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117 被引量:433H指数:11
供职机构:科技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医药卫生
  • 3篇社会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刺参
  • 26篇免疫
  • 21篇克隆
  • 20篇抗体
  • 16篇仿刺参
  • 14篇单克隆
  • 14篇单克隆抗体
  • 13篇中草药
  • 11篇试纸
  • 11篇试纸条
  • 11篇胶体金
  • 9篇养殖
  • 9篇免疫层析
  • 9篇金免疫
  • 9篇胶体金免疫层...
  • 9篇胶体金免疫层...
  • 9篇复方中草药
  • 8篇金标
  • 7篇蛋白
  • 7篇基因

机构

  • 10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0篇大连水产学院
  • 6篇科技部
  • 3篇盐城工学院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釜庆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作者

  • 116篇李强
  • 69篇李华
  • 48篇叶仕根
  • 15篇黎睿君
  • 9篇王轶南
  • 8篇张显昱
  • 6篇王博雅
  • 5篇黄华
  • 5篇罗珺
  • 5篇魏畅
  • 4篇戚瑞荣
  • 4篇梁旭
  • 4篇景宏丽
  • 4篇杨晓宇
  • 4篇杜明洋
  • 4篇姚刚
  • 4篇付雷
  • 3篇李兴华
  • 3篇杨丽文
  • 3篇孙志鹏

