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健
-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心血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被引量:34
- 2001年
-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它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干细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可在体外培养。最新研究发现 ,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 ,为干细胞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 李凌松朱建健杜仪琴汤健李凌衡
- 关键词:干细胞横向分化微环境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考察不稳定心绞痛 (UAP)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 ,探讨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UAP组 55例 ,稳定心绞痛 (SAP)组 32例 ,均服用阿斯匹林 75mg/d ,对照组 4 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活化血小板的膜蛋白CD63、CD62P、TSP的表达率。观察行冠脉造影术 4 2例UAP患者 ,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 3支病变组血小板膜蛋白表达率的差异。结果 :UAP组中 3种膜蛋白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 ,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双支组和 3支组显著高于单支组。结论 :UAP患者存在高度的血小板活化状态 ,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 ,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的UAP患者仍有较高的血小板活化状态。
- 朱建健高海青张志勉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血小板活化CD63P选择素凝血酶敏感蛋白
- 肌肉内转内抑素基因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 2001年
- 为研究骨骼肌及肿瘤内介导的内抑素基因转移对肿瘤生长的作用 ,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了内抑素基因真核表达质粒 ,应用电脉冲转移法将质粒转入转肿瘤小鼠骨骼肌或肿瘤中 .结果表明 ,内抑素基因可在骨骼肌或肿瘤内表达 ,并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
- 朱建健郭艳红高炜汤健陈光慧
- 关键词:内抑素电穿孔基因转移肿瘤生长基因治疗
- 肌肉介导内抑素基因转移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长的作用
- 最近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血管生成增多,这些新生的微血管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内抑素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剂.该研究探讨了体内内抑素基因转移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的抑制作用.首先,观察内抑素真...
- 朱建健
- 关键词:内抑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生成基因治疗电脉冲
- 慢性炎症、自身免疫和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17
- 2002年
-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在粥样斑块中存在许多免疫细胞,而且在不稳定斑块中尤为丰富。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免疫细胞的聚集、分化和激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了多种与其相关的病毒和细菌感染。通过研究初步确定了几个自身性抗原,并提出了自身免疫假说。根据这些新的认识,提出了免疫调节和预防接种等心血管疾病的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这必将极大地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和防治水平。
- 朱建健王宪
- 关键词:慢性炎症自身免疫动脉粥样硬化病原感染
- 反义VEGF基因及内皮抑素基因转染对人巨细胞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反义VEGF基因和内皮抑素基因联合转染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反义VEGF12 1cDNA脂质体法转染人肺巨细胞癌细胞 (PG AS VEGF) ,先行转基因细胞裸鼠异种移植 ,之后电脉冲介导PsectagA 内皮抑素基因转染 ,观察反义VEGF基因和内皮抑素转染对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转移的调节作用。结果 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在PG AS VEGF、转染空载体组分别为 40 .6 7± 9.35和5 8.34± 10 .5 2 (P <0 .0 5 ) ;裸鼠体内接种PG AS VEGF细胞后 18天 ,PG AS VEGF、转染空载体组肿瘤体积分别为 (0 .9779± 0 .2 42 1)和 (1.5 2 10± 0 .415 0 )cm3(P <0 .0 5 ) ;PG AS VEGF、转染空载体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 .7% (2 /12 )和 5 0 % (6 /12 ) (P <0 .0 5 )。在肿瘤局部行PsectagA 内皮抑素基因转染的PG AS VEGF瘤 ,当肿瘤生长到 2 1天时 ,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PsectagA 内皮抑素基因转染组与PsectagA空载体转染组肿瘤体积分别为 (1.5 889± 1.1396 )和 (3 .398± 2 .6 42 )cm3(P <0 .0 5 ) ;两者肿瘤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12 .5 % (1/8)和 75 %(6 /8) (P <0 .0 5 )。结论 内皮抑素基因转染对反义VEGF基因转染的PG细胞裸鼠体内生长和淋巴结自发性转移有协同抑制作用。
- 吴晓郑杰朱建健付坚马春树由江峰崔湘琳王洁良方伟岗周爱儒汤健吴秉铨
- 关键词:肺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基因转染
- 肌肉电转促血管形成素-1基因治疗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观察肌肉电转促血管形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基因对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作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模型,通过电转Ang-1进行基因治疗,以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Ang-1基因的表达,应用微血管计数、血管造影技术及相关临床指标观察 Ang-1基因导入大鼠体内的生物学效应。结果 (1)肌肉电转pcD2Ang-1基因可在大鼠局部转基因肌肉组织高效表达Ang-1;(2)转pcD2Ang-1基因组大鼠下肢肌肉组织新生血管及侧支循环数目明显多于同期空载质粒对照组。结论 转Ang-1基因可促进大鼠局部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建立,恢复闭塞部位血供,从而有效治疗血管闭塞病。
- 姜宁高炜王日胜朱建健郭艳红王建沈冬朱国英陈光慧汤健
- 关键词:基因治疗
- 内抑素在肿瘤生长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00年
- 内抑素是新发现的很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它是ⅩⅧ胶原的C末端片断 ,包含 1 84个氨基酸。内抑素能够特异地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并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内抑素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内抑素还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朱建健高炜陈光慧
- 关键词:肿瘤生长血管生成抑制剂
- 内抑素基因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的作用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观察内抑素基因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的作用。方法 采用重组内抑素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对不同周龄的ApoE基因敲除的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进行电脉冲介导的骨骼肌内抑素基因转移 ,共进行 10次基因转移 ,以空载质粒作为对照。结果 2 4周龄组处理前主动脉起始部狭窄率为 16 %± 4% ,经过 2 0周处理后对照组平均狭窄率为 5 6 %± 14% ,治疗组为 34 %± 8% ,较对照组减轻了 5 4%。 36周龄组处理前平均狭窄率为 30 %± 6 % ,2 0周处理后对照组为 6 4%± 12 % ,治疗组为49 %± 10 % ,较对照组减轻了 44 %。治疗组斑块内内皮细胞数和毛细血管出现率较对照组均减少 ,两组间血脂指标没有差异。
- 朱建健郭艳红高炜朱国英汤健陈光慧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基因治疗