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喆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颈部
  • 2篇合金
  • 2篇超声
  • 1篇电子性质
  • 1篇动力学改变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血流
  • 1篇独立危险因素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性能研究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氧化锌
  • 1篇制氢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7篇李喆
  • 3篇叶磊
  • 1篇邵翔
  • 1篇王文元

传媒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评估颈部动脉反流及病因学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血流反流时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病因分析。方法经超声检查发现颈部动脉血管反流患者16例,多普勒超声判别血流反向血管并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二维灰阶超声探查引起病变的血管结构变化。结果 12例患者因动脉粥样硬化致锁骨下动脉盗血引起椎动脉发生反流,健侧椎动脉内径及PSV均大于反流侧(P<0.01)。导致颈部动脉反流的原因并可见于大动脉炎致椎动脉反流、一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发育不良致对侧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反流、椎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致同侧局部椎间段反流、颈总动脉主干闭塞致颈外动脉反流等。结论超声能方便快捷地判断颈部动脉血流方向,依据动脉管腔内部结构变化为颈部动脉反流提供病因学诊断。
刘卫勇叶磊丁作鹏李喆胡春梅朱娅娟王国平
关键词:超声诊断颈部动脉反流
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中央区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接受淋巴结根治术的PTC患者,按转移区域将患者分为未转移组(NLNM,n=152)、单纯中央区转移组(CLNM组,n=47)、侧颈区转移组(LLNM组,n=48),单因素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灶最大径、纵横比、包膜接触对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χ^(2)=27.842、32.554、8.716、30.770,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病灶最大径是预测CLNM及L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OR=0.203、2.657);包膜接触范围仅是LLNM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OR=2.090)。年龄与CLNM和LLNM均呈负相关(β=-1.596、-1.285)。结论年龄<45岁、病灶最大径>10 mm、包膜接触对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预测价值。病灶包膜接触范围对于LLNM有显著的预测价值,包膜接触范围越大,发生转移可能越大。
叶磊朱亚娟丁作鹏汪林李喆胡春梅罗媛媛马小鹏黄亮亮刘卫勇
关键词:超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
金属有机框架-钴配合物主客体材料的合成与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一种多孔的无机有机杂化晶态材料。由于形成MOFs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种类和配位方式的多样性,使它具有...
李喆
关键词:复合催化剂钴配合物合成工艺光解水制氢光催化
单原子分散的Au/Cu(111)表面合金的表面结构与吸附性质被引量:3
2020年
Au-Cu双金属合金纳米颗粒对包括CO氧化和CO2还原等在内的多个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然而关于其表面性质的研究却相当匮乏。在此工作中,我们通过对低覆盖度的Au/Cu(111)和Cu/Au(111)双金属薄膜退火,制备出了单原子级分散的Au/Cu(111)和Cu/Au(111)合金化表面,并利用高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扫描隧道谱(STS)进一步研究了掺杂原子的电子性质及其对CO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散在Cu(111)表面的表层和次表层Au单原子在STM上表现出不同衬度。在-0.5 e V附近,前者表现出相较于Cu(111)明显增强的电子态密度,而后者则明显减弱。吸附实验表明表层Au单原子对CO的吸附能力并没有得到增强,甚至会减弱其周围Cu原子的吸附能力。与Au在Cu(111)表面较好的分散相反,Cu原子倾向于钻入Au(111)的次表层,并且形成多原子聚集体。且Cu原子受Au(111)衬底吸电子作用的影响,其对CO的吸附能力明显减弱。这个研究结果揭示了合金表面的微观结构与性质的关联,为进一步阐明Au-Cu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反应机理提供参考。
王文元张杰夫李喆邵翔
关键词:表面合金CO吸附电子性质扫描隧道显微镜
含Nb高温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微观结构及力学行为
本文主要讨论了Nb基及含Nb高温合金的制备,显微结构及力学行为,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如何利用粉末冶金的方法从Nb-Si-Ti体系中获得Nb/NbsSi<,3>基复合材料,共考虑四种成分配比Nb83Si11T...
李喆
关键词:微观结构
文献传递
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CAS)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65例住院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椎动脉血流流速,并分析CAS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危险因素。结果依据颈动脉血管狭窄超声诊断标准分为CAS组21例(32.3%),非颈动脉狭窄组(NCAS)44例(67.7%)。CAS组IMT厚度大于非CAS组(P<0.05),CAS组的双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大于非CAS组(P<0.05),而双侧椎动脉内径及阻力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侧椎动脉的PSV为CAS的危险因素。结论 CAS引起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刘卫勇叶磊丁作鹏李喆胡春梅汪林朱娅娟刘乐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流动力学
ZnO表面有机小分子吸附与反应的低温STM研究
氧化锌应用广泛,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作为防晒剂,漂白剂;在工业上,它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塑料、油漆涂料等工艺中。基于其宽带隙半导体的物理性质,氧化锌常被用于半导体领域与电子行业;而在化...
李喆
关键词:氧化锌密度泛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