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
-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最小二乘法椭圆拟合的种蛋孵化成活性在线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椭圆拟合的种蛋孵化成活性在线检测方法,涉及孵化蛋检测技术。本方法是:①搭建种蛋孵化成活性在线检测平台;②采集群体孵化蛋图像;③最小二乘法椭圆拟合的群蛋图像分割;④图像特征的提取;⑤建立种蛋孵...
- 祝志慧吴林峰余怀鑫叶子凡朱旭
- 文献传递
-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糖蛋白抗血清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6
- 2012年
-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感染的细胞悬液克隆病毒的糖蛋白基因,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CWori,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通过发酵大肠杆菌制备病毒糖蛋白。经SDS-PAGE分析,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使用Ni-NTA亲和层析柱在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并透析复性,最终得到了较高纯度的可溶性糖蛋白,分子量约为57kDa。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所表达的蛋白能够被IHNV病毒制备的兔抗IHNV血清识别。用复性后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ELISA显示抗体效价可达1∶64000。经制备的抗血清可以作为一抗建立ELISA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细胞悬液的病毒粒子,将抗血清稀释到1∶16000仍能与IHNV全病毒发生反应。本研究利用重组的IHNV糖蛋白成功制备了高效价的抗血清,并能够与IHNV全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为IHNV免疫学检测方法建立奠定了基础。
- 朱旭兰文升刘荭高隆英杜鹃陈孝煊
- 关键词:糖蛋白原核表达抗血清
- 秸秆还田与投食对稻虾共作系统土壤硝化作用及微生物的影响
- “稻虾共作”模式是水稻种植与克氏原螯虾养殖,同养共生形成的一种互利互惠的稻田复合种养生态模式。目前,稻虾共作模式普遍实行水稻收割后稻秆还田和投喂小龙虾饲料,秸秆和饲料对于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硝化作用)发生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尚...
- 朱旭
- 关键词:土壤硝化作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文献传递
- 甘露寡糖对草鱼血清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以体重100 g左右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实验对象,在基础饲料(A0组)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0 g/kg(A1组)、2.0 g/kg(A2组)、3.0 g/kg(A3组)、4.0 g/kg(A4组)的甘露寡糖(Mannoseoligosaccharides,MOS),分别于0、14、285、6 d取样,测定甘露寡糖对草鱼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0~3.0 g/kg的甘露寡糖在实验的第28~56 d,草鱼血清中血糖的含量、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第14 d起甘油三酯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6 d时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4~28 d,添加2.0~4.0 g/kg甘露寡糖,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量为2.0 g/kg时,草鱼的增重率最大。各试验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有所下降,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 陈希吴志新刘佳佳彭小云袁娟朱旭于艳梅
- 关键词:甘露寡糖生化特性草鱼
-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糖蛋白抗血清的制备和应用
- 本研究从吉林省某渔场患病的虹鳟幼鱼中分离得到了一株病毒,毒株编号IHNV-1008,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及电镜观察的结果,确定该病毒分离株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emat...
- 朱旭
- 关键词:糖蛋白抗血清
- 基于最小二乘法椭圆拟合的种蛋孵化成活性在线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椭圆拟合的种蛋孵化成活性在线检测方法,涉及孵化蛋检测技术。本方法是:①搭建种蛋孵化成活性在线检测平台;②采集群体孵化蛋图像;③最小二乘法椭圆拟合的群蛋图像分割;④图像特征的提取;⑤建立种蛋孵...
- 祝志慧吴林峰余怀鑫叶子凡朱旭
-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基因组序列解析及其对雏鸭致病性差异的病理学研究
- 本实验采用细胞培养、光镜、RT-PCR、基因扩增和测序、动物感染模型构建、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等多种研究方法,在BHK-21细胞系中增殖本实验室分离得到新型鸭源性呼肠孤病毒分离株(Novel Duck Reovirus,...
- 朱旭
- 关键词:S1基因
- 文献传递
- 口灌氟苯尼考在黄鳝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其残留被引量:9
- 2013年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25℃下黄鳝单次口灌氟苯尼考(20mg/kg)后其体内的药物代谢和连续3d口灌(20mg/(kg.d))氟苯尼考后的药物残留消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黄鳝体内吸收迅速、组织分布广泛。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中氟苯尼考的达峰质量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6.07μg/mL、7.57、9.34、5.87μg/mg和3.67、4.45、2.01、9.28h。各个组织消除半衰期t1/2β)的大小顺序为肾脏(29.26h)>肝脏(19.32h)>肌肉(17.22h)>血浆(10.84h)。氟苯尼考胺在黄鳝体内代谢缓慢,肾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和代谢率(MR)最高,分别为45.93h和49.21%。连续3次口灌后,标示残留物在黄鳝肾脏组织的残留量最高,其次为肝脏和肌肉。给药10d后所有组织均检测不到残留。若按照日本规定0.1mg/kg的最大残留限量(MRL)计算,得到的休药期为12d,与实测浓度判断法得出的休药期基本一致。
- 谢玲玲吴志新袁娟刘佳佳彭小云朱旭陈孝煊
- 关键词:药物代谢动力学黄鳝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