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动脉
  • 3篇手术
  • 3篇跗外侧
  • 2篇皮瓣
  • 2篇皮支
  • 2篇踝部
  • 2篇老年
  • 2篇老年股骨
  • 2篇甲瓣
  • 2篇跟骨
  • 2篇股骨
  • 2篇关节
  • 2篇复位
  • 2篇创面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导管相关性感...
  • 1篇第二足趾

机构

  • 16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16篇李强
  • 12篇孙雪生
  • 9篇朱涛
  • 8篇王朝亮
  • 7篇申立林
  • 6篇黄素芳
  • 4篇康颂科
  • 4篇蔺楚
  • 4篇高博
  • 3篇蔺翠霞
  • 2篇李逢佳
  • 2篇宋素萍
  • 2篇任慧萌
  • 2篇李新霞
  • 2篇刁兴涛
  • 1篇潘强
  • 1篇司锋
  • 1篇王泉相
  • 1篇王英振
  • 1篇李普贤

传媒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 1篇山东省第十一...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踝部三柱分型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踝关节三柱分型指导踝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的病理解剖特点及受伤机制,将踝关节按形态分为三柱,其中外侧柱骨折32处,中间柱韧带损伤11处,中间柱撕脱骨折15处,内侧柱韧带损伤9处,内侧柱骨折16处。根据三柱理论设计手术入路及内固定,三柱骨折至少固定两柱。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骨折复位固定术后的影像学评价采用改良Baird和Jackson评估标准,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结果 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5周(平均13.5个周),疼痛VAS评分为0-6分(平均1.3分),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AOFAS)踝-后足评分:82-100分,平均97分。X线疗效评定:优28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踝部骨折中根据三柱分型设计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可以较好显露及固定骨折,恢复踝关节功能。
王朝亮黄素芳孙雪生朱涛李强李伟延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三柱理论内固定功能评价
吻合血管的腘动脉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解剖观测及临床应用探讨游离腘动脉皮支皮瓣与跗外侧动、静脉吻合修复足踝部创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取8具尸体下肢标本乳胶灌注血管后,在小腿外后上方行穿支血管解剖研究,设计腘动脉皮支皮瓣,其蒂部切取长度2.5 cm;解剖足部跗外侧动脉并游离至距起始处6 cm处;测量以上血管管径,计数伴行静脉。2010年3月-2013年1月,采用大小为6.0 cm×4.0 cm^7.5 cm×5.5 cm的游离腘动脉皮支皮瓣与跗外侧动、静脉吻合修复13例足踝部创面。男11例,女2例;年龄41~65岁,平均47.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压砸伤4例,机器绞伤1例。创面范围为5.0 cm×3.5 cm^7.0 cm×5.0 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解剖观测结果示,以腘窝外侧动脉穿支为轴,可以设计腘动脉皮支皮瓣,腘动脉皮支皮瓣蒂部穿支管径与跗外侧动脉匹配。临床应用结果示,术后2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皮瓣颜色接近正常肤色、质地柔软;其中3例女性患者因皮瓣外形较臃肿行二期皮瓣修薄术,其余患者皮瓣外形均无明显臃肿。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获优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2.3%。结论游离腘动脉皮支皮瓣与跗外侧动、静脉吻合修复足踝部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供区隐蔽等优点。
申立林宋素萍蔺翠霞李文龙孙雪生朱涛李强
关键词:足踝部创面
PI3K抑制剂对替莫唑胺耐药细胞系(U251/TR)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潘强宋纯玉刁兴涛高勇司锋李普贤李强李逢佳
跟骨骨折撬拨顺序复位与传统术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开窗、定点撬拨顺序复位治疗跟骨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6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l例;年龄21-65岁,平均36岁;采用骨膜剥离器复位关节面后钢板固定;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2-69岁,平均39岁;采用开窗、定点撬拨、牵引复位的方法,复位骨折并植骨钢板固定。结果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治疗组手术时间短、Bohler角恢复满意、骨折愈合时间短、关节活动疼痛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跟骨开窗定点撬拨顺序复位的方法,可有效恢复跟骨距下关节面的完整性,重建跟骨的生物力学结构,提高手术的解剖复位率,降低并发症的发毕.
孙雪生黄素芳王朝亮康颂科李强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牵引复位法
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骨强度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老年退行性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骨强度与骨质密度(BMD)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定量超声及双光子吸收技术分别测定研究组和对照组的BMD及骨强度值,再依据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将研究组分为单纯组与合并症组。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胫骨超声速度检查(SOS)值与髋部BMD值相关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患肢股骨颈、股骨大转子、Ward三角处BMD值与胫骨SOS值之间存在正相关(r=0.249;0.289;0.321);研究组单纯患有退行性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与合并患有骨质疏松患者髋部BMD值间差异显著(P<0.05),胫骨超声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骨强度与BMD相关性较低,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胫骨SOS值仅能作为骨强度的判断指标,无法进一步诊断骨质疏松,需要进一步借助其他辅助措施。
