设了8个水质监测点,分析2012-10-2013-10水质基本性质(流量、水温、pH、总悬浮物、溶解氧、电导率)和面源污染指标(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排污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各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从而确定出该区域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来源。【结果】2012-10-2013-10,余家河流域水体TN质量浓度逐渐降低;TP质量浓度春季较高,其次是秋季和冬季;水体COD质量浓度呈波动性变化,在2013年由春季进入夏季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各水质监测指标中,除TN质量浓度严重超标(最高超标9.6倍)外,其他指标均符合地表水Ⅲ~Ⅳ类水质标准。余家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河流中的TN、TP及COD等标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2.167 0×10-6,0.617 0×10-6,0.670 0×10-6 m3/年,污染物贡献率依次是TN>COD>TP,主要污染源贡献率依次为生活污水>种植业>畜禽养殖。【结论】陕西周至余家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属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复合污染。
王莉黄懿梅丁瑶肖礼杨帆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水质评价污染负荷
关中平原区细沟水流侵蚀产沙研究
2017年
为了研究关中平原区坡面细沟侵蚀过程,利用定水头冲刷试验,系统研究了6个坡度(2°、4°、6°、8°、10°、12°)、5个流量(8L/min、16L/min、24L/min、32L/min、40L/min)工况下的细沟水流含沙量及其与各水动力学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流量和坡度下,细沟断面流速随细沟断面的增加而呈波动性增加。断面流速与流量及断面呈显著性相关,而与坡度和平均含沙量相关性不大;不同流量和坡度条件下,含沙量随冲刷历时的增加,先急剧降低,然后呈微小波动趋势,最终归于稳定。含沙量与流量和坡度呈显著幂函数关系增加;挟沙饱和系数K变化范围为10.17~295.66,对应的不淤保证率约为73%。K随流量和坡度的增大逐渐增加,但增加的趋势逐渐减缓。由此可知,挟沙水流的剥蚀能力是有限度的。
马小玲张宽地龚家国杨帆
关键词:细沟侵蚀断面流速含沙量
不同覆盖度下坡面流植被阻力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为深入研究植被覆盖下坡面流阻力规律,以植被覆盖下明渠水流植被阻力公式为基础,通过5个覆盖度、6个坡度和7个流量组合条件下的室内放水试验,结合理论分析,建立适应于坡面流的植被阻力模型。结果表明,植被阻力随等效覆盖度和等效水力半径的增加而增大,等效覆盖度对植被阻力的贡献率(0.106)小于明渠水流(0.167),而等效水力半径(0.5)和拖曳力系数(0.5)的贡献率与明渠水流(均为0.48)基本一致。植被阻力模型的NSE值高达0.84,为坡面流植被阻力计算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可促进明渠水力学理论在坡面水流方面的扩展。
杨帆张宽地杨婕杨明义马小玲
关键词:坡面流明渠水力学植被覆盖度
饮用水源地污染物监控与应急预警机制
2012年
为实施流域饮用水资源有效保护,从技术管理层面分析流域水资源共享过程中标准体系的构成与作用。对现阶段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水标准中涵盖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对称性分析,指出标准体系中存在的技术风险以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混排存在的管理风险,并针对管理风险提出应急预警对策。
迟晓德杨帆
关键词:流域水资源风险分析有机污染物
北京市褐土区降雨参数对土壤溅蚀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研究降雨强度、降雨动能与雨滴击溅产生溅蚀量的关系,同时分析溅蚀量的距离分布特征,以期深入探究雨滴溅蚀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i)在雨滴击溅侵蚀中,下坡方向的溅蚀量最大,显著高于上坡方向的溅蚀量;侧坡方向的溅蚀量次之,上坡方向的溅蚀量最小。溅蚀总搬运量和净搬运量均与降雨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溅蚀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的指数函数关系;与降雨动能呈正的线性函数关系。两个降雨参数均能良好的反映降雨对雨滴击溅侵蚀的影响。(3)溅蚀土粒分布在距离样地0~80cm内,其中61%~75%的土粒分布在0~20cm内。溅蚀量随着溅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两者呈指数函数关系。
秦越程金花张洪江丛月杨帆周柱栋
关键词:土壤溅蚀降雨强度降雨动能
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对灵武排土场边坡减流减沙及植被恢复的影响
2023年
宁东煤炭基地现有技术存在许多生态问题,如技术体系不完善、工程效果差、推广价值低、缺乏监测和评价等。本研究在筛选和整合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建造了14个生态恢复地块。14个区由2组重复试验组成,每组包括6种技术模式和CK(未采取任何措施)处理组成。6种技术模式包括生态袋、生态棒、铁丝石笼、砾石沙障、活体沙障和麦草沙障模式,观测区建设在宁东羊场湾排矸场,选择累积降雨量、降雨强度、径流量、侵蚀量、丰富度、覆盖率、生物量和植被类型这8个关键监测指标进行植被生长观测和数据收集。此外,利用TOPSIS法对6种生态恢复模式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麦草沙障模式区植被恢复效果最好,覆盖率为45%,丰富度为1.23,地上生物量为0.60 kg m^(-2),其监测结果分别比对照组高45.16%、43.02%、71.43%。砾石沙障模式的径流和产沙量最小,其总侵蚀量为133.46 g m^(-2),仅为对照组的26.80%,径流量为863.32 cm^(3)m^(-2),比对照组少50.00%。TOPSIS结果显示,6种技术模式从最佳到最差依次为活体沙障模式、砾石沙障模式、铁丝石笼模式、麦草沙障模式、生态棒模式和生态袋模式。活体沙障模式的综合生态修复效果最好。
