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依泽

作品数:37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痛觉
  • 16篇痛觉过敏
  • 13篇切口
  • 13篇切口痛
  • 13篇哌啶
  • 13篇哌啶类
  • 9篇受体
  • 8篇蛋白
  • 8篇麻醉
  • 8篇脊髓
  • 7篇七氟醚
  • 7篇脊髓背角
  • 7篇海马
  • 7篇芬太尼
  • 7篇背角
  • 5篇神经元
  • 5篇七氟醚麻醉
  • 4篇瑞芬太尼
  • 4篇神经节
  • 4篇天冬氨酸

机构

  • 37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市中心妇...
  • 1篇天津市第五中...
  • 1篇南开大学附属...

作者

  • 37篇李依泽
  • 27篇王国林
  • 19篇于泳浩
  • 11篇谢克亮
  • 8篇王海云
  • 6篇王春艳
  • 5篇元元
  • 5篇王春艳
  • 5篇汤晓红
  • 4篇王苗苗
  • 4篇杨美华
  • 4篇赵亓
  • 4篇王超
  • 2篇王新
  • 2篇苏林
  • 2篇周琰
  • 2篇宋程程
  • 2篇王晨旭
  • 2篇杨卓
  • 2篇于洋

传媒

  • 25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国际麻醉学与...
  • 2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医学信息
  • 1篇2012第二...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麻醉药物对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睡眠是机体进行休息、修复的过程,手术创伤会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原有睡眠规律改变,出现术后睡眠障碍。术后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已逐渐成为一件值得关注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术后睡眠障碍的产生与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包括麻醉药物的使用)有着密切关系。文章主要以临床试验及基础实验数据为基础,针对不同麻醉药物对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进行归纳综述,为术后睡眠障碍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陶玉竹王祯李依泽张麟临王国林
关键词:麻醉丙泊酚七氟醚瑞芬太尼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在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含GluR1和GluR2亚基AMPA受体表达和转运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评价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含GluR1和GluR2亚基AMPA受体表达和转运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40 ~ 26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GSK-3β抑制剂TDZD-8组(R+T组).R组和R+T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kg-1·min-1 1 h,TDZD-8组输注瑞芬太尼前静脉注射DZD-8 1 mg/kg.分别于瑞芬太尼输注前、输注停止后2、6、24和48 h时测定热缩足反应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应阈(MWT).最后一次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脊髓背角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膜蛋白及总蛋白AMPA受体GluR1和GluR2亚基表达,并计算膜蛋白二者表达的比值(GluR1/GluR2).结果 与C组比较,R组MWT降低,TWL缩短,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1表达上调,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2表达下调,膜蛋白GluR1/GluR2升高(P<0.05或0.01);与R组比较,R+T组MWT升高,TWL延长,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1表达下调,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2表达上调,膜蛋白GluR1/GluR2比值降低(P<0.05或0.01).结论 GSK-3β介导了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含GluR1亚基AMPA受体的表达上调和插入及含GluR2亚基AMPA受体的表达下调和内化.
李依泽汤晓红王超王春艳谢克亮王海云于泳浩王国林
关键词:糖原合成酶激酶3哌啶类痛觉过敏GLYCOGEN
舒芬太尼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细胞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通过miR-199a-3p调节线粒体自噬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以缺氧/复氧处理体外构建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H9c2模型,实验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0.4 ng·mL^(-1)舒芬太尼)、实验+anti-miR-NC组(0.4 ng·mL^(-1)舒芬太尼、inhibitor control)、实验+anti-miR-199a-3p组(0.4 ng·mL^(-1)舒芬太尼、miR-199a-3p inhibitor)。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iR-199a-3p表达,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蛋白LC3Ⅱ/Ⅰ、Beclin1表达,以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法检测活性氧(ROS),以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实验+anti-miR-NC组、实验+anti-miR-199a-3p组心肌细胞中miR-199a-3p表达水平为1.00±0.09,0.56±0.05,0.92±0.06,0.90±0.07,0.42±0.0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36±0.72)%,(35.71±4.82)%,(15.84±1.67)%,(15.28±1.59)%,(25.48±2.19)%,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为0.25±0.04,0.47±0.05,0.31±0.02,0.29±0.05,0.39±0.04,LC3Ⅱ/Ⅰ水平分别为0.37±0.06,1.34±0.21,0.50±0.07,0.48±0.06,0.94±0.10,ROS水平分别为1806.95±162.24,5936.64±527.41,2495.77±263.38,2354.86±117.42,4224.90±502.42,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1.03±0.09,0.49±0.06,0.86±0.09,0.87±0.07,0.69±0.04。上述指标,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模型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anti-miR-199a-3p组与实验+anti-miR-N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舒芬太尼通过miR-199a-3p调节线粒体自噬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芮鹏李依泽陈熹