李强任慧萌
关键词:BMD骨强度
保留部分末节趾骨[母]甲瓣联合第二足趾双关节修复拇指Ⅲ类缺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带部分[母]趾末节趾骨及第二趾跖趾关节和近趾间关节及伸屈肌腱复合组织修复拇指Ⅲ类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5例拇指Ⅲ类缺损的患者,采用带[母]趾部分末节趾骨及第二趾跖趾关节和近趾间关节及伸、屈肌腱复合组织再造拇指. 结果 术后5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随访时间8 - 24个月,再造拇指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手功能评定:优4例,良1例.患者生活均能自理. 结论 带部分[母]趾末节趾骨及第二趾跖趾关节和近趾间关节及伸屈肌腱复合组织再造拇指Ⅲ类缺损最大程度地恢复了再造拇指的外观和感觉,恢复了再造拇指的运动功能.
孙雪生王朝亮朱涛申立林康颂科李新霞蔺楚张宁李强高博
关键词:拇指
跟骨粉碎骨折开窗定点撬拔顺序复位的临床研究
孙雪生黄素芳王朝亮康颂科李强
关键词:跟骨粉碎骨折开窗
不同受伤机制Pilon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策略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受伤机制Pilon骨折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64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骨折类型的影像学特点,将病例分为内翻、外翻、背伸、跖屈和垂直压缩5种损伤类型,其中内翻型18例、外翻型15例、背伸型12例、跖屈型10例、垂直压缩型9例。采用后内侧入路6例、前正中入路9例、前外侧入路12例、后外侧入路18例、前内侧入路19例,分别应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或1/3管型接骨板支撑固定压缩骨块。术后6个月采用Burwell-Charnleys标准评估关节面复位质量;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一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采用改良Baird和Jackson的主观和x线评价标准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6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8个月(平均3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3—18周、平均(15.54±0.2)周,平均AOFAS评分(85.82±0.2)分,综合疗效优52例、良12例。内翻型中,关节面获得解剖复位9例、较好8例、一般1例,AOFAS评分(87.52±0.2)分,综合疗效优15例、良3例;外翻型中,解剖复位6例、较好7例、一般2例,AOFAS评分(86.41±0.1)分,综合疗效优12例、良3例;背伸型中,解剖复位7例、较好4例、一般1例,AOFAS评分(85.34±0.4)分,综合疗效优10例、良2例;跖屈型中,解剖复位5例、较好3例、一般2例,AOFAS评分(85.25±0.1)分,综合疗效优8例、良2例;垂直压缩型中,解剖复位2例、较好4例、一般3例,AOFAS评分(84.63±0.3)分,综合疗效优7例、良2例。内翻型浅表感染1例、皮肤坏死1例,外翻型浅表感染3例、深部感染1例,背伸型浅表感染1例,跖屈型创伤性关节炎1例,垂直压缩型深部感染1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论不同受伤机制Pilon骨折有其临床特�
王朝亮黄素芳王仲秋孙雪生蔺楚李强王英振
关键词:胫骨骨折PILON骨折手术方式临床疗效
经皮环线切割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经皮环线切割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随机分成两组。手术切开组(42例)于掌指关节横纹近侧做切口,显露并切断腱鞘。环线切割组(42例)在超声引导下分别从腱鞘的深层及浅层穿线,形成环套切断腱鞘,松解屈肌腱。术前及术后1、4周测定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术后3个月综合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l周后疼痛全部缓解,手术切开组治疗前及术后1周、4周后VAS评分分别为6.95±1.25、5.21±1.62和2.83±1.12,相互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线切割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分别为7.11±1.41、2.74±1.31和0.64±0.15,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4周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周和4周后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感染、愈合不良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环线切割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微创等优点,达到与手术切开相同的疗效。
黄素芳王朝亮谢学升李强孙雪生朱涛
关键词:腱鞘炎疼痛微创性超声检查
采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对手术室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疗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85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换药包,观察组应用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及术后指标,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导管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3%、9.52%,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3%、7.14%,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在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例细胞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维护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等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配置换药包在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任慧萌李强牛桂霞
关键词:换药包手术室导管相关性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