李文烨叶金鹏郭小平林雅超薛东明李国旗杨帆张伟顾清敏
关键词:侵蚀量覆盖度丰富度
基于CoupModel模型的三峡库区典型林地土壤水分和温度模拟以及参数敏感性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根据2008和2009年野外试验资料,应用CoupModel模型,对位于长江三峡库区末端的重庆市四面山阔叶林(木荷×石栎)和针叶林(杉木×马尾松)0-8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和温度进行了逐日模拟验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OAT方法(即每次只改变其中1个参数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表明,CoupModel能较好地模拟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动态变化,2种林分土壤水分决定系数(R。)、平均误差(ME)、均方根误差(RMSE)、Nash效率系数(NSE)分别为0.81-0.94,-0.01%-0.26%,0.24%-1.83%和0.80~O.87;土壤温度的R2,ME,RMSE,NSE分别为0.92~0.99,-0.14~0.06℃,0.18-0.34℃,0.90-0.98。说明该模型在该地区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对土壤水分模拟结果影响较大的参数有孔隙分布参数、进气吸力、残留含水量、饱和含水量、饱和导水率和蒸发阻力系数(PsiRs—lp),对土壤温度模拟结果影响较大的参数有土壤热传导系数、有机质层厚度、植被反照率、消光系数、水汽压亏缺和蒸发阻力系数。
王贤张洪江杜仕才程金花孙龙张东旭杨帆
关键词:三峡库区林地
基于GF-2影像的西北干旱荒漠低扰动区植被覆盖度提取方法研究
2023年
植被覆盖度是地表植被的重要指示性指标,对营建植被恢复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植被覆盖度相关研究中,针对提取方法的研究引起了众多关注。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度提取方法普适性较差,而现有的相关研究多是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农用、林用地上,在植被稀疏且以灌草为主的干旱区较为稀缺。为了探究不同方法在西北干旱荒漠低扰动区估测植被覆盖度的精度及适用性,本文基于GF-2多光谱-全色融合影像,提取能有效排除土壤、气象等信息以获取纯净植被信息的6种植被指数(NDVI、SAVI、MSAVI、ARVI、EVI、MVI),分别建立以单一植被指数为自变量的像元二分模型和以多种植被指数为自变量的参数回归模型(岭回归、主成分回归)及非参数回归模型(随机森林回归)。并引入SSE、R2、RMSE三个统计量验证模型精度及五折交叉验证法探测模型是否存在过拟合现象。经过这些方法筛选模型后,应用所选模型反演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1)多种模型中,EVI指数构建的像元二分模型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更适用于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提取。在应用两模型对整个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反演后结果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2)像元二分模型中的纯裸土、植被像元数值(VISoil和VIVeg)的取值会明显影响模型精度,在实际研究中不应当盲目采用经验值。(3)植被覆盖结果与研究区山脉轮廓近似,表明盖度分布可能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考虑可以将这一方面内容引入到后续的研究中。
薛心悦郭小平薛东明马原杨帆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
表土堆存方式对表土可利用性的影响研究
2023年
表土资源是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资源,但在实际工程中剥离的表土不能立即用于生态修复,而表土在干旱地区经过一定时期贮存后的变化情况尚不明确,使得矿区后期利用表土进行生态恢复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研究表土堆存方式对种子库中种子密度及表土养分含量的影响,可为荒漠地区煤矿损毁土地植被重建提供技术依据以及生态修复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本研究分别用圆台堆体(以下简称为YT)及立方体吨袋(以下简称为DD)两种堆存方式保存混合均匀的表土资源,分析不同表土堆存方式下的土壤种子库损耗及土壤养分损耗情况。在两种堆存模式下,堆体表层的土壤种子密度损耗最大,其损耗率在79.30%-83.65%。在同一取样位置,土壤种子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相比于种子密度的变化,土壤养分损失较少,损失率在8.92%-16.62%之间。(1)两种堆存模式中,堆体表层土壤的种子密度损耗均最大;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种子密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两种堆存模式下种子的整体损耗情况并无明显差异;在保存过程中,灌木种子在堆体内部的损耗情况最为严重。(2)吨袋堆存模式的养分保存效果优于圆台堆存模式,且堆体表层土壤养分损耗最大,其他土层土壤养分损耗较低。
林雅超冯昶栋郭小平罗超李文烨薛国连张伟杨帆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露天煤矿损失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