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庆海

作品数:92 被引量:388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中医
  • 16篇心律
  • 16篇心律失常
  • 15篇心病
  • 15篇型心
  • 15篇冠心病
  • 12篇心绞痛
  • 12篇绞痛
  • 11篇心力衰竭
  • 11篇衰竭
  • 11篇中医药
  • 10篇心悸
  • 10篇疗效
  • 10篇慢性
  • 9篇胸痹
  • 8篇快速型心律失...
  • 7篇痰瘀
  • 6篇动脉
  • 6篇慢性心力衰竭
  • 6篇冠心病心绞痛

机构

  • 57篇河南中医药大...
  • 51篇河南中医学院...
  • 5篇河南中医学院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安阳市中医院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濮阳市中医院

作者

  • 89篇李庆海
  • 28篇范立华
  • 26篇张志国
  • 17篇王雪臣
  • 12篇武亚峰
  • 8篇焦丽华
  • 7篇周立华
  • 6篇李赛赛
  • 6篇宋亚茹
  • 5篇李为党
  • 5篇郭小乐
  • 4篇史海霞
  • 4篇李庆玉
  • 4篇刘杰
  • 4篇李会娜
  • 4篇林国平
  • 3篇刘庆乐
  • 3篇李伟峰
  • 3篇袁利梅
  • 3篇田丰

传媒

  • 8篇中医学报
  • 7篇中医临床研究
  • 6篇光明中医
  • 5篇中医研究
  • 4篇中国民间疗法
  • 4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河南中医
  • 3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国医论坛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心脏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12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李庆海教授从“气-痰-瘀”探析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的认识及临床经验被引量:10
2018年
李庆海教授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他从医40年余,理论扎实,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心血管疑难病症。历代医家对胸痹心痛持不同认识,胸痹、心痛是中医学两个疾病诊断名,它与西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症状极其相似。李庆海教授通过多年临床体会和总结,对胸痹心痛有独到见解和认识,形成了"气-痰-瘀"是此病病机核心,其中气包括气虚和气滞,此病机对胸痹心痛的临床治疗指导有深远意义。
陈胜燕焦梦钰连帅杰李庆海
关键词:中医师病因病机证治验案
李庆海教授重用补气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被引量:5
2019年
李庆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心血管)学术带头人,第六批国家中医继承人指导老师,首届河南省名中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疾病,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及死亡原因。李庆海教授认为该病的外因是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人体,内攻于心;内因是素体虚弱、饮食不洁、劳倦过度等日久。内外相因,久则伤心,发为本病。该病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气虚为本,痰湿、血瘀为标,虚实夹杂。病位在心,五脏相关,涉及肺、脾、肾等脏。李庆海教授擅长重用补气药治疗各种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时重用补气药,根据临床表现辅以活血化瘀、温阳利水、化痰祛湿等药。常用药对有黄芪和白术,瓜蒌、酒薤白和法半夏,丹参和红花,全蝎和蜈蚣,葶苈子和车前子,干姜和桂枝。
刘震宇王雪臣李庆海
关键词:中医师补气验案
通脉愈心浓缩丸防治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在中药通脉愈心浓缩丸预防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疗效观察的基础上,研究通脉愈心浓缩丸防治再狭窄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1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加通脉愈心浓缩丸组(治疗组,61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0例)。疗程均为6个月,追踪观察患者有无心绞痛复发、心电图异常,并通过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评价再狭窄的发生。并对观察病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再狭窄率为9.8%,对照组再狭窄率为23.3%,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血清NO高于对照组,而血浆ET低于对照组。结论:具有化痰祛浊、活血通脉功效的通脉愈心浓缩丸对预防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ET、升高NO、改善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李庆海李小兵李庆玉李晓海李彦萍孟庆莉张克清武亚峰
关键词:冠心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再狭窄
李庆海教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经验被引量:4
2012年
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李庆海教授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中医痰浊壅塞或痰瘀互结证者,疗效显著。
吕永飞李庆海
关键词:中医师
颈心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被引量:1
2022年
颈心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具有心脏病的相关症状及伴随颈椎病症状,临床属多发病。中医学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法以针灸、推拿、中药等为主,现代医学治疗此病主要以改善相关症状为主。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使临床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和严重情况有更多的选择。其病具特殊性,趋于年轻化,易误诊漏诊,造成失治。笔者基于国内外对颈心综合征的研究,对近年来颈心综合征的治疗现状做一个回顾性探讨,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资料。
李向坦李庆海
关键词:胸痹颈心综合征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特点及与血浆HCY的关系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将18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六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组中医证型特点是以风、火热、痰证为主,而风、火热、痰证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血瘀、气虚、阴虚阳亢证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4周组中医证型特点是以风、痰、血瘀证为主,而风、痰、血瘀证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火热、气虚、阴虚阳亢证组。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特点与HCY水平一致,为中医辨证施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提供了依据,亦证明高HCY血症是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
李伟峰张玲端李庆海马兴荣
关键词:中医证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
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的设备
本发明涉及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障碍的设备,可有效解决患者睡眠过程中的通气状况、从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主体由边梆、中梁和横撑构成,边梆中部纵向装有中梁,横撑两...
李庆海武亚峰林国平范立华张志国魏鹏路谢秋利王雪臣刘杰李赛赛周圆满
文献传递
通脉愈心浓缩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6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通脉愈心浓缩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类型的影响与临床疗效。方法:1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服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65例,在服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脉愈心浓缩丸,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斑块类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明显的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与不稳定斑块类型,提高临床疗效(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愈心浓缩丸能较好的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稳定斑块,提高临床疗效。
范立华张志国李庆海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类型
李庆海治疗心悸经验被引量:1
2013年
探讨李庆海教授治疗心悸的经验,认为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治疗注重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以化痰祛瘀、宁心定悸为主,辨证施治。
李为党李庆海
关键词:心悸中医药
痰饮误治案例分析
2020年
痰饮首创于张仲景,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及"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指出了治疗痰饮病的根本大法。然而在临床治疗痰饮时,我们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辨证论治,避免误治失治事件的发生。文章从失诊误治病例,详述其整个诊疗过程,阐明脏腑功能失调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扶正是治本之关键,不但温阳利水,且要扶助脾肺肾脏腑气化功能,使人体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从而气化功能恢复可利于祛除水湿之邪,该病证往往迁延多变,日久不愈,转变为虚实夹杂之证,病情错综复杂,易误诊误治,故辨清标本虚实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临床上需要学会详观四诊、融会贯通,根据临床症状而随证治之,方得疗效。并于文中简要论述了水湿、痰饮、痞满的病因病机,经典方药的辨证论治,便于临床应用。
张志国焦梦钰李琳范立华李庆海
关键词:痰饮病因病机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