传媒

  • 16篇大连海洋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技...
  • 8篇大连水产学院...
  • 7篇中国水产学会...
  • 4篇2016年中...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科学养鱼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中国水产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技人才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饲料工业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10篇2018
  • 4篇2017
  • 12篇2016
  • 3篇2015
  • 12篇2014
  • 21篇2013
  • 14篇2012
  • 18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养殖红鳍东方鲀可追溯性信息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14年
以养殖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例,通过对案例进行实地调查,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现有河豚鱼的供应链安全管理状况。首先,沿着供应链开展每个环节的操作要点分析,并对现有的信息记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根据对产业链的实地调查结果,结合河豚鱼食品安全的特殊性,确定了与全链可追溯性密切相关的11个关键环节;最后,通过借鉴欧盟水产品可追溯体系管理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围绕要规范的11个关键环节,制订了对每个环节可追溯性管理规范的必要信息细则模式。本研究中所建立的养殖红鳍东方鲀可追溯性信息模型,对于规范中国河豚鱼供应链的安全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李强刘俊荣刘圣聪王祎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供应链可追溯性
刺参苗种越冬期水环境因子变化及对刺参急性效应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苗种越冬期室内正常池和发病池的水环境因子变化进行了跟踪监测和比较。结果表明:正常池和发病池水环境中总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发病池明显高于正常池。并进行了水环境因子变化对刺参急性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1.0±1.0)℃、pH 8.0±0.2条件下,氨氮(NH3-N)对刺参幼参(3 cm左右)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09 mg/L、3.29 mg/L和1.75 mg/L;水温为(13.0±0.5)℃,刺参幼参96 h能够耐受的pH范围为7~9,能耐受的盐度范围为16~42。
邢殿楼李强曲健凤李华
关键词:刺参苗种培育水质指标急性效应越冬
黄海希瓦氏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快速检测刺参“化皮病”病原菌——黄海希瓦氏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制备方法,有底板,在底板上从一端依次由上至下呈阶梯状地粘有样品垫、金标垫、硝酸纤维素膜及吸水垫,所述金标垫上喷涂有胶体金标记的黄海希瓦氏...
李强李华刘志强叶仕根景宏丽
文献传递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水生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措施被引量:1
2017年
水生动物医学作为我国新获批的本科专业,其教学模式与定位须适应新常态、新形势。水生动物免疫学作为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与模式更应符合专业特色。为此,开展导向明确、教学内容优选、新颖高效的水生动物免疫学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现代水生动物医学发展需要的人才。
黎睿君叶仕根李强王华任同军李华
关键词:教学措施
刺参幼参用复方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本发明公开一种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添加量小、使用方便、专用于刺参幼参养殖中的复方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黄芪27-33%、党参27-33%、甘草7-13%、当归7-13%、泽泻4-10%、连翘4-10%、金...
李华姜传俊李强叶仕根
文献传递
辽宁地区养殖淡水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6
2012年
通过RS选择性培养基和针对16S rDNA与气溶素基因的双重PCR检测技术,对采集于辽宁省不同地区、不同鱼类、不同症状病鱼感染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毒力验证试验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51株临床样本中有26株分离菌扩增得到685 bp大小的目的片段,证明为嗜水气单胞菌,占分离细菌总数的50.98%,占绝对的优势,其中以出血症状为主的病鱼分离的菌占23.99%,以肠炎为主症状的病鱼分离菌占17.99%,以烂鳃症状为主病鱼分离菌占9%。26株嗜水气单胞菌中有17株同时扩增出252 bp大小的气溶素基因(aerA),表明这17株分离菌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均有毒力且毒力大小差异明显。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不同分离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对先锋V耐药率高达90%,对新生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耐药率也相对较高,分别为56.2%,42.7%,37.5%,31.1%,而对氟哌酸、链霉素、庆大霉素则较敏感。该结果对建立片区病原库,揭示辽宁地区淡水养殖鱼类感染的嗜水气单胞菌的地理分布、毒力大小、耐药性差异,进而弄清嗜水气单胞菌的表型、基因型差异具有重要理论参考意义。
王友娟李荣峰李华李强徐祥
关键词:RDNA基因药敏试验
仿刺参体腔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为材料,分别用体腔液和MEM、L-15两种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初步探讨了仿刺参体腔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结果表明:在18℃下封闭培养,体腔细胞在体腔液中直接培养能够贴壁、伸展,细胞呈球形和上皮样,但凝集现象严重;在合成培养基(MEM、L-15)中,体腔细胞凝集明显减少;与MEM培养基相比,体腔细胞在L-15培养基中贴壁时间长,伸展状态好,上皮样细胞较多,可培养至72 h;培养基中血清的添加量与细胞的培养状态和可培养时间关系不明显。
迟刚李强王扬李华
关键词:仿刺参体腔细胞原代培养
灿烂弧菌的疏水性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被引量:9
2011年
以仿刺参"化皮"病病原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AP622为试验菌株,研究了培养材料、培养时间、培养基、葡萄糖浓度对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证实鞭毛和菌毛介导的运动性,同时比较了浮游细菌与形成生物被膜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研究了菌株的疏水性。结果表明,菌株AP622为高疏水性和高生物被膜形成菌株,在聚氯乙烯为培养材料、含葡萄糖浓度为0.5%、LB培养基中形成的生物被膜最多,生物被膜形成周期为24 h。菌株AP622明显表现出鞭毛介导的群集性和Ⅳ型菌毛介导的颤搐等运动力。生物被膜中的菌株AP622对抗生素的抵抗力明显强于浮游细菌,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是浮游细菌的32倍。综上所述,菌株AP622具有很强的疏水性和高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判断其具有很强的黏附力,同时具有明显的抗药性。
李华王扬李强乔帼
关键词:仿刺参灿烂弧菌生物被膜运动性疏水性
几种中草药对海水养殖中常见病原菌的抗菌作用被引量:18
2011年
采用水煎煮法、微波乙醇提取法和微波水提取法对补骨脂、肉桂、黄连、五倍子、石榴皮、大黄、黄芩、苦参、乌梅、白头翁10种中草药进行提取,并用其提取液对海水养殖中7种常见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splendidus、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marisflavi、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ry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osis tarda、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了测定,同时进行联合药敏试验,研究了几种中草药对海水养殖中常见病原菌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五倍子和石榴皮的抑菌杀菌效果最好,五倍子的MIC分别为0.78~1.56 mg/mL(水煎煮法、微波水提取法)、0.39~1.56 mg/mL(微波乙醇提取法),石榴皮的MIC分别为1.56~3.13 mg/mL(水煎煮法)、0.78~1.56 mg/mL(微波乙醇提取法)、0.78~3.13mg/mL(微波水提取法);五倍子的MBC分别为3.13~6.25 mg/mL(水煎煮法)、1.56~3.13 mg/mL(微波乙醇提取法、微波水提取法),石榴皮的MBC分别为6.25~25 mg/mL(水煎煮法)、3.13~6.25 mg/mL(微波乙醇提取法、微波水提取法)。其次是黄连、黄芩和乌梅,而大黄、补骨脂、肉桂、苦参、白头翁的抑菌、杀菌效果一般或者较弱。用3种方法提取的中草药对7种病原菌的抗菌作用依次为:微波乙醇提取法提取液≥微波水提取法提取液≥水煎煮法提取液。联合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复方五倍子与乌梅、五倍子与甘草对灿烂弧菌,黄芩与甘草对迟钝爱德华氏菌,石榴皮与乌梅对海豚链球菌,五倍子与石榴皮、五倍子与黄芩对黄海希瓦氏菌的抑制分别有协同作用,该结果可为水产养殖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资料。
李华李强付雷
关键词:中草药抑菌联合药敏
鮰爱德华氏菌Ⅵ型分泌系统hcp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表达
通过克隆获得鮰爱德华菌LH51六型分泌系统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编码基因hcp,该基因全长492bp,编码163个氨基酸.hcp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17.8kDa,等电点为5.21.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鮰爱德华菌h...
李华魏畅叶仕根李强
关键词:HCP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