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卓

作品数:5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典型流域
  • 1篇东南
  • 1篇动力学特征
  • 1篇演替
  • 1篇有机碳
  • 1篇水土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措施
  • 1篇农牧
  • 1篇农牧交错区
  • 1篇弃耕
  • 1篇弃耕地
  • 1篇丘陵
  • 1篇丘陵沟壑区
  • 1篇驱动力
  • 1篇铵态氮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碳

机构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5篇杨卓
  • 2篇牛健植
  • 1篇魏斌
  • 1篇韩洁春
  • 1篇邵文伟
  • 1篇伍飞舟
  • 1篇徐程扬
  • 1篇李俊清
  • 1篇贾国梅
  • 1篇马履一
  • 1篇魏红旭
  • 1篇张晓明
  • 1篇张广分
  • 1篇江俐妮
  • 1篇范志平
  • 1篇王红雷
  • 1篇陈月红
  • 1篇张大伟
  • 1篇李全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鄂东南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碳动态变化被引量:2
2009年
耕地弃耕后植被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碳的大小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呈现先下降后增大的趋势;在75a的弃耕地中,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的含量达到天然植被的115%和82.9%,而且有机碳与微生物碳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微生物代谢熵与微生物碳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次生演替初期,土壤有效基质逐渐降低,而在演替后期有效基质不断增加,有益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的提高,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魏斌贾国梅杨卓李俊清
关键词:微生物碳有机碳弃耕次生演替
长白落叶松幼苗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的动力学特征被引量:24
2010年
采用养分吸收动力学原理并利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生长期的长白落叶松苗木对NH4+和NO3-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单一氮源条件下,苗木根系吸收NH4+、NO3-的速率均随着苗木的生长呈下降趋势,并且苗木对于NH4+的吸收速率整体上高于NO3-。与无NO3-时相比,在速生期加入NO3-会影响载体与NH4+的亲和力,从而大幅度降低苗木对于NH4+的吸收速率,但不会明显影响苗木在生长初期和木质化期对于NH4+的吸收速率。与单一NO3-为N源时相比,NH4+的加入会降低苗木在速生期对于NO3-的载体亲和力,从而影响其吸收速率,但是会明显提高根系在生长初期吸收NO3-的载体数量和速率。在长白落叶松苗木的养分培育过程中,为了提高苗木对于氮的利用效率,建议以铵态氮肥为主,但是在其生长初期可以适当增施硝态氮肥。
魏红旭徐程扬马履一江俐妮李雪莲杨卓
关键词:落叶松吸收动力学根系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10年
为了给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该文通过对甘肃省天水市罗玉沟流域和吕二沟流域这两个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水土保持措施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各个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变化。利用TM、ETM+影像图,同时结合实测资料从而计算出该两流域在研究时段内的土地利用的变化贡献率、变化强度指数和变化速度3项指数,然后结合流域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罗玉沟流域林地和梯田的面积均有显著增加,坡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吕二沟流域林地面积增加明显,而草地和灌木面积急剧萎缩。这也与该两流域在水土保持措施方面以修建梯田和造林为主是一致的。同时,在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各个驱动因子中,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大。
伍飞舟杨卓牛健植张大伟张晓明陈月红
关键词: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水土保持措施驱动力
典型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赵哈林对东北农牧交错区的界定范围,选取内蒙古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以及辽宁西部的康平县和法库县四县为代表,利用1987年、1995年、2003和2007年4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和ArcView,分析1987-2007年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农田和草地大幅度减少,未利用地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林地和建设用地保持较小增长,水域面积减少幅度不大。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农田转化为草地(转化面积为1060.88km2,占2007年草地面积的27.19%)和未利用地(转化面积为280.10km2)、林地转化为草地(转化面积77.95km2)、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地(转化面积为1265.07km2)。人口压力和生态政策是影响该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杨卓李全魏斌牛健植范志平王红雷韩洁春张广分邵文伟
东北典型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辽宁西部的康平县和法库县四县为典型东北农牧交错区代表,利用1987年、1995年、2003年和2007年4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将GIS和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相结合,运用Arc ...
杨卓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马尔科夫模型农牧交错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