关键词:舒芬太尼
脊髓背角SPARCL1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小鼠痛觉过敏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脊髓背角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类似蛋白1(SPARCL1)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小鼠痛觉过敏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48只,8~10周龄,体重18~2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8):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组(R组)、切口痛+瑞芬太尼组(I+R组)、切口痛+瑞芬太尼组+阴性对照siRNA组(I+R+N组)和切口痛+瑞芬太尼+SPARCL1-siRNA组(I+R+S组)。I+R+N组和I+R+S组分别鞘内注射1×108 IFU/ml阴性对照siRNA和SPARCL1-siRNA 10μl,C组、I组、R组、I+R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6组均注射1次/d,连续3 d。待稳定转染后,C组和I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 ml,R组、I+R组、I+R+N组和I+R+S组尾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0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0.1 ml),6组均连续注射4次,间隔15 min。I组、I+R组、I+R+N组和I+R+S组于第1次尾静脉给药后制备切口痛模型。分别于输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前24 h(T 0)、输注停止后3、6、24和48 h(T 1-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甩尾潜伏期(TWL)。于T 4时测定痛阈后处死小鼠,取L 4-6节段脊髓背角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法检测SPARCL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I+R组和I+R+N组T 1-4时MWT降低,TWL缩短,I组、R组和I+R+S组T 2-4时MWT降低,TWL缩短,R组、I+R组、I+R+C组脊髓背角SPARCL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I组或R组比较,I+R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SPARCL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1);与I+R组比较,I+R+S组T 1-4时MWT增加,TWL延长,脊髓背角SPARCL1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或0.01),I+R+C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ARCL1活性增强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小鼠痛觉过敏的形成。
王祯张麟临陶玉竹王仲菲李依泽郭素倩于泳浩王国林
关键词:哌啶类痛觉过敏脊髓
右旋美托咪啶联合氢吗啡酮用于高原地区妇科开腹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联合氢吗啡酮用于高原地区妇科开腹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全麻下行妇科开腹手术术后使用PCIA的高原地区患者分为4组:右旋美托咪啶2μg/kg+舒芬太尼1μg/kg组(DS组);右旋美托咪啶2μg/kg+氢吗啡酮0.03 mg/kg组(DH1组);右旋美托咪啶2μg/kg+氢吗啡酮0.05 mg/kg组(DH2组);右旋美托咪啶2μg/kg+氢吗啡酮0.1 mg/kg组(DH3组)。比较各组患者术后48 h内多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自控镇痛次数、补充镇痛次数、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DS组、DH2组和DH3组在各时点的静息痛和运动痛VAS评分、自控镇痛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H1组各时点静息痛和运动痛VAS评分、自控镇痛次数较其他各组明显增加(P<0.05),且只有DH1组需要补充镇痛。DH3组的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2μg/kg联合氢吗啡酮0.05 mg/kg用于高原地区妇科开腹手术后PCIA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推荐为高原地区妇科开腹手术后PCIA使用剂量。
饶阳宋丽娜吕永刚杨晶黄曲桑珠曼柏洁王力李依泽
关键词:氢吗啡酮妇科外科手术自控静脉镇痛
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NMDA受体功能与δ阿片受体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切口痛-瑞芬太尼痛党过敏大鼠脊髓NMDA受体功能与δ阿片受体的关系.方法 鞘内置管及尾静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60 - 28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经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min-60 min;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1 ·min-1 60 min,于输注即刻建立切口痛模型;δ阿片受体抑制剂纳曲吲哚组(NI组)鞘内注射30 nmol纳曲吲哚溶液10μl,随后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 kg-·min-60 min,于输注即刻建立切口痛模型.