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禺

作品数:23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文学
  • 5篇小说
  • 4篇人类学
  • 3篇叙事
  • 3篇学人
  • 3篇艺术
  • 3篇文体
  • 3篇文学人类学
  • 2篇人类学视野
  • 2篇文体形式
  • 1篇代文
  • 1篇单向度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地方性知识
  • 1篇地域文化建设
  • 1篇地域文学
  • 1篇地域文学研究
  • 1篇电视纪录片
  • 1篇新世纪小说
  • 1篇叙事空间

机构

  • 1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0篇兰州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甘肃广播电视...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宁夏师范学院

作者

  • 21篇李晓禺
  • 2篇马雄
  • 2篇宋敏
  • 1篇董国俊

传媒

  • 3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甘肃广播电视...
  • 2篇宁夏师范学院...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丝绸之路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新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7
  • 1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牛鬼蛇神》:一部向“先锋”致敬的小说被引量:2
2015年
马原的《牛鬼蛇神》首先是一部向"先锋"致敬的小说,其次也具有"新自传"小说和"神实主义"小说的因子。中国先锋小说深受域外文学思潮与小说创作的驳杂影响,而"后先锋"小说试图整合民族审美经验和文化传统,走向一条自由创造的文学之路。
李晓禺董国俊
词典体小说:新世纪小说研究的“标本”被引量:2
2020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词典体小说大量出现,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学类型。词典体小说集中代表了新世纪以来跨文体写作和类型化写作两大趋势,可谓是新世纪小说研究的“标本”,其产生根源具有典型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密码。在具体的批评层面,重视词典体小说的跨文体特征、人类学意味的同时,强调词典体小说作为艺术符号体系与作为意义价值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重估词典体小说“线性叙事”的价值及当代小说“非线性叙事”的可能。
李晓禺
关键词:新世纪小说标本
传奇的可能和限度——读阿寅《土司和他的子孙们》
2015年
阿寅《土司和他的子孙们》是一部以家族历史喻指社会历史的传奇文本。作者运用多重叙事者以及循环叙事等手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传奇的可能。但单纯地以传奇故事为支点书写历史,未必能写出历史的温度和质感,那么这些要素就只能作为传奇的支撑和看点,而没有实现叙事主题的功能。
李晓禺
关键词:叙事模式叙事主题
论当代文学的人类学转向被引量:1
2013年
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当代文学的人类学转向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当代文学叙事结构、视角、意蕴中挖掘其人类学特征和意味,可看作是"隐性"的人类学转向;二是从"常规"文本穿插田野笔记这一现象来探讨这种人类学转向的过渡状态;三是从跨文体写作的民族志转向论述"显性"的人类学转向。当然,文体变化的背后不仅与文学创作方法、观念相关,与国家文化战略安全亦有密切联系。
李晓禺
关键词:当代文学文体人类学民族志
传受双方视阈下纪录片解说表达艺术探论——以电视纪录片《苏园六纪》为剖析对象被引量:1
2013年
电视纪录片不单单是一个记录客观事实的工具,而且是一个被艺术化了的影视作品,电视纪录片艺术作为视听综合艺术的一个分支,除了画面之外,解说在纪录片被艺术化的过程中往往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有机组成部分,电视纪录片的传播和接受也会受到解说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的感染。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传受双方的视阈内,着重从纪录片解说附带的介质属性、解说规律和功能以及受众审美接受过程中的心理模型等角度,对纪录片解说的表达艺术进行了解析。
马雄李晓禺
关键词:纪录片表达艺术受众
聚焦当代地域文学研究:《宁夏文学六十年(1958—2018)》笔谈
2019年
李生滨教授长期关注研讨宁夏作家的文学创作,从2005年开始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宁夏青年作家群研究",再到2016年出版《审美批评与个案研究:当代宁夏文学论稿》(合著),形成了批评研讨宁夏地域文学的总体成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他主持完成《宁夏文学六十年(1958-2018)》,并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以精装本隆重推出,既显示了宁夏地域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也说明了当代地域文学研究日益兴盛的学术动态和未来方向。在新时代文艺思想和审美精神的自觉弘扬中,高耀山、杨森翔、李晓禺、武淑莲等学者和专家从各自的阅读立场和学术视角,给予李生滨教授主撰《宁夏文学六十年(1958-2018)》各方面的精微批评和积极肯定。本期刊发此四篇书评笔谈,求教方家,以飨读者,助力新时代宁夏文学和文化建设的进一步繁荣。
高耀山杨森翔李晓禺武淑莲
关键词:地域文学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域文化建设审美批评文学创作
小镇·望远镜·宇宙——论张楚小说宇宙学的建构被引量:2
2019年
一般而言,长篇小说是时间的艺术,短篇小说是人生的"横截面"。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各有其艺术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长篇小说体量大,偶尔的瑕疵可能被淹没在巨量的人物、故事、情节当中,瑕不掩瑜。短篇小说则不同,由于篇幅容量有限,一个小小的失误则可能全盘皆输。一个长篇可能会耗费作家全部的写作资源,如路遥,但也足以奠定其文学史地位。在这方面,短篇小说则明显处于劣势,就当代文坛而言,时代文体是长篇,很少有作家能像鲁迅、契科夫那样,靠短篇名世。
李晓禺张昱
关键词:小说创作宇宙学
关于人类学的一点思考
2006年
自从人类学产生以来就有学者不断地对其定义,但从这些定义描述中并不能准确区分人类学与其他同样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本文从梳理人类学的历史出发,阐明了人类学区别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特质所在。
李晓禺
关键词:人类学异族
雪漠的超越——从“农村三部曲”到《西夏咒》被引量:1
2011年
该文以雪漠的创作轨迹为线索,以雪漠对西部地理空间和西部乡土精神的超越为着眼点,从叙事空间、叙事手法、叙事语言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入手,探讨《西夏咒》在艺术创作上对"农村三部曲"的超越。
李晓禺
关键词:叙事空间叙事手法叙事语言
寻找与重述的方式——以《艾多斯舒立凡》为中心
2017年
从文体形式来看,《艾多斯舒立凡》具有词典体小说的特征,同时又杂糅了史志、歌谣、论文等文体。文体的特殊性与其寻找、确认民族身分的过程实现了深度融合。元叙事策略保证了叙事者自由地讲述"个人经验",民族经验与个人经验的融合有效地克服了"民族经验"遮蔽"个人经验"的弊端,也使文本呈现出一种"百科全书式"小说的气象。
李晓禺
关键词:文体形式民族认同元叙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