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前24 h、输注结束后2、6、24和48 h(T0-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T4时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总蛋白和膜蛋白NMDA受体的表达水平,并计算膜蛋白和总蛋白NMDA受体表达的比值(m/t比值).结果 与T0时比较,RI组和NI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P<0.05);RI组和NI组T13时MWT逐渐降低,TWL逐渐缩短(P<0.05),T3时与T4时MWT和T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RI组和NI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总蛋白及膜蛋白含NR1亚基和NR2B亚基的NMDA受体表达上调,m/t比值均增加(P <0.05或0.01);与RI组比较,NI组T1-4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总蛋白及膜蛋白含NR1亚基和NR2B亚基的NMDA受体表达下调,m/t比值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 脊髓δ阿片受体激活后可增强含NR1及NR2B亚基的NMDA受体功能,该作用可能参与了大鼠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形成.
王春艳李依泽王海云谢克亮舒瑞辰张麟临于泳浩王国林
关键词:痛觉过敏受体阿片样受体
施万细胞线粒体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22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由于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周围神经作为高血糖损害的主要靶点,其结构和功能的正常维持高度依赖线粒体的能量供应,因此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施万细胞作为周围神经中最主要的胶质细胞,对于神经元的存活至关重要,但其在DPN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故对施万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机制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DPN的病因,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焦洋张月华李清于洋李依泽崔薇于泳浩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线粒体功能障碍施万细胞
七氟醚麻醉对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p-CRE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七氟醚麻醉对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7日龄,体重10-1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6):对照组(c组)吸入30%氧气6h;七氟醚麻醉组(Sev组)吸人30%氧气和3%七氟醚的混合气体6h。于吸氧或七氟醚麻醉结束后各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神经元p-CREB的表达。其余大鼠于2月龄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随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神经元p-CRE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Sev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延长,原平台穿越次数减少,第Ⅱ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神经元P—CREB表达下调(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对发育期大鼠产生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与其抑制海马神经元p-CREB表达有关。
敖吉莹汤晓红丁玲李依泽王志芬王国林
关键词: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质海马神经元
表观遗传修饰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机制被引量:1
2020年
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是疼痛研究的热点,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对NP的治疗效果欠佳。炎症、组织损伤、神经损伤引起的背根神经节、脊髓背角和疼痛相关脑区感觉神经元基因表达的长期变化可导致痛觉异常、痛觉过敏、焦虑和抑郁等多种临床症状,其发生机制仍不清楚。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观遗传变化可能是NP的潜在形成机制,对表观遗传学修饰参与NP的潜在作用的认识将为神经系统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帮助。
李依泽于泳浩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表观遗传修饰炎症反应
七氟醚麻醉对老龄大鼠海马含GluR2亚基的AMPA受体转运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对老龄大鼠海马含GluR2亚基的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转运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老龄Wistar大鼠68只,18 ~ 20月龄,体重600 ~ 6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4):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组(S组).S组行开放性胫骨骨折手术,吸入3.6%七氟醚2h进行麻醉.于术后1、3、7d进行场景恐惧记忆实验、声音提示恐惧记忆实验和Y迷宫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总蛋白及膜蛋白含GluR2亚基的AMPA受体表达,并计算膜蛋白与总蛋白该受体表达水平的比值(m/t比值).结果 与C组相比,S组术后1和3d场景恐惧记忆实验僵直时间百分比和自发交替百分比降低,海马膜蛋白含GluR2亚基的AMPA受体表达下调,m/t比值降低,术后1-7 d声音提示恐惧记忆实验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P<0.05).结论 七氟醚麻醉诱发老龄大鼠术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机制与促进海马含GluR2亚基的AMPA受体从胞膜向胞浆转运有关.
王苗苗郭东勇杨美华胡南王超李依泽王海云王国林
关键词:蛋白质转运海马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